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解除的第二天,严教授大手一挥,包下了学校附近一个颇有格调的私房菜馆包间,美其名曰“课题组阶段性成果总结暨危机应对表彰大会”。402宿舍全员、陈可然以及核心项目组的师兄师姐们悉数到场。
气氛与实验室的凝重截然不同,充满了劫后余生的轻松与喜悦。菜肴精致,香气西溢,连一向只喝矿泉水的严教授,也破天荒地允许上了几瓶低度果酒。
“来!第一杯!” 严教授红光满面,举杯起身,“敬我们英勇无畏、力挽狂澜的团队!尤其是,”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李文渊,“我们独一无二的‘量子首觉雷达’、‘拔插头战神’——李文渊同学!”
“敬福将!”
“敬文渊!”
“敬拔插头的壮举!”
哄笑声和碰杯声瞬间响起!李文渊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脸涨得通红,在一片起哄声中,被迫灌下了人生第一口果酒,呛得连连咳嗽。
*幽默情节:*
林骁立刻发挥“语言核武”优势,端着杯子站起来,用八国语言轮番发表祝酒词(夹杂着对海外研究所的“亲切问候”),语速快得如同Rap,最后用东北腔收尾:“总之一句话,干就完了!文渊牛逼!” 引得满堂喝彩。
顾言则默默掏出一个U盘递给李文渊:“庆贺程序。运行后自动生成《贺拔插头战神凯旋》藏头诗(正向版)及动态烟花代码。” 众人好奇地传看U盘,对代码诗人的硬核浪漫叹为观止。
李文渊成了绝对的主角。王博师兄拍着他的肩膀:“兄弟!以后服务器清灰这活儿,非你莫属了!你的手自带开光属性!” 张敏师姐笑着补充:“下次项目启动,先让文渊拜拜哆啦A梦和自热火锅!”
置身于这热闹的旋涡中心,听着那些带着调侃却充满真诚的赞誉,李文渊心中充满了不真实感和巨大的暖流。不再是论坛上的“谐星学神”,不再是高数课上的笑柄,他是被这个顶尖团队真正接纳和认可的“福将”、“功臣”!这份归属感,比任何分数都珍贵。
他下意识地看向陈可然。她安静地坐在稍远的位置,小口喝着果汁,嘴角噙着一丝淡淡的笑意。当她的目光与李文渊相遇时,没有躲闪,反而轻轻举了举杯,眼神里带着一种…清晰的赞许和暖意。
庆功宴进行到一半,气氛正酣。李文渊借口去洗手间,想透透气。刚走到走廊拐角的阴影处,就听到一个刻意压低的、带着冷意的声音。
是江屿。他正背对着走廊,在露台边打电话。声音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李文渊还是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词:
“…Plan A失败…损失可控…目标转移…”
“…启动…Plan B…医疗合作…渗透…”
“…‘生命摇篮’…优先级变更…不惜代价…”
李文渊的心猛地一沉!Plan B!目标转移?医疗合作?生命摇篮?这些词组合在一起,透着一股不祥的阴谋气息!江屿果然和间谍事件有关?!而且他们还有后手!目标似乎转向了…医疗领域?
他屏住呼吸,想听得更清楚些。但江屿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猛地回头,锐利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向走廊!
李文渊吓得魂飞魄散,几乎是连滚爬爬地缩回拐角阴影里,心脏狂跳!他贴着冰冷的墙壁,大气不敢出。几秒钟后,江屿的脚步声走近,似乎在走廊里巡视了一圈,没发现异常,才冷哼一声,重新走回露台。
李文渊捂着狂跳的心脏,冷汗浸湿了后背。江屿的警告如同冰水浇头,瞬间冲淡了庆功宴的喜悦。危机并没有结束!它只是换了个方向,潜伏到了更深的阴影里!而这个阴影,似乎与“医科囧途”那个平行世界隐隐相连…
回到喧嚣的包间,李文渊有些心神不宁。江屿也回来了,脸上恢复了惯常的精英式微笑,仿佛刚才露台上的阴冷对话从未发生。但李文渊能感觉到,对方偶尔扫过自己的目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警告。
庆功宴在热闹中接近尾声。李文渊找了个借口先溜了出来,鬼使神差地又走到了昨晚的天台。
夜风微凉,繁星依旧。他靠在栏杆上,试图消化江屿带来的惊人信息和那份沉甸甸的危机感。
轻盈的脚步声自身后响起。
李文渊回头,是陈可然。她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亮着微光。
“在躲酒?” 陈可然走到他身边,语气带着一丝调侃。
“没…透透气。” 李文渊有些紧张,昨晚撕卷的震撼和新接收的坏消息在脑子里打架。
陈可然没追问,将平板递给他:“‘新课题’的初步观测数据和分析报告,样本L,请过目。”
李文渊疑惑地接过平板。屏幕上不是冰冷的实验数据,而是两份风格迥异的…对比报告?
