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纸借调令下来之后,林卫东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搬出了水利局那个充满了人情冷暖的小院子,正式进入了县政府大楼这个权力的心脏地带。
他的身份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技术员,一跃成为了县长赵立春身边那个虽然没有名分但谁也不敢小觑的“近臣”。
每天他都跟在赵立春的身后,进出各种各样的会议室,接触形形色色的各级领导。
他就像一块干瘪的海绵被扔进了知识和信息的海洋里,疯狂地吸收着养分。
而他看世界的角度也从以前那个趴在地上只能看到一亩三分地的“井底之蛙”,变成了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俯瞰整个清河县甚至更高层级棋局的“执棋者”。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
……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照亮县政府大楼顶上那枚庄严的国徽时,林卫东就己经站在了赵立春的办公室里。
他手里拿着一块干净的抹布,仔仔细细把赵立春那张宽大的办公桌擦拭得一尘不染。
然后他会根据赵立春的习惯,用那个紫砂壶泡上一壶滚烫的、来自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
茶香很快弥漫了整个办公室。
做完这一切,他不会像别的秘书那样急着去表现自己、去汇报工作。
他会悄无声息地退到办公室角落里那张属于他的小办公桌后面,拿起一份当天的《江州日报》安安静静地看了起来。
他看报纸看得极快也极有技巧。
那些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他一扫而过。
他真正关注的是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看似不起眼的信息。
比如报纸中缝里有一条小小的短讯,说市里准备规划建设一个新的经济开发区,目前正在选址。
又比如在农业版块的角落里,提到了一种从以色列引进的新型大棚种植技术,据说可以实现蔬菜的反季节生产。
这些信息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些无关紧要的文字。
可是在林卫东这个拥有三十年未来记忆的“重生者”看来,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闪闪发光的金子,蕴含着无限的机遇!
他会不动声色地把这些关键信息记在脑子里,然后和自己记忆中那张庞大的“未来蓝图”进行一一比对、重组。
“市里的经济开发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最后是选在了江北那片盐碱地上。而促成这件事的关键人物是当时市委的一位副秘书长,姓周……”
“以色列的大棚技术……嗯,这个技术在未来几年将会席卷全国!清河县如果能抢先一步引进,那咱们的农民可就真的要发大财了!”
他的大脑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飞快地运转着。
前世的记忆和今生的信息在他的脑海里不断地交织、碰撞,然后融合成一幅无比清晰、无比宏大的发展画卷!
就在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赵立春迈着他那军人特有的沉稳有力的步伐走了进来。
“早啊,卫东。”他笑着打了声招呼。
“赵叔,早。”林卫东赶紧站起身,把那杯泡好的、温度刚刚好的热茶递了过去。
赵立春接过茶杯满意地喝了一口,然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而林卫东则像一个最忠实的影子,安静地站在了他的身后。
从这一刻起,他的角色就从一个“规划者”切换成了一个“观察者”。
他开始用一种全新的、属于“秘书”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
上午九点,第一个来汇报工作的是县交通局的局长。
“赵县长,咱们县通往市里的那条二级公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实在是该修了!可是县财政实在是拿不出钱来啊!您看能不能……”
赵立春听得首皱眉头。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道理他懂。
可问题是没钱就是没钱!
他只能无奈地让交通局长先回去,再想想别的办法。
交通局长一走,林卫东的脑子里却立刻浮现出了一段被尘封的记忆。
“二级公路……我记得明年也就是1996年,省里会出台一个‘村村通’的交通扶贫政策,会下拨一大笔专项资金!而且还会引入一种新的模式叫‘BOT’,也就是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到公路的建设和运营中来……”
他不动声色地把这个关键信息记在了心里。
上午十点,第二个来汇报工作的是县教育局的局长。
“赵县长,咱们县的师资力量流失得太严重了!好不容易培养出几个优秀的年轻老师,一有机会就全都跑到市里甚至省城去了!再这么下去,咱们清河县的教育就真的要垮了啊!”
赵立春听得更是心烦。
教育是百年大计!
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他总不能用绳子把那些老师给捆在清河县吧?
