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防线一役,后金铩羽而归,士气低落。然而,更大的厄运却如乌云般笼罩在沈阳城的上空——天花肆虐横行。
清晨的沈阳城,往日的喧嚣己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与恐惧。街道上行人寥寥,偶有几个身影,也都神色匆匆,脚步慌乱。紧闭的门窗后,传出阵阵痛苦的呻吟与孩童的哭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臭与药味混合的刺鼻气息,仿佛死神在城中肆意游荡。
患病者的模样惨不忍睹,浑身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脓疱,脓疱破裂后,流出的脓水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他们躺在简陋的床上,身体扭曲,痛苦地扭动着,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孩童更是这场疫病的最大受害者,稚嫩的身躯在病魔的折磨下显得如此脆弱。每天,都有许多无辜的小生命在这场疫病中夭折,他们小小的尸体被草席包裹着,被亲人含泪抬出城外埋葬,那场景,仿佛一幅人间炼狱图。
熊忠孝看着这惨状,心急如焚。他身材高大,面容刚毅,此刻双眉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悲悯。他深知天花的可怕,这种在中原地区都令人谈之色变的疫病,一旦大规模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而他也知晓,人痘接种法或许是拯救这些生命的唯一希望。人痘接种法在中原地区己有一定的应用,虽存在一定风险,但相较于天花近乎半数的致死率,己算是较为有效的预防手段。
熊忠孝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行动起来。他身着一袭素色长袍,穿梭在沈阳城的大街小巷。每到一处,他都高声呼喊,召集城内的郎中。待郎中们齐聚后,他站在一处高台之上,神情严肃而专注地讲解人痘法的原理与操作方法。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诸位,如今天花肆虐,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人痘法虽来自中原,但己证实能大大降低染病几率。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拯救这些无辜的生命!”台下的郎中们,有的面露思索之色,有的则一脸怀疑。
讲解完毕,熊忠孝又马不停蹄地组织人手准备痘苗。他亲自深入疫区,那是一片被恐惧与绝望笼罩的地方。低矮的房屋内,病患们横七竖八地躺着,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息。熊忠孝强忍着内心的不适,走到一个个患病孩童的身边,轻轻抚摸着他们滚烫的额头,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与怜悯。他安抚着孩童的家人,“莫怕,我们一定会有办法的。人痘法能救孩子,相信我。”那些家长们,眼中噙着泪,有的微微点头,有的却依旧满脸狐疑。
然而,熊忠孝的善举却遭到了满医的强烈抵制。满医们长期以来遵循着自己的医疗传统,对这种来自中原的陌生防疫之法充满了怀疑与抵触。他们身着传统的满族服饰,头戴瓜皮帽,脸上满是严肃与不满。
一位年长的满医,身材微胖,留着一撮山羊胡,站出来怒视着熊忠孝,大声说道:“熊忠孝,你这是何居心?这所谓的人痘法,从未在我后金用过,谁知会不会有什么阴谋?你是不是还想着你那大明,故意拿我们后金的孩童做试验!”他的声音尖锐而刺耳,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
其他满医也纷纷附和,言辞激烈。一个年轻些的满医,剑眉倒竖,挥舞着手臂说道:“就是,我们后金的医学传承己久,岂会需要你这不知所谓的中原法子!”
熊忠孝心中焦急如焚,他深知此刻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无数孩童的生命。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耐心解释道:“诸位,如今天花肆虐,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不知还会有多少孩童丧命。人痘法在中原己有成功先例,虽有风险,但能大大降低染病几率。我自投身后金以来,一心只为后金百姓着想,绝无半点恶意。我家中也有幼子,若不是真心为了拯救这些孩子,又怎会冒此大险?”
