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别称雍丘。
自从李承章去了担任了县令之职以后。
百姓的生活,便开始有了提高。
县令李承章先是深拓荒田,广开岭移植果树,又深挖藕塘,多养湖鱼,并且,在辖下之地,又开始修建了一些官坊,制作果饮,果品,送往上京,及各地,为县府挣了很多的银子之后。
又广开学堂。
让很多的禾农稚童,启蒙开学。
所以,深得杞县百姓们的喜爱。
所以当地儒人和耆老,便纷纷上言。
称赞李承章为清明康洁好官。
时间长了,名声大振。
也传到了上京。
也到了官家的耳朵里。
官家现在正好,淑妃韩轻言生了一对龙凤胎,心里高兴,也想找个由头作伐子,杞县李承章的事情,也给了一个可以发挥的理由。
于是,借着这个机会。
把杞县县令李承章,擢升为知州,调往颍州上任。
颍州。
既是后世的商丘。
县令李承章擢升到颍州任知州。
等于连升了三级。
县令平时皆为七品吏官。
散州知州则为从五品。
七品之上,为从六品,正六品。
那么现在李承章担任颍州知州,可谓一步登天,连升三品。
不可谓不是荣耀之极。
其实,这也是官家对他特别的照顾和优待。
之前,县令李承章多次往宫中,送了很多的好东西,给太后董氏,和淑妃韩轻言,也帮了很多忙,并且,自己也因为那个硝石制冰方子,为宫中私库也挣了不少银子。
他早就想着把他提拔。
可是因为牵扯一些私密。
没法找到机会。
这次杞县那些儒人耆老们的上言,也正好给了一个由头。
所以他便借此机会。
给杞县县令李承章擢升官职。
也算是还了他的一个人情。
毕竟他身为一个官家。
自己朝下的一个吏官。
这样全心全意为他,任劳任怨。
也不能让他寒了心不是。
想必有了这个榜样,其他朝臣看了之后,也会学着李承章的样子,为自己效力。
旨意发出之后。
杞县县令李承章,又一次收拾家当,准备去颍州上任。
这次离开,肯定不会再回到这个地方,所以,之前,他为阿父,和二兄从城外所买的二十亩良田,及之前所买的宅子,都要卖掉,这个也需要一些时间。
他住的是县衙后院宅子,收拾起来到是不是十分麻烦。
另外,吏部给了一个月假期。
足够他们收拾,准备这一切。
等一切办妥。
与新来的杞县县令交接完毕。
李承章便带着李氏,两个儿子,阿父阿母,二弟一家,重新启程去了颍州赴任。
不过这一次他们一行。
之前的骡车是两辆。
但是现在两个孩子也大了些,不方便坐在一辆车上,并且现在李承章己经是知州之职,为了体面,李承章又忍痛买了一辆普通马车,供他们夫妻两人乘坐。
另外两个儿子和阿父李福,二弟,及小侄子李文宝,坐他们家之前的骡车。
之前老宅的那辆旧骡车,也换了新的车厢。
便由阿母王氏及二弟媳,及小侄女李织雨同坐这辆车。
当然,他们这次新上任,为了赶路方便,好多东西也都提前处理掉了。
所以,这次他们。
可以说就是轻车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