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从硬核军训开始!
国防教育:从硬核军训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国防教育:从硬核军训开始! > 第 26章 野外生存实训教学

第 26章 野外生存实训教学

加入书架
书名:
国防教育:从硬核军训开始!
作者:
乘云去追风
本章字数:
5648
更新时间:
2025-07-01

“现在我们学习水源的寻找和处理,野外环境复杂、缺水少食,所以我们要先学会三点寻找水源的技巧。”

首先要懂得观察自然迹象,比如植物:潮湿处的芦苇、菖蒲、野芹菜等喜水植物附近,可能有地下水;树干上青苔多的一侧,土壤可能较

其次是地形,像山谷、山脚、河床等,尤其是雨季有水痕的低洼处,可能有溪流或地下水;岩石缝隙、悬崖底部若有泥土或小水洼,可以仔细排查寻找水源

最后是动物,鸟类、松鼠频繁往返的方向,可能靠近水源;昆虫、蚊子聚集处,附近大概率有水域

如果以上用完以上三点都找不是水,那么在有植被的地方,可以利用工具辅助,比如找透明的塑料瓶、塑料袋套在树枝或叶片上,利用蒸腾作用收集冷凝水,再者可以早起在清晨收集叶片上的露水,要注意这一点支撑不了长时间野外生存,只能应急。

“水源的寻找方法我们己经了解了,但是野外水源首接饮用,存在安全隐患。按照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如何处理水源以保证自身安全。”

“首先初步过滤去除杂质”

“用多层布料,比如身上的衣物、围巾或袜子,包裹泥沙、悬浮物多的水,反复过滤2-3次,首到水变澄清,若附近有竹子或找到塑料瓶之类的,可以在中空竹筒或塑料瓶中填入沙子、烧火剩下的木炭、细石子制成简易过滤器”

“过滤好的水还不能饮用,因为有细菌,所以为了避免生病,我们还要进行一个主要步骤,那就是杀菌消毒。”

“有同学知道如何操作吗?站起来回答一下”

“报告教官,我知道”坐在林宇旁的一个男生回答道。

“好,你来说一下”叶凌凌看了眼男生后示意他说。

“第一个是煮沸法,也是最可靠的方式!将过滤后的水煮沸5-10分钟,但是要注意海拔越高,煮沸时间需延长,因为沸点降低,寄生虫可能会有残留”

“第二个是化学消毒,但是要求很高,难以实现,这个方法要求要有二氧化氯、碘伏片等化学消毒泡腾片,但也是最简单的,只要按说明书上的方法,把对应剂量的消毒片放入过滤好的水中,搅拌后静置30分钟就可以了。”

“第三个是阳光暴晒法,将透明容器装满水,密封后在阳光下暴晒6-8小时,这是利用紫外线杀菌,比较适合水量少且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报告教官,我讲完了”

“好,坐下,这位同学把常见的方法都说出来了,非常好!接下来我再讲一下,特殊水源处理。大家知道什么叫做特殊水源吗?有没有人了解?”

“既然没有,那么我就来说一下,特殊水源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海水一类的咸水,这一类水除非有蒸馏装置,否则不可首接饮用,会加速脱水。”

“第二种是浑浊有异味的水,遇到这种水要优先寻找其他水源,若别无选择了,再把这种水加木炭吸附异味,然后再多次过滤、多次煮沸后才可以饮用”

“在这里,我再提醒各位同学,野外找水时,牢记不要碰不明水体,比如暗红、乳白等颜色异常、有刺鼻气味、表面漂浮大量藻类或动物尸体的水,坚决不饮用。那怕经过安全处理后,也建议少量慢饮,避免肠胃突然适应不了。”

“同学都了解了吗?”叶凌凌面对学生们问道

“了解了”学生们回应叶凌凌。

“既然了解,时间也差不多了,那么今晚的理论教学就到这了,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林教官”叶凌凌说完后,向林宇点头示意了一下

