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不怎么打标的夏茶。
并没有多少。
李织语一次拿来一些做试验。
炒出来之后,大约只有几两左右。
她一共炒了几锅,做试验。
所以炒出来的成茶,加起来不过两三斤而己。
县主府里的下人,不是很多。
每个人大约分了两三两。
不过她(他)们也挺珍惜。
因为宋时茶叶这个东西,也比较贵重。
平常人家,一般的时候也是喝不到的。
至于另外剩下的那些好茶。
李织语让秋桐她们,用竹筒及陶罐装起来,放在透风干燥的地方。
好慢慢的喝。
另外,等到魏书亭下衙的时候。
用了晚食。
然后,李织语便亲自泡了一壶夏茶,让他品尝。
魏书亭之前很少喝泡的茶。
觉得茶味略有苦味,也觉不出什么。
但是,李织语告诉他。
这个是夏茶。
味道便是如此。
另外,茶又分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而且,各种茶的采摘时间,不同。
茶炒出来的味道。
及茶汤泡出来的颜色,又各不同。
魏书亭听李织语说了这么多,对茶的了解和炒茶的经验,也是非常高兴,而且当他知道,李织语还会炒茶,更是佩服和羡慕不己。
他们余县辖下的山岭之上,散种,零生的茶树很多,如果到时集中起来,在采摘的季节,找人采下并炒出新茶,送往上京或者各地卖掉,也可以得到一些银钱,这样当地的老百姓们,到时也可以多上一些收入,补贴家用。
李织语抿嘴一笑。
今日她请夫君魏书亭品茶的目的,就是如此。
见目的达到之后,她并不多言。
只是提醒了一下。
现在己经是七八月。
再有一个多月,便是可以采茶的季节。
魏书亭自是明白。
第二日,上衙之后。
第一件事,便是安排差吏们下去,到各处通知,保护及注意茶树的情况。
……。
时间,很快便到了九月。
也到了应该采茶的时候。
余县县令魏书亭,派差吏下去各处通知准备采茶,但是釆茶的规格,也让差吏们告诉了各地的禾农,因为之前,采树没有专门有人种植和管理。
所以,县衙里只能暂时,让那些当地的禾农们帮忙采摘。
自然采摘之前。
魏书亭也找来李织语商量,此事。
李织语便让秋桐和另外一些府里的仆妇们,先教会那些差吏们,怎么去采摘下茶叶。
然后,魏书亭再让那些差吏们下去,另外教那些禾农们怎么采。
之后,并把她们采摘下的新鲜茶叶,第一时间收了,然后,送到工坊里。
新鲜的山茶嫩芽,一送到工坊。
李织语便带着工坊里,自己签下那些契书的府内下人们开始炒茶,这个时候,会炒茶还是比较太私密的事情,她也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她先示范,炒出了几锅之后。
等她们这些人都看明白了。
才让她们开始上手。
开始少炒,一两锅之后,便开始都熟悉起来,然后,毎人也是可以正常的炒出好茶了。
之前,她们练手炒出的那些茶。
李织语也没有浪费,全部都让人收了起来,这个以后可以当作炒完茶时,发给府里这些下人们的福利,她们忙乎了一季,到时也可以尝尝,自己曾经炒过的茶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