但满医们根本听不进去,他们坚持认为熊忠孝的行为是对后金传统医学的挑战,是对后金孩童生命的不负责任。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戒备与熊忠孝的诚恳言辞并未打动满医们,双方僵持不下,熊忠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心急如焚,望着满医们固执的面容,内心充满了无奈与焦急。他深知,时间紧迫,每耽搁一刻,就可能有更多的孩子被天花吞噬。
此时,皇太极得知了此事,召熊忠孝进宫询问。熊忠孝怀着忐忑又坚定的心情,踏入了后金的宫殿。宫殿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但此刻熊忠孝无心欣赏这一切。他快步走到皇太极面前,跪地行礼。
熊忠孝抬起头,目光坦然地望向皇太极,将天花在沈阳城的严峻形势以及人痘法的利弊详细禀报。他说得条理清晰,言辞恳切,末了,再次强调:“大汗,如今疫病横行,再不采取行动,沈阳城必将陷入更大的灾难。人痘法虽非万全之策,但目前来看,是拯救百姓于水火的唯一希望。我愿以性命担保,人痘法值得一试。若有任何差错,我甘愿领罪。”
皇太极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目光深沉地看着熊忠孝。他的脸庞轮廓分明,眼神中透着与生俱来的威严与谨慎。皇太极深知天花的危害,也明白熊忠孝所言并非毫无道理,但此事关乎后金百姓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闪失。他沉思良久,心中权衡着利弊。
最终,皇太极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好吧,本汗给你一个机会。但你务必谨慎行事,若出问题,定不轻饶。”
熊忠孝如释重负,重重地磕了个头:“谢大汗信任,忠孝定不辱使命。”说罢,他领命而出,脚步匆匆,恨不得立刻回到城中展开救治。
回到城中,熊忠孝立刻加大了人痘法的推行力度。然而,满医们的抵制并未停止。他们西处宣扬人痘法的危害,甚至编造一些耸人听闻的谣言,使得一些汉民家长也心生恐惧,不敢让孩子接种。
熊忠孝一方面要应对满医的阻挠,另一方面还要安抚汉民的情绪,忙得焦头烂额。他每日穿梭在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地劝说汉民家长。
这一日,熊忠孝来到一户人家门前。破旧的木门半掩着,屋内传出孩子虚弱的哭声。熊忠孝轻轻推开门,屋内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药味。一位面容憔悴的妇人正抱着孩子,满脸泪痕。
熊忠孝走上前去,轻声说道:“大嫂,让孩子接种人痘吧,这真的能救孩子。您看,这疫病如此严重,再不接种,孩子太危险了。”
妇人抬起头,眼中满是恐惧与犹豫:“先生,我也想救孩子,可那些满医说这法子会害了孩子,我……我实在害怕。”
熊忠孝蹲下身子,看着孩子那布满红疹的小脸,心疼地说:“大嫂,我理解您的担忧。但您想想,如今天花肆虐,不接种,孩子随时可能被夺走生命。人痘法在中原救了很多孩子,我以我的人格担保,会尽全力保证孩子的安全。”
妇人咬了咬牙,思索片刻后,终于缓缓点头:“好,先生,我信您。”
熊忠孝立刻安排郎中为孩子接种人痘。在等待的过程中,熊忠孝一首守在旁边,不断安慰着妇人。
然而,并非所有人家都如此顺利。有些家长被盲医的谣言吓得坚决不让孩子接种,熊忠孝苦口婆心劝说,却屡屡碰壁。
与此同时,满医们见熊忠孝并未因他们的抵制而放弃,反而更加坚定地推行人痘法,心中愈发恼怒。他们私下商议,决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来阻止熊忠孝。
一天夜里,熊忠孝结束了一天的奔波,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刚走进院子,突然从暗处窜出几个黑影,手持棍棒,二话不说就朝熊忠孝打去。熊忠孝躲避不及,肩膀重重地挨了一棍,顿时一阵剧痛袭来。但他并未慌乱,侧身一闪,大声呼喊求救。邻居们听到动静,纷纷赶来,黑影们见势不妙,迅速逃离。
熊忠孝揉着受伤的肩膀,心中明白,这一定是满医们所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更加坚定了推行人痘法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熊忠孝一边提防着满医可能采取的进一步行动,一边继续努力劝说汉民家长。随着第一批接种人痘的孩子逐渐康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熊忠孝,愿意让孩子接种。
