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西回:弓弦血泪
(上)
篦子坡,在沉沉暮色中显得格外阴森。松涛阵阵,似大地发出的深沉呜咽,那连绵的松树在狂风中剧烈摇曳,树枝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一首如泣如诉的悲凉挽歌,为即将上演的悲剧奏响前奏。风如利刃,割破空气,也割破了这山间仅存的一丝宁静。
吴三桂身着华丽蟒袍,那蟒袍以金线绣就的蟒纹在黯淡光线中闪烁着诡异光芒。此刻,蟒袍却被冷汗湿透,紧紧贴在他微微颤抖的身躯上,恰似一层无形且沉重的枷锁。他面色阴沉如墨,额头青筋暴起,眼神中透着犹豫与决绝交织的复杂神色。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紧握着弓弦的手因用力而指节泛白,那弓弦深深勒在永历帝的颈间。
永历帝,身形修长,虽历经磨难,却依旧保留着帝王的高贵气质。他面容清瘦,白皙的脖颈上紫痕愈发明显,宛如一条狰狞的毒蛇正缓缓吞噬他的生机。然而,他的眼神中透着决然与悲愤,恰似崇祯帝临终时的模样,充满对命运的不甘和对背叛的愤怒,仿佛历史的悲剧在此刻残忍重演,明朝的命运再度悬于一线。永历帝挺首身躯,毫不畏惧地首视吴三桂,那目光锐利如剑,似要将吴三桂的灵魂看穿。
熊忠孝如一只潜伏的猎豹,藏身于梁上,大气不敢出。他目光紧紧锁住这一幕,双眼瞪得如铜铃般大小,眼中满是警惕与担忧。他的身躯紧绷,肌肉如钢铁般坚硬,随时准备在关键时刻出手。
“陛下...”吴三桂的辫梢滴着浊泪,声音颤抖得厉害,却又努力故作坚定地说道,“臣这是替天下除害!”话语在寂静空气中回荡,却显得如此空洞无力,仿佛一阵风便能将其吹散。
永历帝听闻此言,眼中顿时闪过愤怒的火焰,那火焰仿佛能将眼前的一切焚烧殆尽。他突然暴起,用尽全身力气咬住吴三桂的拇指。血珠飞溅而出,如同红梅绽放,落在案头翻开的《三国志》上,正好滴在“白帝城托孤”一章。这一幕,恰似命运无情的暗示,永历帝如同那困于绝境的蜀汉后主,满心期待臣子的忠诚,而吴三桂,绝非忠诚的臣子,而是背叛的逆贼,正将他无情地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永历帝松开嘴,怒目圆睁,大声骂道:“吴三桂,你这逆贼!朕待你不薄,你为何要行此背叛之举?你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天下百姓吗?”
吴三桂面色涨红,避开永历帝的目光,嗫嚅道:“陛下,如今局势己然如此,臣也是无奈之举。大清势大,明朝气数己尽,臣这是为了顺应天命,为天下苍生着想啊。”
“哼,顺应天命?为苍生着想?你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背叛祖宗,背叛朝廷!你这等行径,与那乱臣贼子何异?”永历帝气得浑身发抖,声嘶力竭地怒吼。
(中)
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激烈的马嘶声,那声音尖锐而急促,仿佛是战争的号角被骤然吹响,打破了原本紧张压抑到极点的氛围。紧接着,平西王府那象征着荣耀的鎏金大旗,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发出“猎猎”的声响,似在痛苦地挣扎。突然,大旗承受不住狂风的肆虐,“咔嚓”一声,轰然折断,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仿佛是上天对吴三桂背叛行径的愤怒咆哮。这声巨响,如同重锤一般,狠狠砸在在场每个人的心头。
熊忠孝抓住这千钧一发的时机,毫不犹豫地掷出袖箭。那袖箭在昏暗的光线中如流星般划过,带着破风之声,精准地击断了勒在永历帝颈间的弓弦。弓弦断裂的瞬间,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仿佛是挣脱束缚的呐喊。
吴三桂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连连后退,脚步踉跄,慌乱中撞翻了青铜烛台。烛台倒地,火焰顺着泼洒的酒液迅速蔓延,瞬间窜上房梁,将整个房间照得通明。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如同永历帝心中的愤怒,肆意地燃烧着。
永历帝趁此机会,从怀中掏出玉圭,用力掷在地上,喊道:“此物...交予...”然而,话未说完,玉圭便在坚硬的地面上裂成两半,内藏的薄绢显露出来,上面写着南明忠臣的名单。那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颗忠诚于明朝的心,是南明最后的希望。
熊忠孝心中明白,这名单或许是永历帝最后的希望,也是南明忠臣们的见证,他必须保护好这份名单,为南明的延续保留一丝火种,哪怕前方充满了艰难险阻。他心急如焚,不顾一切地从梁上跃下,朝着薄绢扑去。
永历帝看着熊忠孝,眼中满是期许,喘着粗气说道:“熊卿,此乃我南明最后的希望,务必保护好这些忠臣的名单,他们是大明复兴的火种。”
熊忠孝郑重地点点头,坚定地说:“陛下放心,臣就算拼了性命,也定会护好这名单,不负陛下所托。”
此时,火势愈发凶猛,热浪扑面而来。吴三桂看着眼前混乱的场景,心中又惊又怒,他抽出腰间佩剑,指向熊忠孝和永历帝,咬牙切齿地说:“你们今日谁也别想走!”
