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早朝,金銮殿。
气氛一如既往的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垂手立于两侧,皇帝李世隆高坐于龙椅之上,听着户部尚书汇报着秋粮入库的枯燥数据。
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波澜不惊。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因为,站在百官前列的,都察院左都御史——何正清,他那张素来以刻薄和严肃著称的脸上,此刻正带着一种近乎病态的、嗜血般的兴奋。
所有被他用这种眼神盯上过的人,下场通常都只有一个——抄家去职,身败名裂。
果然,户部尚书话音刚落,何正清便手持笏板,猛地出列,声如洪钟:
“臣,有本要奏!”
他这一嗓子,让整个金銮殿的温度都仿佛降了好几度。所有官员都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唯恐这只著名的“疯狗”咬向自己。
“何爱卿,讲。”李世隆面无表情,但眼神深处,却闪过一丝不易察的神色。那封匿名的举报信,在递交到御史台的同时,也有一份抄本,被东厂的番子放在了他的御案上。
“臣,奉陛下之命,监察百官,纠弾不法!近日,臣接到举报,有勋贵罔顾国法,仗着祖上余荫,大肆兼并土地,隐匿田产,偷逃国家税赋,其行径令人发指,其心可诛!”
何正清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敲在众人的心上。
“臣,弹劾——开国赵国公,赵勋!”
话音落下,满朝哗然。
弹劾赵国公?虽然赵国公府早己没落,但那毕竟是太祖皇帝亲封的开国元勋,是大梁朝的脸面之一。弹劾他,无异于在太岁头上动土。
被点名的赵国公,一个须发皆白、身形佝偻的老者,此刻正站在勋贵的队列里昏昏欲睡。被这当头一喝,他一个激灵,猛地惊醒过来,颤颤巍巍地出列,脸上满是茫然和愤怒。
“何正清!你……你血口喷人!”赵国公气得浑身发抖,“我赵家世代忠良,对大梁忠心耿耿,何曾有过不法之举!”
“忠心耿耿?”何正清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奏章,“国公爷,你可知京郊的‘翠微庄’?占地三百亩,为何在户部的黄册上,却不见其名?你可知城东的‘十三行’,日进斗金,为何从未向朝廷缴过一文商税?还有……”
何正清一连报出了十几个庄园和商铺的名字,每一个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赵国公的老脸上。
这些,正是周正他们费尽心力调查出来的“黑产”。
赵国公的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些他自以为隐藏得天衣无缝的家业,怎么会被人查得一清二楚。
但他毕竟是老狐狸,震惊过后,立刻矢口否认:“一派胡言!全是你道听途说,恶意构陷!陛下,老臣冤枉啊!”
他开始倚老卖老,在金銮殿上哭天抢地,大谈祖上的功绩和自己的委屈。一时间,朝堂上陷入了僵局。何正清虽然言之凿凿,但毕竟缺乏最首接的、能一锤定音的铁证。
就在这时,一首站在队列末尾,百无聊赖地研究着殿顶蟠龙雕刻有几片鳞片的林知节,慢悠悠地打了个哈欠,出班了。
他这一动,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位近来风头正劲、却极少在朝堂上主动发言的林大学士、经世致用堂总教习,要干什么?
只见林知节躬了躬身,脸上带着一种刚睡醒般的慵懒,对龙椅上的李世隆说道:“陛下,臣……也有点教学上的小事,想向您汇报一下。”
教学小事?
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时刻,他竟然要汇报教学小事?
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连何正清都向他投来了不满的目光。
李世隆却饶有兴致地挑了挑眉:“哦?林爱卿但讲无妨。”
“是这样的,陛下。”林知节从袖子里,慢吞吞地掏出了一卷画轴,“经世致用堂的学员们,最近在进行一项名为‘社区改造’的实践功课。其中,有一项核心技能,叫做‘土地勘测与地图绘制’。”
他一边说,一边将画轴缓缓展开。
“为了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臣就让他们将实践地——也就是京城的百花巷,进行了一次精准的测绘,并绘制成了这份《百花巷地籍详图》,作为他们的学生作业,想……想请陛下御览,给评个分。”
一幅巨大、精美、充满了各种现代测绘符号的地图,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那地图上,每一条小巷,每一栋房屋,都被按比例精确地绘制了出来。更令人震惊的是,地图的下方,还附有一个详细的表格,上面用工整的小楷,标注着每一块土地的面积、归属(虽然写的是“未知”)以及预估的地价。
赵国公看到那张图的瞬间,瞳孔骤然收缩,整个人如遭雷击,晃了一晃,险些栽倒在地。
因为那张图上,不仅有百花巷,还将其周边的几块同样属于他家的、但从未上报过的“暗地”,也一并清晰无比地标注了出来!
林知节仿佛没看到赵国公的反应,依旧自顾自地介绍着:“陛下您看,我这帮学生,学得还算不错吧?这测绘精度,比之工部那些老公输,也不遑多让了。臣觉得,给个‘甲上’,应该不为过吧?”
整个金銮殿,死一般的寂静。
如果说何正清的弹劾是一把尖刀,那林知节这份轻飘飘的“学生作业”,就是一把淬了剧毒的、削铁如泥的匕首,精准地、不带一丝烟火气地,捅进了赵国公的心窝。
它用一种无可辩驳的、纯粹的“技术事实”,让赵国公之前所有的抵赖和哭诉,都变成了一个笑话。
李世隆看着那张图,又看了看赵国公那张毫无血色的脸,以及林知节那副“我只是来交个作业,你们继续”的无辜表情。
他强忍住笑意,猛地一拍龙椅,声色俱厉地喝道:
“好!好一张详图!”
“来人!将赵国公带下,严加审问!命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堂会审!务必将此事,给朕查个水落石出!”
这记在最关键时刻送上的、看似无心实则致命的“补刀”,时机、力度、姿态,都堪称完美。
林知节躬身一礼,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仿佛刚才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重新抬起头,继续研究殿顶的蟠龙。
嗯,数清了,一共三百六十五片鳞。
今天的工作,又完成了一项。
可以摸鱼准备下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