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按照刘延所说,并没有以驿站作为据点。
而是在城西一个喧闹的街市上,摆下了一间铺子。
铺上不止是琉璃,还卖一些晋时常见的玩具,只不过这琉璃比较特别而己。
刘延和王奎商量好了,到时候赚来的银子,用粮食包裹着,一批一批从各个城门运回濮阳。
这些银子到时候就用来购买兵器,招兵买马。
刘延就去上早朝了,身为朝廷命官,自己可不能经商啊!
所以刘延也是放心地把这一切全部交给了王奎,专业的人更懂得怎么操作。
店铺里。
王奎和两个手下,在打理铺子,特意把这精美的琉璃杯子放在了最显眼的地方。
不多时,一个拿着扇子的男子,来到了后面跟着几个侍从,来到了这店铺里。
“咳咳!”
这家伙刚进来就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一看就知道家世不简单。
“欢迎公子大驾光临,令我铺子里蓬荜生辉啊!”
王奎见到这架势,就知道这家伙超级好忽悠。
这种世家公子,王奎见多了。
表面上神里神气,实际上就跟一个空皮囊差不多。
说好听一些是纨绔子弟,说不好听的,就是一个人傻财粗。
“不知你这儿,有什么好货啊?”那持扇子的公子问道。
“承公子所言,我这儿最不缺的就是好货。”
“公子慢慢看,看看哪个入的了您的法眼的。”
王奎这马屁一拍,顿时让这纨绔公子飘了起来。
他左顾右盼,只是一些店里平常的小货,他可见多了。
忽然,面前有几个精美的杯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杯杯子仿佛是琉璃做的,但是这个琉璃好像比以往的更加精致。
这也瞬间勾起了这个世家公子的好奇心,毕竟他可没有见过那么精致的东西。
“这个东西不错啊!掌柜的,这个怎么卖?”
那个持扇子的公子问道,他深深的被这个精美的杯子给吸引住了,迫不及待想买回家里去,放在显眼的地方展示一波,来显示自己的身份。
以往那些什么珍贵的宝石、珍珠之类的,己经入不了他的法眼,关键是每户每家都太多了。
而这个杯子,说不定就能成为自己身份的象征,在其他纨绔面前好好吹一番。
“公子,这个杯子三千两银子,各种不同的形状都分别按不同的价钱定价,最贵那个要七千两银子。”
王奎恭敬说道,介绍着这些杯子。
“这……这么贵吗?”
持扇子的公子有些犹豫,这也太贵了吧?
几千两银子对他来说虽然不是问题,但太贵的话他也有些承受不住。
“公子不知道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做一分钱一分货。”
“只要这货越贵,是不是说明了这个东西价值越高?”
“而价值越高,是不是显现出公子的身份不一般?在同僚面前可以夸一下。”
王维继续忽悠道,见到这家伙有些犹豫,说明还有戏。
这种纨绔子弟最容易忽悠了,他们做事基本上不经过大脑思考,只会用这些东西来衡量自己的身份,比谁更富有,攀比心太重了。
不过呢,越是这样,商人一般越开心。
只有那么傻的人,钱才好赚嘛,真正会算计的人,那商场上的太极要打很久。
“说的好像没有什么问题,那就这样,本公子买下了,几千两银子而己,我买完全部!”
持扇子的公子霸气说道,仿佛有一座银山在他面前。
“好!”
“公子霸气,来人,把这些杯子包好给公子。”
王奎说罢,随后那两个下人过来把杯子包装好了,递到了那持扇公子的面前。
“我带着银两不够多,只有这五千两,剩下的银子我回家以后叫人送过来,如何?”
这纨绔公子确实没有带那么多钱,顶多能带个五千两逛逛青楼,去玩玩花魁罢了。
“没事没事,我相信公子的人品,公子拿着这些杯子回家,保准很多人夸你。”
王奎笑着说道。
“哈哈哈,那本公子先走了。”
随后,那持扇公子就走出了店铺,后面那几个侍从,端着那精美的杯子,在大街上就这样走着。
路上的人看到了这些杯子,精美巧致,叹为观止。
平民百姓只是感叹,而有实力的贵族们则是拼命地打听。
那持扇公子走进张府,嘴上乐呵呵笑道。
此人不是别人,而是张华的儿子张韪。
此时他可是高兴坏了,特别是看到杨骏的儿子杨济那嫉妒的眼神,心里就莫名其妙地很爽。
与此同时。
杨济也是带人拼命打听,终于打听到了那家店铺,就在城西大柳树街头位置。
杨济带人,冲了进来。
“欢迎公子大驾光临,能来到我店铺里,蓬荜生辉啊!”
王奎见又有大鱼上钩了,立马赔着笑脸说道。
“哼!”
“本公子看掌柜的未必是想让本公子来啊!”
杨济一见面就很不爽,首接来了一个下马威。
“公子此话何意?”
王奎故作不知,来了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别忽悠我,掌柜的,刚刚你把那些琉璃杯子全部卖给了张华的儿子张韪。”
“本公子就没有份吧,哎!我明白,张华的儿子比我的身份更加显赫吧!”
杨济见张韪风头竟然超过了自己,自然是很不爽的。
“杨公子见笑了,我并不知道那是张华的儿子。”
“如果我知道的话,打死我都不卖给他,肯定全部卖给杨公子。”
王奎脸面上信誓旦旦说道,实际上却觉得很好笑。
“掌柜的,此话当真?”
“包真的,比珍珠还真。”
王奎眼神中的坚毅,让杨济信以为真。
“本公子明天要货,不知掌柜的能交多少?”
杨记一副摆着身份高尚的样子道,仿佛明天的货他势在必得。
“杨公子是想要和张公子那样的杯子吗?”
“当然不是,本公子用了那些杯杯子,肯定要比张韪的更加珍贵。”
王奎保证似的说道。
商人撒起谎来,从来都是脸不红心、不跳的。
正所谓,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嘛。
杨济这傻小子,甚至比张韪还傻,不知不觉地掉入了王奎的忽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