**左侧报告:标题《“伪装学神”生存策略分析》**
* 行为模式:逃避(高数课)、幻想(哆啦A梦)、反向操作(火锅、拔插头)、情绪化(代码泄愤)。
* 优势:非常规思维、危机下的急智(首觉?)、强大的心理恢复力(藏头诗效应)。
* 劣势:基础薄弱、情绪易受外界(特定观察者)干扰、可持续性存疑。
* 核心驱动力:生存本能、对认可的渴望(学神之名?)、…(模糊变量:对观察者C的关注度?)。
* 生存评级:B+ (在特定环境(402宿舍、严教授课题组)及“福将”运气加持下,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与破局能力)。
**右侧报告:标题《“量子态”可能性评估》**
* 状态描述:在“学渣”、“谐星”、“福将”、“潜在贡献者”等多态间叠加。
* 坍缩诱因:极端压力(考试、危机)、特定观察者介入(高数课提问、天台撕卷)。
* 观测影响:观察者C的存在显著提升“正向坍缩”(贡献、担当)概率,降低“消极坍缩”(逃避、崩溃)概率。具体关联模型待建。
* 未来坍缩方向预测(基于现有数据):
* 路径A:夯实基础,利用非常规思维优势,成为真正的交叉学科“非典型学神”。(概率:30%)
* 路径B:持续依赖“福将”运气与反向操作,在危机与笑料中反复横跳。(概率:40%)
* 路径C:受特定观察者持续干预影响,坍缩方向未知…(概率:30% | 备注:此路径量子纠缠效应最强,观测者C需投入更多研究资源)
* 最终结论:样本L的“学神之名”处于高度活跃的量子未定态。其最终形态,将由其自身努力、环境际遇及…(重点标注)观察者C的研究投入深度共同决定。研究价值:S级。
报告末尾,还有一行小小的手写标注:
**“观测者C备注:路径C优先级提升。资源申请己提交(长期性、高投入)。批准可能性:待评估(主观意愿强烈)。”**
李文渊看着这份用“科研报告”外衣包裹的、既理性剖析又暗含深情的“情书”,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又酸又软,最后化为一股滚烫的热流涌遍全身。她撕掉了定义他过去的试卷,又用一份充满未来的“量子态报告”重新定义了他!
他抬起头,看向陈可然。月光下,她的脸颊似乎也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绯色,眼神却勇敢地迎着他的目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期待。
“陈可然…” 李文渊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指了指报告最后那行手写备注,“这个…‘资源申请’…‘主观意愿强烈’…是什么意思?”
陈可然微微别过脸,耳根更红了,声音却清晰:
“意思是…观察者C决定,长期、深度介入样本L的‘量子态坍缩’过程。”
“这个课题…可能需要…一辈子那么长的研究周期。”
“你…愿意当这个…长期样本吗?”
轰!
李文渊感觉自己的“量子态”瞬间经历了剧烈的能量跃迁!所有的迷茫、不安、甚至江屿带来的阴霾,都被这首白又浪漫的“研究申请”冲散了!
他猛地点头,笨拙却又无比坚定:“愿意!太愿意了!样本L…随时接受观测!保证…保证提供最真实的数据!” 说完,他自己都觉得这话傻得冒泡,忍不住嘿嘿笑了起来。
陈可然也被他逗笑了,那笑容如同冰雪初融,清澈动人。她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李文渊还有些颤抖的手。
两只手交握的瞬间,仿佛有微弱的电流穿过。一种全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叠加态”,在两人之间悄然形成。无关“学神”之名,只关乎未来共同的探索。
几天后,一场小型的表彰会在学校礼堂举行。严教授代表项目组接受了学校的嘉奖,并重点表扬了李文渊在危机中的“关键性非常规贡献”。当“拔插头战神”的事迹被官方通报(隐去了敏感细节),并授予李文渊“特殊贡献奖”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善意的哄笑。论坛新梗【战神の勋章:物理断网认证】再次刷屏。
站在台上,聚光灯有些刺眼。李文渊看着手中的奖状,再看看台下朝他竖大拇指的林骁、微微颔首的顾言、以及…坐在北师大交流生区域、嘴角含笑的陈可然。
学神之名?他依旧不确定自己是否能真正配得上。高数32分还是32分,量子计算还是天书。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他不需要伪装成任何人。他是李文渊,是402的吉祥物,是严教授课题组的“福将变量”,是陈可然“量子态研究”的长期样本。他有自己的战场,有自己的价值,有一起前行的伙伴,还有一份…需要他用一生去探索的“新课题”。
未来是什么样子?是成为真正的学神?还是继续在谐星与福将之间反复横跳?他不知道。就像顾言说的,他依旧处于“量子未定态”。
但,未定,意味着无限可能。
散会后,陈可然在礼堂门口等他。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战神’?” 陈可然揶揄道。
“打算?” 李文渊挠挠头,看着远处宣传栏上贴着的“国际航空航天科技展览”海报,眼睛一亮,“先去那个展览看看!听说有最新的量子通信卫星模型!还有…” 他狡黠地眨眨眼,“…顺便收集点‘新课题’的观测数据?”
陈可然了然一笑,很自然地挽住了他的胳膊:“批准。样本L的课外拓展活动有助于丰富研究维度。”
两人相视一笑,迎着午后的阳光,汇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
在他们身后,宣传栏上海报的一角,印着下一卷的预告:
《大学生活的一百种设想》第三卷:黑马逆袭——985王牌专业的奇葩辩论之路!
而在无人注意的阴影角落,江屿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眼神阴鸷。他拿出手机,屏幕亮起,一条加密信息映入眼帘:
Plan B 就绪。‘生命摇篮’项目,医科大合作启动。目标:陈卫国教授团队。渗透代号:‘白衣’。
(第二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