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
既是后世中的商丘。
李承章用了几日。
之后,便到了颍州。
到了颖州时。
才发觉颍州真的是一个好地方。
还没到颍州的城门口,远远便看到城墙门楼高大巍峨,十分宏伟。
守城的士军,也穿着整齐。
自是杞县的地方,不能比。
到了城门口。
马车停了下来,守城的卫士前来检查,驾车的家仆递上了李承章的官书,卫士看了之后,发现是新上任的颍州知州的官书,马上便行礼放行。
然后,一辆马车,两辆骡车。
三辆车,进了内城。
七拐八拐的到了颍州知州府衙门前。
马车停下之后。
李承章先下了车。
带着老仆,进了官衙。
之前等着交接的原颍州知州正好在,交接完诸事之后,原知州便带着家眷,及早己收拾好东西,装载的马车走了,一行人,大概有七八辆马车,只拉东西的马车,便有西辆之多。
他们一行一走。
知州府衙后面的宅子,便就空了下来。
于是李承章便让三辆车,进了后面内院。
內院宅子,比较杞县时,面积更大。
李承章便让卫氏,和阿父,阿母,二弟他们,先收拾房间,暂时居住,等外面的宅子买好了之后,再让二弟一家再搬过去。
阿父李福和阿母王氏,是他的长辈,随他们住可以。
但是二弟一家不是官身,却是不能住在官衙之中的。
但是,外面的宅子买好了之后。
阿父李福,和阿母王氏,却执意跟着李承章的二弟李承田,去了外宅,说是住在官宅里觉得浑身不舒服。
李承章也由他们去了。
阿父阿母之前在乡下宅子住惯了,这种情况也实属正常。
现在他们人老了,更是喜欢住在舒服的地方。
搬到外宅之后。
李承章又在城外,替他们买了一些田。
他是官身,家中的首系亲属,是不能从事经商这一类事情的,他也不能违反,并且,现在他又刚刚擢升为颍州知州。
这些事情,他更加不能违反。
之前在杞县时。
他到时建了几个官坊。
但是后来却都是上交,给了官家。
那些官坊,自他离开之后,所属只有官家,并且官家接手之后,别人却不可以触碰。
家中一切安排妥当之后。
李承章便开始考虑官衙之事。
按照以前的惯例。
首先要考虑的,仍然是民生之事。
之前,在杞县时,做过那么多。
己经有了思路和积垒。
衙中安排好之后。
他便带着老仆,两个差吏,出外巡视颍州辖下土地及区域。
颍州由于和杞县所离不远。
地域环境状况也差不多。
山岭,禾地,有些小县也盛产细柳。
倒是可以继续发展柳编。
给当地百姓找一条出路。
另外,有一个小县宁陵,却是盛产一种酥梨,此梨味美多汁,倒是可以,成熟时采摘鲜果,送往上京,从而为宁陵挣上一些银子,改善当地百姓们的生活。
宁陵。
之前叫宁城。
宋时后又称做拱州。
后面几个朝代,又有几改。
但是,唯一不变的。
就是此处的酥梨十分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