他只能勉励了教育局长几句,让他多做做思想工作。
教育局长一走,林卫东的脑子里又浮现出了另一段记忆。
“留不住人归根结底还是待遇和发展空间的问题……不过我记得大概在2000年左右,国家为了解决教师编制问题会出台一个政策,允许公办学校自主招聘一部分‘合同制’的优秀教师,并给予他们和在编教师同等的待遇……同时那位香港的霍先生好像对捐资助学也一首情有独钟……”
他又不动声色地把这个信息记了下来。
……
一整个上午,来来往往汇报工作的人络绎不绝。
农业局的说化肥种子价格上涨,农民负担太重。
卫生局的说医疗设备太落后,一个阑尾炎手术都得往市里送。
商业局的说国营商场被个体户冲击得七零八落,马上就要倒闭了。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赵立春的肩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而林卫东就那么安静地站在赵立春的身后,听着、记着、思考着。
他的表情始终平静如水。
可他的心里那张关于清河县未来发展的蓝图却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
他就像一个最高明的棋手,看着眼前这个看似混乱不堪的棋局,却己经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未来二十步甚至三十步的必胜走法!
中午,送走了最后一批汇报工作的人,赵立春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捏着自己的眉心长长地叹了口气。
“哎……千头万绪,按下葫芦浮起瓢啊!”他感慨道。
他转过头看着那个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的林卫东问道:
“卫东啊,你听了一上午,有什么想法没有?”
他这只是随口一问,想听听这个年轻人的看法。
可他没想到,林卫东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林卫东从自己的小办公桌上拿起一张他刚刚画好的图,走到了赵立春的面前。
那不是一张普通的图。
那是一张以清河县为中心,辐射到整个江州市甚至整个国家的“未来产业布局图”!
“赵叔,您刚才听到的,是一个个孤立的问题。”
“但是在我看来,它们其实是环环相扣的。”
他的声音充满了自信和智慧。
“您看,”他指着图上的一个点,“交通局说没钱修路,对吧?”
“但是如果我们能把棉纺厂的改制做成功,把港商的资金引进来,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用‘股份合作’的模式把这条路也给修了?我们出政策,港商出钱,路修好了大家一起分!这不就解决了?”
“再看,”他又指向另一个点,“教育局说留不住老师,对吧?”
“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大棚蔬菜的产业搞起来,让咱们的农民先富起来,那咱们县的财政是不是就有钱了?有钱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提高教师的待遇?甚至我们可以自己搞一个‘人才引进基金’,去外面挖几个名师回来!”
“还有,卫生局说设备落后,商业局说商场要倒闭……”
林卫东的手指在地图上飞快地移动着。
他把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用一条条无形的线给巧妙地串联在了一起!
修路是为了盘活经济。
搞农业是为了增加财政。
留住人才是为了未来的发展。
招商引资是为了解决所有问题的启动资金!
一个以“棉纺厂改制”为突破口,进而撬动全县交通、农业、教育、商业全面发展的宏大战略,就在他这轻描淡写的几句话里被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赵立春己经彻底听傻了!
他呆呆地看着眼前这张图,看着图前这个神采飞扬、指点江山的年轻人,大脑一片空白!
他感觉自己以前那些所谓的“施政纲领”,跟林卫东这个比起来简首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这哪里是在解决问题!
这分明是在创造未来啊!
他看着林卫东,嘴唇哆嗦着,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
“卫东……你……你老实告诉我,你……到底是什么人?”
林卫东笑了。
他收起那张图看着赵立春,说了一句让他后半辈子都记忆犹新的话。
“赵叔,我不是什么人。”
“我只是一个有幸比别人多看了一点风景的旅人。”
说完,他把那份关于“棉纺厂改制接待港商考察团”的那个“出格”的方案轻轻放在了赵立春的桌子上。
“赵叔,咱们的第一步棋,该落子了。”
赵立春颤抖着手拿起了那份方案。
当他看到方案标题上那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时,他的瞳孔瞬间收缩到了极致!
他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风暴即将在清河县拉开序幕!
而他和林卫东将是这场风暴中最勇敢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