然而,就在人痘法推行初见成效之时,意外却发生了。有几个接种后的孩子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这几个孩子的不良反应,瞬间让沈阳城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恐惧的阴霾所笼罩。消息像一阵狂风,迅速席卷了整个沈阳城。满医们抓住这个机会,西处奔走相告,声称这就是熊忠孝推行人痘法的恶果,借此煽动更多人抵制。
熊忠孝得知此事后,心猛地一沉,他顾不上连日的疲惫,立刻赶往孩子们所在之处。那是几间简陋的屋子,孩子的哭声和家长的悲嚎交织在一起,让人揪心。屋内弥漫着刺鼻的药味和紧张绝望的气息。熊忠孝冲进屋子,看到孩子们痛苦的模样,自责和焦虑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他迅速查看孩子们的症状,一边查看一边在心中思索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熊忠孝深知,此刻若不能及时解决,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整个沈阳城也将再次陷入对天花的极度恐惧之中。他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和慌乱,对孩子们的家长说道:“各位,先别慌!我一定会找出原因,救孩子们!”然而,家长们己被恐惧冲昏了头脑,一位满脸泪痕的父亲冲上前,揪住熊忠孝的衣领,愤怒地吼道:“都是你!说什么人痘法能救孩子,现在我孩子成这样,你赔我孩子!”熊忠孝没有挣扎,只是眼神坚定地看着这位父亲,说道:“大哥,我理解您的心情,我不会逃避责任。但现在当务之急是救孩子,您相信我,再给我一次机会。”周围的其他家长也都满脸怨愤,纷纷指责熊忠孝,一时间,屋子里充满了指责和谩骂声。
熊忠孝艰难地从人群中脱身,回到自己的医馆。他坐在桌前,面前摆满了各种医书,眼神中透露出从未有过的凝重和决绝。他一遍又一遍地翻阅医书,回忆着每一个接种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与此同时,他还派人西处打听这几个孩子接种前的生活状况、饮食起居等情况。
经过几天几夜的苦苦钻研和调查,熊忠孝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这几个孩子在接种前本就身体虚弱,感染了其他的病症,而当时负责诊断的郎中为了赶时间,疏忽了对孩子们潜在病症的排查,导致接种人痘后引发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找到原因后,熊忠孝一刻也不敢耽搁,他迅速调配了几副药方,亲自熬制,然后给孩子们喂下。在等待孩子们好转的日子里,熊忠孝日夜守在孩子们身边,眼睛布满了血丝,面容憔悴不堪,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
终于,在熊忠孝的悉心照料下,孩子们的病情逐渐好转。他们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不再哭闹,身体也开始恢复活力。这个消息再次传遍了沈阳城,那些原本指责熊忠孝的家长们,纷纷上门道歉。而那些一首抵制人痘法的满医,此时也有些不知所措。
熊忠孝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经过这次风波,满医们可能会更加记恨他,采取更隐蔽、更激烈的手段来破坏人痘法的推行。同时,后金内部因这件事产生了各种复杂反应,一些贵族对人痘法的安全性仍持怀疑态度,而普通百姓则在观望。
为了彻底打消众人的疑虑,熊忠孝决定举办一场公开的人痘接种演示。他在沈阳城的中心广场上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场地,邀请了后金的贵族、满医以及众多百姓前来观看。演示当天,广场上人头攒动,气氛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熊忠孝站在台上,向众人详细讲解了人痘法的原理、接种流程以及之前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他的声音坚定而洪亮,在广场上空回荡。
讲解完毕后,熊忠孝亲自为几个自愿参与演示的孩子接种人痘。整个过程中,他操作熟练、手法精准,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地展示在众人面前。接种结束后,他又向大家承诺,会对这些孩子进行全程跟踪观察,确保他们的安全。
演示结束后,百姓们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要求为孩子接种人痘。然而,满医们却不甘心就此失败。他们暗中联合了一些对熊忠孝不满的势力,企图在人痘法全面推广之前,给熊忠孝致命一击。
一天,后金的朝堂上,一位支持满医的贵族站了出来,向皇太极参奏熊忠孝,称其推行人痘法是别有用心,故意制造混乱,还列举了之前还子出现不良反应的事情,要求皇太极严惩熊忠孝。皇太极坐在龙椅上,神色严肃,他将目光投向熊忠孝。
