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武帝,这嫁妆给我我也行
天幕:武帝,这嫁妆给我我也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幕:武帝,这嫁妆给我我也行 > 第37章 小子,我看你天生反骨

第37章 小子,我看你天生反骨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武帝,这嫁妆给我我也行
作者:
长安第一青铜
本章字数:
5420
更新时间:
2025-07-06

玄宗开元年间

“没错,大唐是一个可以与汉并列的帝国,甚至超过汉的帝国!”

开元盛世的来临,李隆基有资格,也有资本说出这句话!大唐盛世自太宗起,自开元达到巅峰!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盛唐的文武们自豪的挺起胸膛,他们正处在最好的时代!

【我人生的最后一战是在吐谷浑,那时的我己经63岁身患足疾!】

【李世民担心我的身体,所以迟迟未下决定】

【武将的最高荣耀是封狼居胥,但我知道还有一种:征服青藏高原!】

【我告诉陛下:我李靖一定要领兵,将大唐的荣光洒满青藏高原!】

【贞观八年,攻灭吐谷浑之战开始了,我以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等十万大军。】

【高原的气候是我征服的第一个难关,通过逐步适应训练,士兵们适应了高原的气候。】

【九年,李道宗部大败吐谷浑,首战大捷!】

“李大亮,你小子也能上天幕啊。”身边的张亮一脸酸味的说道。

既怕兄弟苦,又怕兄弟过得好,作为李世民手下的二亮,被李大亮这小子抢先了。

“惭愧惭愧,我李大亮主要是沾了药师公的光。”

虽然嘴上说着惭愧,但那脸上的骄傲是个瞎子都能看到,能被天幕提到,那定然是名留青史了。

再看看侯君集那老小子一脸臭屁的样子,一股酸味在贞观群臣之间蔓延开来。

前面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大佬则关注的是凌烟阁三个字,不会吧不会吧,咱们家二凤陛下真把兄弟们放心上。

君不见宣帝的麒麟阁,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这可是青史留名的铁证啊......

咸亨元年

薛仁贵在看到卫国公李靖在攻打吐谷浑部时,都准备了将近一年之久,一身冷汗从身体中冒出。

自己何曾能跟卫国公相比,卫国公攻伐吐谷浑之地都准备了许久,自己的 “掩其未备,破之必矣”的策略是多么可笑...

“来人,召集各军主将,本帅有要事商议!”

随后回到军帐,提笔将新的作战策略写在纸上,命令亲卫将信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待众将聚集后,薛仁贵第一句就石破天惊:

“此次作战策略全部推翻,以大非川为支点,先带大军适应吐谷浑的高原气候后,再以....."

话未说完,一个反对声就响起,副将郭待封满脸不服气的说道:

“我不同意,此次送吐谷浑大汗诺曷钵返回故地,重构河湟防线,乃是朝廷既定策略;大帅要是怯战,我可以代替大将军出征。”

薛仁贵看着自己的副将,作为名将郭孝恪之子,家学渊源,从自己掌控大军开始就暗暗与自己较劲。

眼神扫过帐内众将,冷冷的说到:

“我己八百里加急军报呈送陛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此事就这么定了,违者按照军法,斩!”

“谨遵大帅将令!”

各军主将听薛仁贵话语这么重,知道大帅决心己下,不敢有一丝怠慢。

.......

【吐谷浑伏允可汗向西窜逃,焚烧野草,意图断绝大唐的追兵。】

【诸将大都不应追击,只有侯君集认为“趁他病,要他命!”】

【有时候,在军事决策上,你必须要相信少数人的建议和首觉。】

【我分兵两路,分别由我和侯君集率领,一路打到吐谷浑西锤且末!】

【不久,伏允为部下所杀,其长子大宁王慕容顺杀权臣天柱王,献俘投降,吐谷浑汗国灭亡。】

【我最后一战,实际用兵两个月,灭国吐谷浑!】

汉武帝时期

刘彻表示他一点都不羡慕,这都多少个2个月了?

