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与静心园的沟通愈发频繁。林诚,作为院方的联络人,始终保持着他一贯的专业、耐心与“热心”。他积极协助提供资料、安排访谈,仿佛是警方最可靠的伙伴。然而,在闻溪眼中,林诚这副“完美协助者”的面具下,藏着一个更高明的玩家。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闻溪与林诚在疗养院的小型会客室里交流。落地窗外是静心园精心打理的花园,一切都显得宁静祥和。空气中弥漫着淡雅的花香和咖啡的香气,表面上是一次轻松的沟通,实则是一场暗流涌动的博弈。
“闻警官,最近辛苦了。”林诚微笑着递过一杯咖啡,“周教授的事情给静心园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也希望能尽快查清楚真相,还大家一个平静。”
“林医生客气了,这是我们的职责。”闻溪接过咖啡,眼神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他,“我们最近在周教授的个人财务上有一些新的发现。他名下有一笔数额不小的匿名资金转入,您对此有什么了解吗?”
提到匿名资金,林诚的表情略微变化,但很快恢复如常。他沉思片刻,仿佛在认真回忆或思考。
“匿名资金……数额不小?”他重复了一遍,像是在梳理信息,“这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不过,周教授作为脑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他的研究非常前沿,而且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我听说,有一些大型财团对他的研究非常感兴趣,一首在寻求合作或投资机会。”
他端起咖啡,语气变得有些意味深长:“比如,您可能听说过‘瀚海资本’?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最前沿的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项目,风格非常激进。为了规避一些合规审查或研究保密,他们有时会采用比较隐秘的资金渠道。这笔钱,有没有可能与他们有关?”
林诚随口提到了一个具体的财团名字,这个信息听起来很有分量,指向了外部一个强大的、对周淮研究感兴趣的势力。这笔巨款有了 合理 的解释方向,虽然是外部方向。
闻溪表面上认真听着,心中却在分析。林诚提出“瀚海资本”是不是随口猜测?还是他知道些什么,并希望警方顺着这条线索去查?这条线索确实可能存在,它是不是真相的全部?或者只是一个精心准备的烟雾弹?
“我们还在调查资金来源。”闻溪简短回应,然后转向另一个发现:“另外,我们发现周教授的私人手机上,与一个未保存名字的号码联系频繁。短信内容比较隐晦,提到‘项目’、‘安排’,甚至还有一个词,反复出现:‘容器’。您对这个号码或者这个词有什么线索吗?”
林诚的神色这次变得更加严肃了一些。他放下咖啡杯,眉头微蹙,似乎在努力思考那个“容器”的含义。
“‘容器’……?这个词在我们的临床医学或研究术语中,通常指储存药物、样本的器皿,或者更抽象地指代数据结构、信息载体。”林诚缓缓地说,语气中带着探索和分析的专业感,“结合周教授的研究方向……他可能是在研究某种特殊的‘信息容器’?比如,能够储存或传输记忆、意识片段的媒介?”
他沉吟片刻,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说到与外部的秘密联系……除了财团,周教授的研究成果也价值连城,不排除有商业间谍或者竞争对手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信息。那个神秘号码,会不会是某个竞争机构的联络人?他们可能在密谋窃取周教授的研究成果,甚至…不希望他完成某个关键的‘项目’或‘容器’的研发。”
他看向闻溪,眼神真诚:“这只是我的猜测,但在这个领域,商业竞争和技术窃取是非常残酷的。周教授突然失踪,有没有可能与他在进行一个非常敏感或危险的项目有关,而这个项目涉及了外部势力?”
林诚的猜测听起来很有道理,将匿名资金和神秘号码都指向了外部——要么是激进的投资方,要么是恶意的竞争对手或间谍。这完美地将警方的注意力从静心园内部,从周淮的密室,从那些诡异的设备和声音,引向了广阔的外部世界。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林诚又仿佛不经意地提及了静心园内部的一些“小摩擦”。
“当然,在一个研究机构里,同事之间难免有些竞争。”林诚看似随意地说,“周教授的研究进展非常快,他在院里是明星,但也可能引起一些同事的嫉妒或不满。不过,我相信大家都是有职业道德的,不至于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他轻描淡写地提到了几个可能对周淮不满的同事,但没有深入展开,似乎只是作为背景信息提供。这些内部的“红鲱鱼”可能性,进一步分散了警方的焦点,让他们考虑内部人作案的可能性时,会优先考虑这些人,而不是林诚或者更核心的机构秘密。
整个访谈过程中,林诚的回答逻辑清晰,充满了合理的猜测和看似无私的帮助。他提供的每一个“线索”或“解释”,都恰到好处地指向外部威胁或内部的普通矛盾,唯独避开了静心园最核心、最敏感的技术秘密和高层运作。
闻溪表面上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提出一些追问,引导林诚提供更多细节。但她的内心深处,警铃大作。她注意到,每当她试图将话题拉回到周淮密室的技术细节、夏禾的特殊治疗,或者静心园内部更深层的问题时,林诚总能非常巧妙地将话题转移。
比如,当闻溪问到夏禾的“附加程序”是否与周淮的研究设备首接相关时,林诚会迅速转而强调那些程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或者强调病患隐私不便透露过多技术细节。当闻溪询问静心园是否有更隐秘的实验区域时,林诚会肯定地回答“所有研究都在严格监管下进行”,然后突然想起某个外部财团对某个设备的兴趣,将话题引向商业机密保护。当闻溪试图了解那台高能耗设备的具体功能时,林诚会表示那是周教授的个人研究设备,连他也不是完全了解其原理,然后转而讨论设备采购的复杂性和高昂成本。
这种模式不再是巧合。
每一次,当闻溪试图深入静心园的核心,触碰那些墙壁里的秘密、数字里的阴影、“容器”的真相时,林诚都会精准地、不动声色地,将她的注意力引向外围,引向那些看似复杂但与静心园最深层秘密可能无关的方向——外部财团、商业间谍、同事嫉妒……
林诚就像一个棋艺高超的棋手,正在用他提供的“线索”作为棋子,在棋盘上精心布局,试图引导警方这枚“马”,跳往他指定的方向,避开他想要隐藏的“王”。
闻溪看着林诚那双深邃而平静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危机感。他不是被动地提供信息,他在主动地塑造警方对案情的认知。他知道得太多,而且他在利用这种知情权,将调查变成一场由他主导的棋局。
那么,他究竟在守护什么?那个“容器”又是什么?它是不是这场棋局中,他无论如何都要保护的核心?而作为棋盘上的棋子,警方,或者说她自己,又该如何跳出他预设的轨道,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会客室外的阳光依然明媚,花香依旧。但闻溪感觉自己正置身于一个无形的牢笼中,每一步都被人计算和牵引。林诚的微笑在她看来,不再是友善,而是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她必须尽快找到反制的办法,否则,真相将永远被隐藏在这层层叠叠的谎言和转移之中。她成为林诚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但她要用自己的方式,掀翻这个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