“同学们,我也不多说了,都出去训练场集合,今晚再稍微练练体能就可以回去休息了。目标,训练场,跑步走。”林宇上台后对学生们说道

到达训练场时先进行两公里体能训练,然后带回宿舍楼下进行20分钟军姿,最后以一首《歌唱祖国》结束基地第二天的训练。

紧急集合己经暂时及格了,先不搞了。一夜无话,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鸽哨声伴随起床的音乐声在基地的一角响起,新一天的训练准备到来。

按照流程,还是军姿、体能、拉首歌,然后去吃早餐,休息一下又开始集合,还是军姿、体能,然后唱首《当那一天来临》后,开始今天的正式训练。

今天早上的训练很简单,野外生存实践教学,主打的就是一个学以致用,加深教学印象。带领学生去后勤领取相对应的物品,再叫上一名卫生员退役的基地医生,然后向基地的山上走去。野外实训,正式开始。

“同学们,现在我们身处这片树林,手机没信号,如何确定东南西北?还记得住昨晚上的知识吗?林宇蹲下身,指着地面稀疏的苔藓:“都过来先看植被,北半球树桩年轮较宽的一侧朝南方,因为阳光充足生长快;而潮湿背阴的北面,苔藓往往更茂密。”他起身指向远处几棵松树,“再观察树冠,南侧枝叶通常更舒展,北侧则相对紧凑。”

林宇又走到一块的石壁旁,“认真了解一下,长期受阳光照射的南侧,岩石表面更干燥,甚至可能有青苔斑驳;北侧则容易凝结水汽,摸起来更凉滑。”

“现在大概了解就行,接下来是野外生存的关键——找水。记住,水往低处流,但也要学会观察‘隐性信号’。”林宇和叶凌凌带领大家走向山脚一片低洼的灌木丛,“看,这里有芦苇、灯芯草生长,说明地下水位浅,用折叠铲往下挖30厘米,大概率能见到渗水。”林凌凌蹲下身轻捏泥土:“潮湿的泥土、蚂蚁搬家的路线都是往水源方向,甚至岩石缝隙里的青苔,都是水的‘向导’。”

“如果遇到山谷或断崖,优先往地势低的沟谷走,尤其注意倾听——细微的‘哗哗’声可能是溪流,哪怕是岩石上的露水,也能通过塑料布收集。”

“现在阳光正好,我们上山,拿手表的同学,可以用手表演示了,记住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点刻度的夹角平分线就是南方,比如现在上午10点,夹角平分线指向11点,那11点方向就是南方。”

到山上时,叶凌凌演示用透明塑料袋套住鲜嫩枝叶,扎紧袋口:“来看一下,阳光照射下,叶片蒸腾的水汽会凝结成水珠,每天能收集200-300毫升,这是应急时的‘天然净水器’。”

“都了解差不多了吧,现在分组行动:第一组用年轮和手表辨别方向,标注我们的位置到回宿舍的最近路线;第二组观察植被和岩石,寻找潜在水源点。注意!野外找水优先选流动的活水,浑浊的水必须用煮沸、纱布过滤或净水片消毒后再饮用,避免腹泻。”林宇边说边分发简易工具包,“记住,辨别方向时多找2-3种方法交叉验证,避免单一误差;找水时不轻易饮用不明颜色、有异味的水,也不要独自深入复杂地形。”

三五个学生蹲在树桩旁数年轮,手指划过宽窄不一的纹路:“这边年轮宽,应该是南方!”

另一组的指着岩石北侧的青苔:“这里湿湿的,说不定下面有水!”同组同学也发表见解:“对,书上说,野外生存的核心是‘耐心观察+多法结合’,大自然的线索从来不是孤立的——就像辨别方向时,年轮、植被、手表法互相印证,找水时结合地势、植物和声音,才能提高成功率。”

日上中天,同学们围坐在一起,捧着用塑料瓶容器接来的溪水,听着林宇总结:“今天记住两个关键词:‘观察’和‘验证’。野外环境下,方向是‘回家的坐标’,水源是‘生存的底气’,而冷静与细心,才是我们随身携带的‘终极工具’。现在我们下山,回去吃饭”

风声掠过树叶,远处的山影渐渐清晰,这场与自然的对话,让“生存技能”不再是显示屏上的文字,而成为刻进心里的实践智慧。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