首战击败卢植后,太平道起义军的声威如惊雷般响彻西方。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恰似一阵强劲的东风,迅速在广袤大地传播开来。百姓们听闻起义军不仅勇挫朝廷官军的锐气,还毅然开仓放粮,全力救济那些在饥饿与困苦中挣扎的灾民,对起义军的支持如汹涌澎湃的洪流般奔涌而至。周边郡县的流民、穷苦百姓们,听闻此讯后纷纷响应,成群结队地向着起义军的营地赶来。
巨鹿城内外,每日都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且充满希望的景象。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扛着简陋却带着反抗决心的农具,眼神中闪烁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妇女们则紧紧抱着家中仅有的一点干粮,牵着或抱着孩子,步伐匆匆,期望能在起义军的庇护下寻得一片安宁祥和之地;就连白发苍苍、行动不便的老者,也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却又无比坚定地赶来,只为能给起义军提供哪怕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一时间,起义军营地人来人往,热闹喧嚣,处处洋溢着为了共同目标而汇聚的热情。
张角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深知,随着起义队伍如滚雪球般日益壮大,有效的管理与严格的训练己然成为当务之急。他即刻与李明及其他足智多谋的将领们展开商议,最终决定对起义军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整编。他们将起义军科学地分为多个营寨,每个营寨精心挑选专门的将领负责管理与训练工作。同时,为了确保军队的纪律严明,他们制定了一套严格且细致的军规军纪,对于任何违反纪律的士兵,都将按照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李明全身心地投入到制定一套更为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案中。他充分借鉴现代军事训练的先进理念,并紧密结合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样且极具针对性的训练科目。除了常规的体能强化训练、武器熟练操练外,还特别增加了实战性极强的战术演练和至关重要的团队协作训练。在战术演练过程中,他耐心且详细地教导士兵们如何巧妙利用复杂多变的地形地物进行有效的攻防作战,如何灵活运用佯攻、包抄等精妙战术动作,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而团队协作训练,则通过组织各种形式丰富的集体活动来有序开展,让士兵们在亲身参与中深刻明白,只有彼此相互信任、紧密配合,才能在残酷的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从而赢得胜利。
在文化教育层面,李明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深知,一支拥有坚定思想、崇高信仰的军队,才具备强大的凝聚力与持久的战斗力,才能在漫长而艰难的征程中走得更远、更稳。于是,他积极组织士兵们深入学习太平道的教义,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与生动鲜活的事例,让士兵们清晰地明白起义的崇高目的和深远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他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与才情,亲自编写了一些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歌谣,教士兵们传唱。这些歌谣的内容大多围绕着反抗残酷压迫、执着追求太平生活展开,很快便在士兵们口中广泛传唱开来,如同激昂的战歌,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让整个起义军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随着起义军如日中天般的迅猛发展,与周边势力的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一些颇具远见的地方豪强,敏锐地察觉到起义军日益壮大的势力,出于自保以及谋求未来利益的考量,主动派遣使者与起义军联系,纷纷表达愿意为起义军提供支持与帮助的意愿。然而,张角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丰富的阅历,深知这些豪强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大多是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一旦局势发生不利变化,极有可能为了自保而倒戈相向。因此,张角对他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既不轻易拒绝他们主动伸出的援手,以免树敌过多,也不会给予他们过多的权力,防止内部出现不稳定因素。
然而,并非所有势力都愿意与起义军友好合作。一些顽固不化、坚守汉室正统观念的汉室宗亲,将起义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对其恨之入骨。他们凭借自身的身份与资源,纠集当地的武装力量,妄图对起义军进行疯狂围剿,以维护汉室的统治。其中,以安平王刘续为首的一股势力表现得最为嚣张跋扈。刘续自恃身份高贵,出身皇族,对起义军充满了不屑与轻视,在他眼中,这些“草寇”不过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于是,他怀着轻敌之心,亲自率领一万余名自认为训练有素的士兵,气势汹汹地向着起义军营地进发,妄图一举将起义军剿灭,以彰显自己对汉室的忠诚与功绩。
张角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利用刘续骄傲轻敌的致命弱点,为他量身定制一个诱敌深入的绝妙计策。他先精心挑选派出一小股作战经验丰富的部队,佯装成实力薄弱的样子与刘续的军队交战。双方刚一接触,这股起义军便佯装不敌,且战且退,节节败退。刘续见状,心中大喜,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认为起义军不过如此,不堪一击。于是,他不顾众人的劝阻,贸然率军紧追不舍,一心只想将起义军一网打尽。
当刘续的军队在追击过程中,逐渐进入起义军预先精心设置的包围圈后,张角看准时机,一声令下。刹那间,埋伏在西周的起义军如神兵天降般突然杀出。喊杀声、锣鼓声震耳欲聋,响彻整个山谷。刘续的军队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士兵们惊慌失措,阵脚大乱。
起义军们怀着对汉室长期压迫的满腔仇恨,以及对太平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奋勇杀敌,毫不畏惧,每一个人都仿佛化身为勇猛无畏的战士。刘续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中了起义军的埋伏,但此时己经为时己晚,悔之不及。经过一番激烈且残酷的战斗,刘续的军队被打得丢盔弃甲,落花流水。而刘续本人,也在混乱的战场上被起义军生擒活捉,成为了阶下囚。
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让起义军的威名更加远扬西方,如同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吸引着更多人的目光。各地百姓听闻后,对起义军的支持愈发坚定,纷纷自发地加入起义军的队伍,或为起义军提供物资援助。张角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起义军所占领的地区果断推行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改革措施。他下令打开官府的粮仓,将粮食无偿发放给穷苦百姓,让他们不再忍饥挨饿;重新合理分配土地,使无地可耕的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得以安居乐业;同时,废除了诸多不合理的苛捐杂税,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生活负担。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百姓们饱受苦难的心灵,深得民心。百姓们对张角感恩戴德,纷纷发自内心地尊称他为“天公将军”,将他视为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希望之星。
然而,张角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深知,朝廷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他们,更大、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头。于是,他一面继续全身心地加强起义军的全面建设,从军事训练、武器装备到军队管理等各个方面都精益求精;一面密切关注着朝廷的一举一动,收集各方情报,准备迎接更为残酷的考验。而李明则始终如一地在一旁全力协助张角,凭借自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了解,为张角出谋划策,与他携手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在这乱世中努力为起义军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