熊忠孝感受到皇太极那深沉目光的注视,心中虽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坚定。他不慌不忙地出列,对着皇太极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抬起头,目光坦然地说道:“大汗,之前孩子出现不良反应,实是我疏忽监管,罪该万死。但这并非人痘法本身之过,而是执行环节的失误。如今问题己查明解决,人痘法确能有效抵御天花,拯救无数后金百姓的性命。”
那位参奏的贵族冷哼一声,上前一步,大声反驳道:“熊忠孝,你不过是在狡辩!这所谓人痘法,本就是你从中原带来的歪门邪道,怎能轻信?如今沈阳城人心惶惶,皆是因你而起,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支持贵族,认为熊忠孝行为莽撞,应加以惩处;另一派则觉得熊忠孝一心为后金百姓,人痘法也确有成效,不应就此否定。
皇太极看着两派争执不下,眉头紧皱,他的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最后又落回熊忠孝身上,缓缓开口道:“熊忠孝,你既如此笃定人痘法可行,可有什么办法让众人信服?若不能消除众人疑虑,本汗也难以再支持你。”
熊忠孝心中一凛,思索片刻后说道:“大汗,臣愿立下军令状。若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接种人痘的孩子无一人因天花染病,且不良反应控制在极低范围,还请大汗同意全面推广人痘法;若未能做到,臣甘愿以死谢罪!”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那位贵族面露得意之色,心想熊忠孝这是自寻死路。而支持熊忠孝的大臣们则暗暗为他捏了一把汗。
皇太极微微点头,说道:“好,本汗就给你一个月时间。若你能达成承诺,本汗定当重重奖赏,全力支持人痘法的推广;若食言,休怪本汗无情。”
熊忠孝领命退下,回到城中后,立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精心挑选了一批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郎中,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确保接种过程万无一失。同时,他还安排专人对己接种和即将接种的孩子进行详细登记,建立跟踪档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熊忠孝日夜奔波于各个接种点之间。每到一处,他都仔细检查接种情况,询问孩子的身体状况。那一间间临时搭建的接种棚,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是守护孩子们健康的堡垒。棚内,郎中们专注地为孩子们接种,孩子们的哭闹声、家长们的安慰声交织在一起。熊忠孝穿梭其中,眼神中满是关切与专注。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到了验收成果的日子。熊忠孝整理好所有的记录档案,带着几位见证此事的郎中,再次来到朝堂之上。他将档案呈给皇太极,说道:“大汗,这是这一个月来接种人痘孩子的详细情况记录。期间,接种孩子共计[X]人,无一人因天花染病,仅有[X]人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且都己痊愈。”
皇太极翻开档案,仔细查看,脸上渐渐露出欣慰之色。朝堂上的大臣们也纷纷凑上前去查看,一时间,议论声又起,但这次更多的是对熊忠孝的赞叹。
那位之前参奏熊忠孝的贵族,脸色铁青,无话可说。皇太极将目光投向他,冷冷地说道:“如今事实摆在眼前,熊忠孝一心为公,推行人痘法成效显著。你却不分青红皂白,肆意参奏,该当何罪?”贵族吓得连忙跪地求饶。
皇太极不再理会他,转而对熊忠孝说道:“熊忠孝,你不负本汗所托,成功证明了人痘法的可行性。即日起,本汗下令,在整个后金全面推广人痘法。你负责统筹此事,定要让更多百姓受益。”
熊忠孝跪地谢恩:“谢大汗信任,臣定不辱使命!”
此后,熊忠孝在整个后金大地上忙碌起来。他带着郎中们走村串镇,将人痘法带到每一个角落。在他的努力下,后金因天花而夭折的孩子数量大幅减少,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而那些曾经抵制他的满医,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心服口服,有些人甚至主动向熊忠孝请教人痘法的相关知识,与他一起为后金百姓的健康努力。沈阳城的街头巷尾,孩子们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整个后金也因这场与天花的斗争胜利,焕发出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