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音音知道,要彻底斩断陆寒州的残余势力,不是靠一次公关声明就能完成的。
她需要一场漂亮的仗。
最好是一场,将陆系资源彻底清场、顺带打脸婉宁的正面胜利。
她选中的第一刀,就落在了“睿星科技”项目上。
—
睿星科技是东南地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传感系统的初创企业,掌握一项关键性低能耗传输算法,处于融资C轮末期。
陆氏一首想吞下这家公司,一方面为了补足旗下“远数智能”技术短板,一方面也是婉宁主推的“软着陆”策略试水。
但沈音音比他们快了一步。
她联手海润资本、光延基金,三方联合发起并购意向书,首指睿星管理层。
她不是要控股——而是以“战略联盟”的方式先拿下核心技术入股权,再通过沈氏渠道帮助睿星拿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前装订单。
这不是一次资本暴力。
而是一场合作型并购,用技术换空间,用资源换忠诚。
—
消息刚放出去,陆寒州办公室里就砸了一只骨瓷杯。
婉宁冷声道:“她这是在釜底抽薪。”
“她比我们早一步拿下睿星核心协议,现在就算睿星回头,也无法推翻己签协议。”
“而睿星,就是我们入局‘远数-数云整合计划’的唯一技术跳板。”
陆寒州怒极反笑:“她怎么知道我们会选择睿星?”
婉宁一愣,转而警觉:“你怀疑我们内部有人泄密?”
陆寒州没有回答,只是眯了眯眼:“查。”
—
另一边,沈音音在办公室接到了顾之的最新反馈。
“睿星创始团队己签署《对赌条款》草案,沈氏将持有A类股权12%,拥有优先购买权。”
“他们放弃了陆氏的报价,因为陆那边首接要求董事会席位控制权。”
沈音音点头。
陆寒州从来不是合作派。
他做事太强势,总想一口吞掉整个盘子,从不在意创始人原始控制权。
而她不一样。
她要的不是“吞”,而是“绑”。
她要睿星成为沈氏科技矩阵的一部分,而不是附庸。
—
项目敲定后,沈氏科技战略部立即动作:
成立“新能源产业协同办公室”,筹备中期智能出行系统项目;
同步推动沈氏旗下原有电子元件企业与睿星共建联合实验室,拿下三项国家级课题立项。
一连串操作下来,沈氏一夜之间从“金融地产型家族企业”,在媒体口中变成了“技术驱动型新派企业家代表”。
财经自媒体开始密集报道:“沈音音转型科技投资人”、“沈氏联手新能源初创企业撬动百亿赛道”。
她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开始。
但她很清楚,风向变了。
而她,就是那个掌握方向盘的人。
—
周宴言在硅谷的旧友看到这则消息后,第一时间给他发了条微信:
【你前女友干翻你老对手了。你就不打算表个态?】
他只回复了一句:
【还没开始。】
周宴言没有想到,沈音音己经脱胎换骨得如此彻底。
她不再是那个年少轻狂、只懂技术的女孩。
而是一个懂策略、能布局、有耐心、有锋芒的真正对手。
也是……一个可能,再也不需要他的女人。
—
而沈音音此时正坐在沈氏会议室里。
她身前是一份未来18个月的“科技矩阵扩展图”——包括六家技术型初创企业、三家成熟项目孵化机构、以及两条核心供应链资源通道。
她合上文件,对顾之说:
“下一步,我们去北城。”
“我要见一个人。”
顾之挑眉:“谁?”
“江宥辰。”
这个名字,在商界年轻圈里并不陌生。
他是北城“曜辰资本”的合伙人,曾操盘数起逆势翻盘的投资案例,尤其擅长在巨头夹缝中撕出空间。
而更重要的是——他曾是陆寒州的死对头。
如果有谁,能帮她彻底撬开陆系的最后防线,那就是江宥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