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华夏十大思想文化巨匠】榜单盘点暂停后的期待时刻。
现代。
周小帅己经完全进入了“天幕观众”的状态。
他一边应付着王总时不时的“灵感”催促,一边自己也对天幕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听到下一期将盘点“伟大先师”,他心中立刻想到了那个名字——孔子。
孔子啊,那可是从小就听过的圣人!
“子曰诗云”
什么的,虽然背得不多,但也知道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
他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孔子的资料,看着那些古老的画像和介绍,心里对天幕将如何展示这位伟人充满了好奇。
古今贯通的天幕,再次启动。
这一次,它的光芒仿佛更加柔和,带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华夏上下五千年】
【系列盘点】
【首期主题:华夏十大思想文化巨匠】
【即将揭晓:第五名】
古代世界,所有文人学士,无论哪个朝代,无论哪个学派,都屏息凝神,等待着那个名字的出现。
许多儒家弟子和后人,更是激动得浑身颤抖,眼中含泪。他们知道,这个排名,大概率就是属于那位至圣先师的!
唐朝。
国子监。
祭酒和博士们肃立,神情庄重。
“孔圣人!定是孔圣人!”
“天幕将如何评价夫子?如何展示夫子的思想?”
宋朝。
理学学派。
朱熹等大儒,面色严肃。
他们自诩继承孔孟之道,天幕对孔子的评价,首接关系到他们所坚守的“道统”地位。
明朝。
某个私塾。
年幼的学童们被老师带着,对着天空的天幕行礼。
他们每日所读的《三字经》、《百家姓》都与儒家思想息息相关,对孔子有着最朴素的敬畏。
天幕画面切换,没有首接出现人影,而是展现了一片古老的鲁国景象,杏坛前,一个老者正在讲学,周围坐着一些年轻人。
【华夏十大思想文化巨匠】
【第五名】
【孔子】(约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
画面逐渐清晰,露出了孔子的形象——
面容慈祥而又坚毅,气质温文尔雅,却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字解释: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收徒三千,贤人七十二。
其核心思想是“仁”、“礼”,提倡“克己复礼”,致力于恢复周礼,实现天下大同。】
天幕画面开始详细展示孔子的一生。
童年时期的坎坷,少年时期的勤奋好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画面,向老子问礼的画面(如果老子能看到,不知作何感想)。
他周游列国的艰难足迹——
在陈蔡绝粮的困境,被匡人围困的危险,但他依然弦歌不辍,坚持自己的信念。
画面展现了他一次次拜访诸侯,推销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屡屡碰壁,被嘲笑,被拒绝。
但同时,也展现了他与弟子们的互动——子路、子贡、颜回等弟子们的形象,他们之间的问答、学习、嬉笑怒骂。
展现孔子对弟子的谆谆教诲,对音乐的热爱(“三月不知肉味”),对理想的执着(“知其不可而为之”)。
画面重点展现了他“克己复礼”的思想,以及他渴望恢复周礼、天下太平的愿景。
天幕用画面和文字解释了“仁”的含义——爱人、推己及人、恭宽信敏惠。
“礼”的含义——社会秩序、行为规范、道德约束。
——古代观众的反应——
春秋时期。
孔子本人(如果能看到),看着天幕中自己的一生被这样展现出来,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看到了自己周游列国的艰辛,弟子们的陪伴,看到了自己屡次碰壁的无奈。
他会如何看待天幕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评价?是赞赏他的坚持,还是惋惜他的徒劳?
他的弟子们(如果能看到),子路或许会为夫子当年的困境感到愤慨,颜回或许会微笑着看着夫子讲学的画面,子贡或许会为夫子最终被后世尊崇而感到欣慰。
他们会回忆起与夫子相处的点滴,天幕的展示让他们对夫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鲁国国君和大臣,看着天幕中对孔子的展示,可能会感到一种尴尬。
当初他们没有重用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如今他的名字被天幕流传万古,而他们却籍籍无名。
后世儒家学者。
历朝历代的儒家学者们,看到孔子的一生和思想被天幕如此详细、如此崇敬地展示出来,无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夫子之德,光耀万古!”
“天幕果然肯定了夫子的地位!万世师表,实至名归!”
他们对天幕展示的每一个细节都无比关注,如同朝圣一般。
那些只存在于典籍中的故事,如今通过天幕生动地呈现,让他们对孔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会反复讨论天幕对“仁”、“礼”的解释,试图从中领悟更深的含义。
非儒家学派的反应。
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后人,虽然学说与儒家不同,但对于孔子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们是承认的。
看到天幕如此隆重地盘点孔子,他们也感到一种对华夏思想源头的敬意。
但同时,他们也可能会对天幕只强调儒家思想而感到一丝不满(虽然目前还没到对比其他学派的时候)。
帝王们的反应。
历朝历代的帝王们,对孔子有着更复杂的感情。
一方面,他们利用儒家思想来维护统治秩序和纲常,将孔子尊为圣人。
另一方面,他们又警惕儒家思想中对君权的约束。
看到天幕如此推崇孔子,他们更加坚定了尊儒的态度,但也更加仔细地研究孔子思想中对统治者有利和不利的部分。
一些对儒家感到厌烦或曾打压过儒家的帝王,则会感到一丝不自在。
现代评论区:
【孔圣人!膜拜!】
【这才是真正的万世师表啊!】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句话太戳心了!】
【周游列国,古代版的创业失败者?(非贬义,指过程坎坷)】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打破阶层固化!】
【仁义礼智信,华夏文明的根!】
【孔子:累了,毁灭吧,赶紧的。(误)】
【这思想,穿越千年依然有力量!】
古代人看着这些评论,虽然不理解“创业失败者”、“阶层固化”、“累了毁灭吧”这些说法,但他们能感受到现代人对孔子的崇敬和对其思想的极高评价。
尤其是“万世师表”、“华夏文明的根”这些评价,让他们感到非常骄傲。
天幕的光芒持续,孔子的生平和思想还在继续展示,但文字浮现:
【本次孔子专题盘点(上篇)暂告一段落。】
【下期将继续深入解读孔子的政治理想,以及他“天下大同”的宏伟愿景。】
【届时,天幕将展示一些能印证其理想的画面,引发跨越时空的对话。】
【敬请期待!】
古代世界,对孔子的盘点尚未结束,这让他们既感到满足(能看到更多关于圣人的内容),又充满期待(“天下大同”的愿景?能印证其理想的画面?)。
孔子本人和他的弟子们,在看到天幕预告将展示“天下大同”和“印证理想的画面”时,心中涌起了巨大的波澜。
他们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真的能在遥远的未来实现吗?他们将如何看待那个“印证”的画面?
所有关心华夏命运的人,都对天幕接下来的展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