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落东山
墓落东山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墓落东山 >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商丘地坛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商丘地坛

加入书架
书名:
墓落东山
作者:
朝阳第一弯钩
本章字数:
4386
更新时间:
2025-07-09

商丘宋国故城的夯土墙在暮色中如卧龙蛰伏,城壕遗址边长满了开着蓝花的远志 —— 这种被《诗经》称为 "棘心" 的植物,在陈雪的植物标本册里,夹着父亲 1957 年在此采集的同款标本。 "陈小姐快看!" 张大拿的探杆戳进夯土墙裂缝,带出片刻着火纹的陶片,"这墙里掺着红烧土,跟殷墟椁室的封土一个路数。" 他蹲下身,用指甲刮去陶片上的盐碱,"火纹边缘有磨损,像是被人长期过。" 于东山打开卫星地图,标记出城墙西角的地磁异常点:"根据殷墟地宫的星图,商丘的玉璋应该藏在地坛遗址。" 他指向远处的土丘,"那儿曾是周代宋国祭祀地神的场所,按《周礼》记载,' 以火祭地,其器必玄 '。" 三人沿着杂草丛生的城壕前行,于东山突然停步 —— 土坡上的酸枣树权,挂着半截红绳,绳结样式与牧野镇大婶的如出一辙。"是守陵人的标记," 陈雪轻抚绳结,"父亲笔记里说,索离国主脉分支曾在宋国为巫祝,世代守护火祭秘藏。" 地坛遗址的核心是座圆形祭台,台基边缘的排水沟里,漂浮着碳化的禾黍秸秆。张大拿的洛阳铲刚插入台基中心,铲头便撞上硬物:"是青铜盘!" 他用探杆撬开覆土,露出首径约两米的青铜盘,盘心铸着索离国的三足乌,鸟喙却衔着周人的嘉禾。 "这是 ' 火禾共生 ' 纹," 陈雪跪在盘边拓印,"索离火祭文明与周代农耕文明的结合。" 她指着盘沿的铭文,"‘唯宋公三年,索离巫祝以火祭地,赐玉璋以镇西方’—— 说明玉璋曾作为祭器使用。" 盘底突然传来机关转动声,于东山伸手按住盘心的三足乌,青铜盘缓缓下沉,露出通往地下的石阶。石阶两侧的灯台里,竟插着未燃尽的艾草 —— 有人刚来过这里。 地宫通道用青石板铺就,每块石板都刻着《周易》的卦象。陈雪掏出敦煌星盘,星盘指针指向离卦石板:"《说卦传》曰‘离为火’,商丘属火德,玉璋应该藏在离卦方位。" 通道尽头是石函,函盖上的火纹与殷墟玉璋如出一辙。张大拿的探杆刚触到函盖,石函突然喷出蓝烟 —— 是磷火。"奶奶的,跟牧野穹顶的机关一样!" 他掏出从潘家园淘来的牛角质熏球,点燃艾草熏烟,蓝烟竟渐渐散去。 石函内,玉璋静静躺在丝帛上,璋身刻着 "天权" 二字。陈雪刚拿起玉璋,丝帛下的石板突然亮起 —— 是幅微型浮雕,刻画着索离巫祝将玉璋埋入地坛的场景,巫祝袖口露出的,正是守陵人的红绳。 "玄菟会的人来过," 于东山指着石函边缘的划痕,"他们用金刚钻撬过,但没破坏丝帛,说明很清楚玉璋的保存方式。" 他望向通道入口,"刚才的艾草味,应该是他们留下的。" 地面突然震动,通道顶部开始落土。张大拿拽着两人后退:"机关要塌!" 三人刚冲出地坛,身后的青铜盘便轰然闭合,尘土飞扬中,隐约看见三道金面具人影闪入城墙缺口。 "追!" 于东山甩开大步,掌心的胎记在奔跑中发烫。城墙缺口处,散落着玄菟会特有的火纹青铜钉,钉头嵌着半颗夜明珠 —— 与殷墟地宫的材质相同。 追至城壕深处,于东山突然停步,指着结冰的水面:"看!" 冰层下,竟埋着整排青铜人俑,每个俑的掌心都刻着残缺的火纹。陈雪跪下身,用青铜簪敲开冰层,人俑颈后露出索离国文:"‘三器归一,火祭重启’—— 这是守陵人的警示。" 暮色渐浓,三人在城墙上铺开地图。陈雪将三片玉璋按星图排列:"天枢、天璇、天权,对应北斗前三星。" 她的手指划过地图上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下一片玉璋,应该在夏都遗址,那儿是火祭文明的源头。" 张大拿着新得的玉璋:"老子总算明白,为啥玄菟会总比咱快一步 —— 他们手里肯定有本《山河志》残卷。" 他望向远处的宋国故城遗址碑,"当年索离国主脉为啥要把玉璋分散藏在商周故都?" 于东山望着掌心的胎记,忽然想起祖父的笔记:"索离人相信,火祭文明的延续,不在于秘藏,而在于与其他文明的交融。" 他指向青铜盘上的 "火禾共生" 纹,"分散玉璋,其实是让火祭文明融入中原文明的血脉。" 商丘的夜风格外清冷,三人在城壕边点燃篝火。陈雪用放大镜观察玉璋边缘,忽然轻呼:"看!每片玉璋的缺口拼起来,是张星图!" 她将三片玉璋错位拼接,月光下,缺口竟组成了牧野九宫墓阵的入口星象。 "九宫阵的入口,需要九片玉璋按星象排列才能开启。" 于东山拨弄着篝火,"玄菟会抢玉璋,是想强行破阵,但他们不知道,玉璋必须按文明交融的顺序收集。" 火堆里的木柴爆出火星,陈雪忽然想起父亲笔记里的话:"文明的火种,从不在地下的棺椁里,而在活着的人心里。" 她望向商丘古城的灯火,守陵人的红绳在风中摇曳,像极了火祭仪式中舞动的火把。 "下一站,偃师。" 于东山站起身,拍掉裤腿的尘土,"夏都遗址的二里头宫殿,应该藏着索离国与夏王朝的最早交集。" 张大拿将玉璋小心收进防水袋:"正好,老子听说偃师的银条面不错,比商丘的羊肉汤还筋道。" 他的探杆往肩上一扛,杆头的火纹引雷钩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就是不知道,玄菟会那帮兔崽子,又在那儿给咱挖了啥坑。" 夜风穿过宋国故城的残垣,卷起地上的陶片,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三千年前的火祭咒语在低语。于东山望着远处的星空,北斗七星明亮如昨,而他们手中的玉璋,正随着每一次探索,渐渐拼凑出文明传承的完整图景。 在这片承载着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土地上,三个人的足迹,正沿着火纹的指引,一步步接近那个被历史尘封的秘密 —— 不是为了开启古墓的宝藏,而是为了让文明的火种,在今人的手中,继续燃烧下去。 (第二十二章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