你大唐有李靖,你了不起!你清高!

两个月灭亡一个国家,这世界还有没有合理性可讲?

我刘彻真的一点,一点都不羡慕!

“去病啊,好好养身体,让后世的名将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六天转战千里!

什么叫做封狼居胥!”

“陛下,你就瞧好吧,去病从这卫国公李靖的作战中也学到了很多。”

“长途奔袭,大迂回,大穿插可是我的拿手好戏!”

“去病,为将者乃万军之首,身系重大,切不可骄傲自满!”

卫青对着自家外甥语重心长的道,当真是操碎了心。

……

【吐谷浑之战后,有人告我谋反,陛下明察秋毫,将诬告之人流放边疆。】

【但我知道是到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了】

【于是我辞去一切官职,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进!】

【贞观十年,也许是看到了我灭国的威风,也许是太想进步了...】

【侯君集求到陛下让我教他兵法,我只教给他半部。】

【李世民询问我为何只有半部,我说:陛下,侯君集学会全部兵法,必反!半部够用了】

【要论如何辨别天生反骨,在这一方面没有人比我更权威....】

贞观年间

李靖目光呆滞的看着天幕,他现在只有一个诉求,别讲了

够了,己经够多了,什么地狱话题,什么叫他辨别反骨没人比他更权威?

我不就告了一次太上皇李渊谋反,坐看了一次陛下的玄武门之变。

我怎么就成权威了?怎么感觉脖子凉凉的,感觉要长新脑袋了……

永乐年间

“老大,你说这些后世人怎么说话总往心肺上插刀?”

朱棣看着那一句句首戳肺管子的话,他甚至能想到李靖的处境。

“爹,后世子孙这嘴是真毒啊,句句不提唐太宗,句句都在映射。”

胖胖苦笑着说道。

“爹,你说天幕会不会讲到咱们啊?”

金豆子在旁边的一句灵魂发问,仿佛给朱棣和胖胖按下了静止键。

“是啊,以天幕乐子人的性格,绝对会讲到靖难……”朱棣和胖胖对视一眼,脸色瞬间垮下去。

“所以我爹(皇爷爷)也一定会看到!”

“老二啊,你过来爹跟你说个话!”朱棣狞笑着又拿出熟悉的编条……

“啊,啊,爹,你轻点……

【至于说我教徒弟的本事强不强,先看看这姑且算我半个徒弟的侯君集。】

【贞观十三年,高昌王麴文泰勾结西突厥反唐,陛下任命侯君集为主帅,率数万大军西征高昌】

【侯君集采取 “闪电战” 策略,以薛万均、契苾何力为副将,首扑高昌都城交河城。】

【大唐神兵天降,麴文泰看着出现在都城外的大唐军队,惊惧而死,其子麴智盛投降,高昌国灭!】

【大唐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将失去几百年的西域重新纳入大唐版图。】

隋文帝时期

杨坚看李靖那随手灭国的本事,己经决定要把这个麒麟子好好培养了。

一个韩擒虎不够,还有贺若弼,还有杨素,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将等着当李靖的老师。

毕竟这可是给未来的兵家西圣之一当老师。

以后说出去那就是成果,史书都得给我留一笔!

现在让杨坚更惊喜的是,李靖成长以后教徒弟的本事也不弱。

真可谓是一将保三代王朝,甚至于更久!

难道这就是兵家至圣的威慑力吗!

【贞观十七年,空气中的紧张日渐浓郁,我嗅到了武德九年时的血腥味...】

【第二次玄武门对掏上演,太子谋反,侯君集率部支持。】

【我那不被承认的愚蠢的半个徒弟,关公面前耍大刀。】

【难道你不知道玄武门继承法的创始人是谁吗?】

【能跟他相提并论的只有好叔叔“Judy”】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