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庙会奇遇
元宵的花灯将杭州城照得如同白昼,苏晚攥着陈屿的衣袖穿梭在人流中。走马灯上的嫦娥与后羿在烛光里流转,糖画摊前的铜锅冒着琥珀色的泡,混着炒栗子的焦香扑面而来。她鬓边的红绒花随着步伐轻轻颤动,突然被街角一处写着“神机妙算”的青布幡吸引。
“姑娘可是要算上一卦?”沙哑的声音从烟雾缭绕的摊位传来。苏晚抬头,只见白发苍苍的算命先生半阖着眼,枯瘦如柴的手指着卦筒,“看你印堂泛青,近日恐有...”
“不用了!”陈屿下意识将苏晚护在身后,粗布短打的袖口扫过她飘着茉莉香的发梢。算命先生却突然睁眼,浑浊的眼珠盯着苏晚颈间若隐若现的双鱼玉佩,“小娘子这命格...本不该困于市井,他日定有...”
“住口!”林姨的声音突然从人群中传来。老人拄着拐杖冲过来,竹杖重重戳在青石板上,惊得算命先生手中的卦签散落一地。她颤抖着捡起签文,布满老茧的手指瞬间将其撕成碎片,“我家囡囡的命,轮不到你胡言乱语!”
苏晚从未见过这样的林姨。往日里总是温和的老人,此刻脸色煞白,银镯子在手腕上撞出凌乱的声响。算命先生盯着林姨失态的模样,突然冷笑一声:“二十年了,有些秘密藏不住的。双鱼佩,断命格,西湖水,终有别...”他的话被人群的喧闹声吞没,却像根银针,狠狠扎进苏晚心里。
陈屿察觉到苏晚的颤抖,悄悄握住她冰凉的手。少年掌心的薄茧带着制茶的温度,却暖不了她突然坠入冰窖的心。她想起昨夜在林姨房里,偶然瞥见的那封未寄的信——信纸边缘的“苏府”二字,与算命先生的话在脑海中不断重叠。
“林姨,他说的...”苏晚话未说完,就被老人紧紧抱住。林姨的白发扫过她的脸颊,苏晚闻到了熟悉的艾草香,却夹杂着从未有过的慌乱气息。“别听他瞎说,”老人哽咽着,指甲深深掐进她后背,“你永远是我的囡囡。”
人群渐渐散去,算命先生的摊位也消失在花灯的海洋中。陈屿默默拾起地上未燃尽的卦签残片,借着月光,他看见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贵不可言”“血火重逢”等字迹。他将碎片塞进怀里,突然想起龙舟赛那天,赵家少爷看见苏晚玉佩时古怪的眼神。
回家的路上,月光爬上三人的肩头。苏晚望着林姨佝偻的背影,第一次发现老人的腰比去年弯得更厉害了。青石板上,她的绣鞋与陈屿的草鞋并肩而行,却被林姨刻意隔开半步的距离。这种陌生的隔阂,比算命先生的卦辞更让她心慌。
深夜,苏晚被祠堂传来的啜泣声惊醒。她蹑手蹑脚地靠近,月光透过门缝,照见林姨跪在列祖列宗牌位前。老人手中攥着半块双鱼玉佩,与她颈间的那枚恰好拼成完整的圆。“对不起...对不起...”林姨的声音断断续续,“我答应过要护你一世安稳,可苏家...”
苏晚的手捂住嘴,指甲几乎掐进肉里。陈屿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少年将一件外衣披在她肩头,轻声道:“回去吧,明早我带你去看新抽的茶芽。”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次日清晨,苏晚在茶山上找到了陈屿。少年正在采摘晨露未干的茶叶,竹篓里躺着几枚野草莓——那是她最爱吃的。“别想太多,”陈屿将草莓塞进她手里,指尖触到她冰凉的掌心,“就算全天下的卦签都说你该走,我也会在龙井山守到你回来。”
苏晚望着漫山遍野的茶树,突然想起幼时与陈屿在茶垄间追逐的时光。那时的他们以为,西湖的水、龙井的茶,就是整个世界。而如今,一句卦辞、半块玉佩,却将平静的生活搅得支离破碎。
“阿屿哥哥,”苏晚突然转身,眼睛亮得惊人,“我们去西湖边吧,就像小时候那样。”少年看着她倔强的神情,想起昨夜祠堂里的秘密,默默点了点头。两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蜿蜒的山路上,只留下晨风吹过茶树,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无人知晓的故事。
而在他们身后,林姨站在小院门口,望着两人远去的方向,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她将拼好的双鱼玉佩紧紧贴在心口,二十年前那个暴雨夜的记忆再次浮现——怀中啼哭的女婴、染血的襁褓,还有苏家管家那句“若有朝一日,请将小姐完璧归赵”。
西湖的水依旧平静,倒映着天边的流云。但有些命运的涟漪,己经在这场庙会的奇遇中悄然荡开,注定要将所有人卷入一场波澜壮阔的人生旋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