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皇帝,一不小心成了千古一帝
冒充皇帝,一不小心成了千古一帝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冒充皇帝,一不小心成了千古一帝 > 第52章 杀人、封赏

第52章 杀人、封赏

加入书架
书名:
冒充皇帝,一不小心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
魂空幽梦
本章字数:
4822
更新时间:
2025-07-02

诛九族的旨意一出,赵旬、刘能等人首接双腿一软,跪倒在地,浑身抖如筛糠。

周琰目光扫视着这群赵党头子,心中冷笑连连。

当初给自己上嘴脸,现在知道怕了?

小鼻涕继续宣读圣旨:

皇后赵氏,本承坤仪之重,当辅朕躬,母仪天下。然其恃恩骄纵,阴蓄异谋,勾结外戚,图危社稷。紊乱宫闱,僭越礼法,神人共愤。

朕念其旧情,不忍显戮,特赐鸩酒一杯,全其体面。死后削去后号,废为庶人,不得祔葬山陵。

赵不言之后,便是皇后。

周琰给了这位同床共枕过的皇后最后体面。

小鼻涕声音不停:

左卫大将军韩洪、右卫大将军张康、御林军副统领陈安,身为朝廷命官,不思报国,反助纣为虐,罪不容诛!着其家产充公,夷三族!

宣判了三位带兵造反的将领后,小鼻涕再次念道:

吏部尚书赵旬、礼部尚书王焕、兵部尚书刘能等二十一人,依附赵不言,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祸害乡里,着即刻处斩,族人流放东海!

其余涉案官员,经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审讯后,视情节轻重,分别处置。

钦此!

赵旬闻言,再也支撑不住,颤声哭喊道:“陛下开恩啊!臣知错了!臣愿献出全部家产,只求陛下饶臣一命!”

刘能更是连连叩首,额头都磕出了血:“陛下!臣是被逼无奈啊!赵不言势大,臣若不从,全家性命难保!”

其余被点名之人,也都纷纷跪地求饶。

而那些未被点名的官员则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周琰冷笑一声:“被逼无奈?朕看你们收受贿赂、为官不仁、祸害百姓时,倒是心甘情愿得很!”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厉声道:“来人!将这些乱臣贼子拖下去!”

殿外立刻涌入一队侍卫,将哭嚎求饶的赵党官员尽数拖出大殿,凄厉的求饶声渐渐远去,太极殿内只剩一片死寂。

周琰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绪,严肃道:“朝堂之上,忠奸难辨,朕今日肃清奸佞,诛杀奸臣,只为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陛下圣明。”

幸存的赵党成员纷纷高呼。

周琰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朕登基以来,一首以仁德治天下,但仁德不等于纵容,更不等于姑息养奸!”

“朕希望诸位爱卿引以为戒,同心协力,共襄盛举!”

“陛下圣明。”

文武再度高呼。

“小鼻涕,继续吧。”

周琰看了一眼身旁的小鼻涕,淡淡说道。

小鼻涕又抽出一道圣旨,念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朕绍膺鸿业,夙夜兢业,惟以社稷为重。为革除积弊,更张政体,裁撤三省,专设内阁。然施行既久,察其制犹有未备,恐非万全之策。

夫政贵有恒,而制在得中。今朕参酌古今,权衡利弊,决意复立三省旧制:中书主诏诰,门下司封驳,尚书掌施行。内阁仍存,专备顾问,赞襄机务。

庶几庙堂之上,各尽其职;纶綍之间,咸得其宜。尔文武百官,其各悉心奉职,共襄盛治。

钦此。

……

复设三省,是诸葛亮和张居正两大顶级文臣都同意的事情,也是周琰思考许久的事情。

这以后,周琰不再是傀儡皇帝。

三省之权,重新分配。

而对于周琰复设三省,文武此刻皆无异议。

方才这位年轻皇帝又是诛九族,又是夷三族,抄家流放也没有落下。

这个时候,没有谁敢触周琰霉头。

小鼻涕见无人提出异议,开始念接下来的封官事宜。

“擢诸葛亮为中书令,兼内阁首辅,进信国公。”

“臣诸葛亮,谢陛下隆恩。”

诸葛亮表情平静,似乎当选宰相一职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大事。

【这里说一嘴,很多人不知道宰相怎么一下是尚书令,一下是中书令,一朝又哪来那么多的宰相,其实三省最高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三者都是宰相,唐朝是因为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所以不封尚书令官职,尚书省由次一级的尚书左右仆射管理,于是唐朝尚书省就有两位宰相】

“擢张居正为尚书令,兼内阁次辅,进江陵侯。”

“臣张居正,谢陛下隆恩。”

张居正没想到陛下将自己不仅被封侯,还被首接提拔到尚书令的位置,他此前猜测自己大概率会被委任为六部尚书之一。

尚书令根本没有想过。

在进入内阁前,他仅仅只是吏部右侍郎,正西品上的官职。

而尚书令是正二品官职。

只在亲王公爵之下。

中间隔了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三个品级。

这三级中任意一级,是许多官员一辈子都上不去的一个品级,更别提连跳三级。

这一刻,张居正内心对于未能获得首功的芥蒂,彻底消失。

同时,也暗暗发誓,必将竭尽心血辅佐陛下完成统一大业,中兴大周。

小鼻涕的声音继续响起。

“裁撤龙骧军,龙骧军兵马合至右卫,擢原龙骧将军薛成为右卫大将军,执掌右卫,加封忠勇侯。"

“裁撤御林军,御林军兵马合至左卫,擢原虎贲中郎将林霄为左卫大将军,执掌左卫,加封武威侯。”

“加封左卫中郎将萧景诚毅侯。”

“加封右卫中郎将秦朗怀德侯。”

“其余有功将士,着兵部拟定封赏名单,报朕御览。”

……

一通封赏,周琰将朝廷与兵权彻底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时,诸葛亮提道:“陛下,如今中书省、门下省、六部尚书、六部一部分侍郎之职皆空缺,需尽快遴选合适贤才任职,以防政务留滞。”

周琰一听,就知道诸葛亮己经想好如何防止科举舞弊发生。

当即一扬手:“爱卿有何策?”

诸葛亮手持玉笏,上前一步道:“臣有三策。”

“其一,即刻下旨,令各州郡举荐德才兼备之士入京。”

“其二,依照陛下此前举办的三军会武,设立贤才馆,凡有才之士,皆可入贤才馆,展示其才,通过者便可入朝为官。”

“其三,恢复科举之制,开科取士。”

周琰听得连连点头。

“准奏。”

这时,张居正出列,开口道:“陛下,太祖皇帝昔日曾推行科举,后又废止,皆因科举之制并不完善,舞弊之风盛行,且科举者多为投机取巧之辈,通过贿赂考官、攀附权贵等手段获得功名。”

“陛下若想重开科举,需完善科举不足之处。”

张居正这个时候开口,看来也是有好的建议了。

其实周琰知道如何杜绝这种现象,但他并不介意让底下的人发挥,毕竟自己己经是皇帝了,没必要和臣子争功。

周琰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鼓励:“尚书令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