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挂断后,我盯着屏幕几秒,把手机塞进裤兜,起身就往外走。
林婉从会议室里出来,看我脚步匆匆,问:“怎么了?”
“有事要办。”我没停,“三天内必须搞定。”
她没多问,只是点了点头。这些年,她己经学会相信我的判断。
我冲出公司大门,风卷着雨丝扑面而来。街边的霓虹灯在夜色中闪烁,像是一双双窥视的眼睛。
我知道,接下来的三天,将是决定我们命运的关键。
第一站:广州。
这是我联系到的第一位投资人,姓李,在一家小有名望的投资公司任职。他手里握着一笔民间资本,但向来谨慎,只投熟人介绍的项目。
我没有熟人介绍。
但我有那本书。
车是林婉朋友借的,一辆旧得掉漆的白色轿车,发动机一启动就发出老牛喘气般的轰鸣。我一边踩油门一边翻看笔记,脑海里反复推演见面时要说的话。
书上写着一句话:“信用是最大的资本,哪怕你口袋空空。”
我咬牙念了一遍又一遍。
到达广州己是深夜。我在酒店草草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便赶去约定地点——一家不起眼的小茶馆。
李老板比我想象中年轻,三十出头,穿着随意,坐在角落里慢悠悠地泡茶。
我坐下,开门见山:“李总,我需要资金周转三个月,金额不大,五百万足够。”
他笑了笑,没说话,继续摆弄手里的茶具。
我接着说:“我可以拿未来三个月的订单做担保,利润分成三七开,你们七我三。如果你愿意信我一次,我会让你看到回报。”
他终于抬眼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几分玩味。
“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找我说同样的话吗?”他说,“连上市公司都开始低头求资了。”
我点头:“所以我不是来求你的,我是来和你合作的。”
他愣了一下,随后笑了:“有意思。”
我们谈了一个小时,最终他答应先拨两百万试试水。条件是,我要签一份保密协议,并且每个月汇报资金使用情况。
我毫不犹豫地签下名字。
走出茶馆时,天己经放晴了。
我抬头看着天空,心里却比这天气还要明朗。
第二站:杭州。
第二位投资人是个女强人,姓周,经营着一家主营跨境贸易的公司。她的资金来源复杂,传闻背后站着几个地下财团。
这次我带上了合同副本,还有一份详细的业务计划书。
她在自己的办公室接见我,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金融杂志,墙上挂着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插满了彩色图钉。
“听说你是靠一本书找到我的?”她打量着我,语气平静。
“准确来说,是靠这本书教的方法。”我把资料递过去,“我不会说太多漂亮话,但我能保证一件事——这笔钱不会白投。”
她翻了几页,忽然笑了一声:“你这招‘信用背书+收益分成’用得不错,可惜……”
我心头一紧:“可惜什么?”
“可惜我不喜欢赌。”
我深吸一口气,换了个角度:“我不是让你赌,而是让你掌握主动权。你可以随时查账,也可以指定用途,甚至可以派个人过来监督。只要你愿意出手,我就能立刻启动新生产线。”
她沉默了几秒,最后说:“让我考虑一下。”
我点头离开,心里却明白,这一关还没过。
回去的路上,我反复回想她说的每一句话。她不喜欢赌……但她一定喜欢稳赚不赔的买卖。
于是我连夜修改方案,加入一个附加条款:如果三个月内未能达成目标,我将无条件退还本金并支付10%违约金。
第二天早上,我再次敲响她的门。
她看完新的方案,轻轻点了点头:“你赢了。”
五百万到账。
我站在楼下的台阶上,长长吐出一口气。
第三站:成都。
最后一站,也是最难的一站。
这位投资人名叫张明远,背景神秘,据说是某个民间资本联盟的核心成员。他的公司表面上做房地产,实际操作的资金规模远远超出外界认知。
我拿着那本旧书走进他的会客室,他扫了一眼封面,脸色微微变了。
“你从哪儿拿到的?”他低声问。
“一个老头给的。”我实话实说,“他说,当你走投无路时,找‘老周’。”
他皱眉思索了一会儿,忽然笑了:“看来,你还真有点意思。”
我趁热打铁,把整个计划讲给他听。包括如何绕过行业封锁、如何突破原材料垄断、以及下一步的发展蓝图。
他听完,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拿起书,翻了几页。
“这本书,曾经差点毁了很多人。”他轻声说,“但也救了不少人。”
我静静听着。
他合上书,看着我:“你想要多少?”
“八百万。”我说,“只要八百万,我就能把整个供应链重新搭起来。”
他点点头:“明天上午十点,银行转账。”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走出大楼的时候,我回头看了眼那扇玻璃门,仿佛它后面藏着另一个世界。
回到公司当天,我召集所有人开会。
林婉坐在会议桌一头,眼里带着担忧。
我走上前,把文件摊开:“资金问题解决了,一共一千五百万。”
全场哗然。
副总猛地站起来:“你怎么做到的?谁给你批的?”
我冷冷看他一眼:“不需要谁批准。这是我自己争取来的。”
林婉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既然陈凡己经拿到资金,那就按他的计划执行。”
副总脸色铁青,但没再说话。
我继续道:“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拿下那个大单。对方压价30%,但我们不能退缩。”
我拿出准备好的资料,一一分析:“我们可以提供定制服务,提升附加值。同时,我己经有三家供应商愿意配合,价格比之前低15%。”
林婉点头:“好,那就按你说的办。”
签约现场,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
客户代表坐在对面,表情冷淡。
“我们决定压价30%。”他说,“否则我们另寻合作方。”
我笑了下:“没问题。”
所有人都愣住了。
我站起身,走到投影仪前,调出过往案例:“这是我们为其他客户提供的定制化服务流程。如果您愿意接受这个方案,我们可以在原报价基础上增加三项增值服务。”
我指着数据说:“我们的交付周期比同行快两周,不良率控制在0.8%以下。如果您担心风险,我可以亲自带队负责。”
客户代表沉思片刻,最终点头:“成交。”
签字那一刻,我回头看了一眼林婉。
她冲我微笑,眼里闪着光。
散场后,一位中年男子默默离开会场。
我注意到他临走前看我的那一眼,意味深长。
但我没有追上去。
我知道,有些事情,总会水落石出。
而现在,我只想好好喝一杯。
因为这一战,我们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