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墟·永恒封印之地
张道陵的法相矗立于沸腾的青铜海之上,半身石质,半身青铜,双目一黑一白,仍保持着生前的太极瞳。
他的左手掐着一条粗如山岳的归墟触须,右手扼住另一条翻腾的巨物。触须表面布满吸盘,每个吸盘里都嵌着一颗人眼,瞳孔中映照着不同时代的毁灭景象——秦末战火、王莽篡汉、乃至尚未发生的三国乱世。
“归墟……终将闭合。”
法相的声音不是从口中发出,而是震荡于每一滴青铜海水之中。
无面巨人的残骸正在法相脚下融化,十二枚玉玺钥匙重新沉入海底,化作十二根青铜巨柱,柱身刻满《老子想尔注》的经文。
人间余波
洛阳·中平元年
那个被植入白丹的孩童己经长大,此刻正站在黄河岸边。
他的右眼依旧空洞,但左眼的太极瞳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河水中漂浮着无数青铜碎片,偶尔闪过张道陵法相的倒影。
“时候到了。”
他轻声说着,将手插入自己的空洞右眼,从里面取出一颗纯白的丹丸——正是当年王长融入他体内的白丹,如今己与他的血脉完全融合。
白丹离体的瞬间,黄河水突然分开,露出一条通往河床深处的路。路的尽头,是一尊被泥沙掩埋的小型青铜人像,面容与张道陵一模一样。
道统再续
钜鹿·太平道祭坛
张角正在举行仪式,九节杖插在祭坛中央,杖头的青铜铃无风自动。
突然,一个独臂老道出现在火光中——正是王长!
他的左袖空空荡荡,右手却捧着一颗仍在跳动的青铜心脏,心脏表面刻着“受命于天”西字。
“大贤良师。”王长的声音带着金属回响,“你以为这九节杖是法器?”
他猛然捏碎心脏,青铜汁液飞溅到九节杖上。杖身顿时裂开,露出里面缠绕的归墟触须!
“这是当年徐福从海底带出来的古神手指!”
最终抉择
张角踉跄后退,发现自己的皮肤开始浮现青铜斑纹。
王长逼近一步,独臂突然插入张角胸口——
却没有掏出心脏,而是将一枚星精按在了他的魂魄上。
“师尊给你的最后机会。”王长低语,“要么带着归墟之力永堕轮回,要么……”
他指向黄河方向,那个独眼青年正踏波而来。
“要么助他重写《老子想尔注》,彻底封印归墟。”
终章·道火永燃
当青年将白丹按在九节杖上时,整个华夏大地的青铜器同时发出哀鸣。
归墟最深处,张道陵的法相终于露出一丝微笑。他的石质半身开始崩塌,但青铜半身却化作一道巨闸,彻底锁死了归墟之门。
而在人间,一本全新的《老子想尔注》正在竹简上自动书写。开篇第一句赫然是:
“非道非魔,存乎一心”这句话意味深长,它所表达的并非是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观念,而是一种超越了常规认知的境界。
所谓“非道”,并非是指与道相悖,而是指不拘泥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需要突破常规,采取一些看似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背离了道的本质。
同样,“非魔”也不是说与魔相对立,而是指不被邪恶和黑暗所左右。即使面对极端的环境和诱惑,一个人仍然能够坚守内心的善良和正义,不被外界的力量所侵蚀。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存乎一心”,即强调个体内心的力量和选择。无论是道还是魔,都存在于人的心中,取决于个人的思考、信念和行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决定了他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对待他人,以及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
因此,“非道非魔,存乎一心”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清明和独立思考,不被外界的标签和定义所束缚。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道德和智慧,以达到真正的和谐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