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风情故事
世界民俗风情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世界民俗风情故事 > 第九章 印度·纱丽边界线

第九章 印度·纱丽边界线

加入书架
书名:
世界民俗风情故事
作者:
雲影流光
本章字数:
3490
更新时间:
2025-07-01

斋普尔城外的金盏花村,自打我记事起,村头老榕树下的石凳就没闲过。扎着蓝头巾的老织工们总爱凑在那儿,手里搓着靛蓝棉线,讲些古早的故事。其中最让小媳妇们红了眼的,是关于"纱丽齿"的传说——说是哪家姑娘出嫁,娘要在她最里层的纱丽边缘,绣一圈锯齿状的鲜红线。那红线不是装饰,是护身符,若是往后受了婆家的气,咬着牙把红线扯断,全村的汉子都会抄起家伙,替她讨回公道。

我叫阿米莎,打小就爱蹲在母亲身边看她绣这个。母亲的手像两片会跳舞的树叶,银顶针在指节上转得飞快,靛蓝底布上便爬出密匝匝的红齿。"阿米莎,"她总说,"等你嫁人的那天,娘要给你绣百二十八个齿——一个齿顶一口硬气,咬碎了委屈,咬得婆家不敢轻看你。"

我嫁去的是三十里外的盐碱村。夫家阿叔是个赶骆驼的,娶亲那天,他的骆驼队驮着十二坛石榴酒,浩浩荡荡穿过金盏花村。我穿着母亲连夜赶制的红纱丽,最里层的锯齿红线在烛火下泛着血光,像条蜷着的小蛇。母亲把半块铜铃铛缝在我腕间:"要是受了气,就摇这铃,娘在金盏花村听得见。"

头年秋收,婆婆嫌我淘米水倒多了。她举着漏勺站在井边骂:"城里来的娇小姐,连淘米都要使金盆?"我低头绞着围裙,腕间铜铃轻响。第二日,她把洗衣盆往我跟前一墩:"去,把晒谷场的土坷垃都搓干净!"日头毒得很,我跪在滚烫的土块上,指甲缝里全是泥,听见隔壁家的小媳妇探过头:"新媳妇就这么金贵?我家那口子,昨儿还往我饭里吐唾沫呢。"

腊月里下了场大雪。我给阿叔织了条羊毛围巾,他接过去时手在抖:"娘说...说今年家里钱紧,要省着过。"夜里我听见西屋婆婆跟小姑子嚼舌根:"什么织围巾?我看她是想给情郎捎信!"我攥紧被角,腕间铜铃撞得生疼。那夜我做了个梦,梦见母亲坐在榕树下,红线从她指缝里涌出来,缠住我的手腕:"阿米莎,咬碎了齿,就不疼了。"

转年春上,婆婆因为我多留了半块馕给讨饭的孩子,抄起擀面杖就往我腿上砸。我摔倒在门槛边,怀里的纱丽被扯开一道口子——正是最里层那圈锯齿红线。血珠渗出来,染红了雪白的棉线,那些锋利的红齿突然变得滚烫,烫得我眼眶发酸。

"你个贱蹄子!"婆婆举着擀面杖还要打,腕间铜铃"当啷"一声掉在地上。那声音脆得像块碎玻璃,顺着风飘出盐碱村,飘过干涸的河床,飘进金盏花村的榕树林。

当天夜里,金盏花村的狗全叫疯了。我父亲抄起猎枪,二伯扛着犁头,连村头最老的织工都摸出了压箱底的铜匕首。"走!"父亲吼道,"咱们的阿米莎,让人欺负了!"

盐碱村的狗还没反应过来,金盏花村的汉子己经围了阿叔家的院子。阿叔缩在墙角搓手,婆婆想往柴房躲,被二伯一把揪出来。"好你个恶婆婆!"老织工抖开手里的铜匕首,刀刃在月光下闪着冷光,"我孙女的红线,是金盏花村的魂!你扯断一根,咱就赔你十根!"

人群里有人吹起了铜号,是迎亲时用的调子。婆婆瘫坐在地上,哭嚎着:"我错了,我就是嘴馋了...那天看见她留馕,我...我那死鬼男人走得早,我就..."

"闭嘴!"父亲把猎枪往地上一杵,震得院儿里的石磨首晃,"咱金盏花村的女儿,不是任人揉的软面团!阿叔,明儿起,你婆媳俩搬去村东头空屋住,家里的粮食,咱金盏花村的人轮流送。"

阿叔点头如捣蒜,婆婆突然扑过来拽我衣角:"闺女,我...我给你煮碗热汤..."我后退一步,摸出腕间的铜铃——不知何时,母亲己经让人送来了新的,铃身上刻着"阿米莎"三个字。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夜里,金盏花村的汉子们不仅砸了婆婆的腌菜坛子,还把盐碱村的族老请了来。族老摸着胡子说:"按规矩,欺负外嫁女,要罚婆家给新娘家送三斗酥油、五匹好布。"婆婆哭天抢地,阿叔忙不迭应下。

我是在第三日回的金盏花村。母亲在村口等着,手里捧着个红布包。打开来,是新绣的纱丽,边缘的锯齿红线比从前更密,每一针都扎得极深。"阿米莎,"她摸着我的脸,"娘的线,能护你一辈子。"

如今我常蹲在老榕树下,给小媳妇们讲"纱丽齿"的故事。末了总要说:"姑娘们,记着,咱的金盏花村,有百二十八个硬气的齿。谁要是敢动咱的女儿,咱就让她尝尝,这红线的滋味。"

风掠过榕树,吹得石桌上的铜铃叮当响。远处传来驼铃声,是哪个赶骆驼的汉子回来了。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在地上织出一片晃动的红,像极了母亲绣的那圈锯齿——每一道,都咬着天地的公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