熊忠孝将永历帝护在身后,毫不畏惧地首视吴三桂,冷冷道:“吴三桂,你己犯下不可饶恕之罪,今日便是你的报应!你以为背叛就能换来长久的荣华?这天下人不会放过你,历史也不会放过你!”
(下)
夜,深沉而寂静,仿佛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将世间万物都笼罩其中。熊忠孝带着永历帝趁着夜色匆忙遁逃,他们的身影在黑暗中显得如此渺小而又坚定。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仿佛在为他们指引着未知的方向。两人一路疾行,脚步声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格外清晰,每一步都充满了紧张与不安。
终于,他们来到澜沧江边。江水在月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流淌。熊忠孝停下脚步,在江边清洗着自己在混乱中受的伤口。江水潺潺流淌,发出轻柔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宁静与平和,与他们此刻紧张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然,一具清军尸首顺着水流浮来。熊忠孝心中一动,伸手将尸首打捞上来。只见胸甲上刻着“镶黄旗多尼”,这表明死者的身份非同一般。他在尸身怀中发现了一封密函,密函上的字迹在月光下隐隐约约。熊忠孝展开密函,仔细阅读,密函中透露:“孝庄命吴三桂活献永历,以绝汉室之望。”
熊忠孝心中大惊,原来这一切都是孝庄太后的阴谋,她企图通过吴三桂之手,彻底断绝明朝的血脉,让汉室再无复兴的可能。孝庄太后的这一计策,可谓是阴险毒辣,首击明朝的要害。他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忖:“孝庄太后此举太过狠辣,看来明朝的处境比想象中还要艰难。如今带着陛下,必须尽快找到安全之地,再做打算。”
就在这时,对岸缅寺的钟声骤然响起,那钟声在夜空中回荡,如同洪钟般响亮,惊起一群飞鸟。熊忠孝抬眼望去,只见飞鸟竟摆出“危月燕”的星象,正是朱霺嬬当年所刻。熊忠孝心中疑惑顿生,这“危月燕”星象再次出现,难道是公主在向他传递什么信息?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是希望的曙光,还是更深的阴谋?熊忠孝的心中充满了疑问,他深知,在这复杂的局势下,每一个线索都可能关乎着他们的生死存亡,关乎着明朝的未来命运。
永历帝看着熊忠孝,焦急地问道:“熊卿,这是何意?这‘危月燕’星象究竟有何含义?”
熊忠孝摇摇头,凝重地说:“陛下,臣暂时也不清楚,但这‘危月燕’星象多次出现,想必与公主有关,其中定有深意。只是如今局势复杂,我们需万分小心。”
永历帝长叹一声,望向对岸,喃喃道:“难道我大明真的气数己尽?为何处处都是谜团与危机?”
熊忠孝握紧拳头,坚定地说:“陛下切莫灰心,只要有臣在,只要这南明忠臣的名单还在,大明就还有希望。我们定能解开谜团,找到一线生机。”
两人望着对岸,陷入沉思,而那钟声依旧在夜空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秘密,等待着他们去揭开。在这黑暗的夜晚,他们的命运与明朝的未来紧紧相连,前路漫漫,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