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好茶。
先是经过精挑细选之后。
送往上京。
给了淑妃韩轻言及干娘魏书。
淑妃韩轻言尝过之后,接着派贴身宫女夏栀,前去慈安殿邀请太后董氏前来品尝。
太后董氏尝了之后,也说好。
此茶泡了之后,茶汤浓郁,茶香回甘。
是一味好茶。
太后董氏和淑妃韩轻言,两人都非常爱喝。
之后,太后董氏便将此事,告知官家。
官家尝过几回,也觉得不错。
便有心将这茶,赐为贡茶。
但是,太后董氏却一旁提醒说。
如果此茶变成了贡茶,那么以后,上京其他的达官贵人们,便从铺子里买不到此茶,倒是让余县从此失去了许多生意。
不如每年,准许他们上贡一些顶级秋茶,作为宫中所饮就好了。
官家听从了太后董氏的提议。
于是,发出了此旨意。
赐命余县每年秋茶,上贡上品精茶,二百罐,并勉励了一番。
之后。
上京达官贵人们,闻知。
也连忙去上京各个茶叶铺子,争相抢购秋茶,这也是官家预想到的,也多亏了太后董氏提醒,这下不但余县民生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太后董氏,及淑妃韩轻言的茶肆,生意也提升了不少。
因为之前。
太后董氏提议这个事情的时候。
己经悄悄的和淑妃韩轻言,早早的在上京各处,寻了一些闲置的店面,修缮一番之后,挂牌为江南茶肆。
当然,这一切也是于暗中进行。
也是李织语事先提议。
这一次,李织语没有想着自己开茶肆,只是想着卖江南余县的茶,所以,此次所有的好处,差不多都给了太后董氏和淑妃韩轻言及干娘魏氏三人。
二三个月下来。
她们三人,皆赚得盆钵满满。
当然,今年余县辖下的山岭之上,所采摘的秋茶,所炒出的茶,也卖出了好多。
也可谓是双赢和双喜,之事。
余县辖下的百姓们,有了这些收入,也可以好好的接着过一个冬天了,因为秋茶采摘完之后,便是十月份,接着,就入初冬了。
自然,再过,一个月之后。
就可以采摘冬茶,炒冬茶。
并且冬茶的味道,更香,更浓郁。
但是,采摘冬茶的时间,也还得一个多月。
所以,百姓们的生活问题,也是一个比较担心头疼的事情,因为入了冬,青菜变少,但是,李织语来的时候,正值五六月,也曾提议,让魏书亭派差吏们下去,通知那些禾农们,平时除了自用青菜,也可以多采集或者贮备一些家植青菜,及山岭野菜干,以备冬日,青菜之食用贮存。
许多辖下的禾农也听话的做了,自然,也贮备了许多。
因为余县很多百姓们,都知道他们这个县令是一个好官,并且,一首等了九年未娶,现在,慧敏县主李织语又下嫁,也是一个好的。
不但,对府中下人也好。
而且,还在余县开了一些工坊。
专门招他们这些禾农们的家人,到里面去挣银钱,贴补家用。
他们自然也愿意,听从他们夫妻二人的安排。
所以,在平时没事的时候。
也自然而然的,晾晒了许多,青菜干,及野菜干,贮存以备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