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社畜道士的摸鱼成帝之路
三国:社畜道士的摸鱼成帝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社畜道士的摸鱼成帝之路 > 第16章 盐粮之盟

第16章 盐粮之盟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社畜道士的摸鱼成帝之路
作者:
用户97033547
本章字数:
2766
更新时间:
2025-07-06

秋收后的安定城弥漫着新谷的清香,粮仓的木板被沉甸甸的谷粒压得吱呀作响。刘玄站在新建的望楼上,看着城外蜿蜒的运粮车队如蚁群般蠕动。他的指尖着一枚新铸的铜钱——正面是"五谷丰登",背面刻着"盐铁通宝"。

"主公,冀州来使。"徐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羽扇轻摇间带起一阵带着稻香的风。

刘玄将铜钱弹向空中,又稳稳接住:"袁绍的人?"

"不,是甄家的管事。"徐庶的眼中闪过一丝玩味,"带着二十车辽东参,说是要换'西季稻'的种子。"

粮仓旁的议事厅里,炭火盆烧得正旺。甄家管事是个精瘦的中年人,手指关节粗大,一看就是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他捧着的木匣里,整齐码放着三十支须发俱全的老山参。

"刘公,"管事的嗓音沙哑如海风,"我家主人说,辽东的雪顶参换安定的西季稻,再加......"他压低声音,"渤海的晒盐图。"

刘玄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晒盐图是糜竺带来的东海秘法,如今成了各方争夺的宝贝。他忽然想起那个耳坠泛蓝光的疍家少女,嘴角微微上扬:"再加三艘海船。"

管事的瞳孔猛地收缩:"这......"

"或者,"刘玄从袖中取出一把稻穗,"用这个换你们在邺城的盐引。"

稻穗上的谷粒得几乎要爆开,在火光下泛着琥珀般的光泽。管事的喉结滚动了一下——这正是传说中一年能收三季的"西季稻"。

厅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典韦粗犷的嗓音震得窗纸簌簌作响:"主公!曹军的运粮队在西河渡口被劫了!"

刘玄眼皮都没抬:"谁干的?"

"打着黑山旗号,"典韦挠了挠头,"但用的全是制式军弩。"

管事的手指微微颤抖,一滴汗珠落在山参上。刘玄忽然笑了:"告诉甄夫人,我要的不是船。"他将稻穗放在木匣旁,"是渤海的盐路。"

当夜,一队骑兵护送着甄家管事离开。马鞍旁挂着个不起眼的布袋,里面装着三斤稻种。吕布站在城门阴影处,独眼盯着远去的烟尘:"主公,真要跟甄家合作?"

"合作?"刘玄轻笑一声,"我要的是整个渤海的盐。"他转身望向粮仓方向,"传令,明日开仓放粮,每户三斗。"

"三斗?"徐庶眉头微皱,"怕是会引来更多流民。"

"就是要他们来。"刘玄从怀中掏出一块盐砖,上面烙着"安"字,"一人领粮,全家入籍。发粮的,发盐的,分田的......都安排好了?"

徐庶的羽扇顿在半空,突然明白了什么:"主公是要......"

"以粮换人,以盐定籍。"刘玄将盐砖抛给徐庶,"明年此时,我要这北方大地上,十户中有七户吃的是安定粮,用的是安定盐。"

粮仓外,排队领粮的流民队伍己经排到了三里外。有个衣衫褴褛的少年捧着新领的粟米,突然跪地大哭。他身后的老妇人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半块发霉的饼——那是他们最后的存粮。

城墙上,赵云的白甲在朝阳下闪着微光。他望着城外渐渐苏醒的田野,突然对身旁的关羽说:"云长,你看那片麦田。"

关羽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晨雾中,新播的冬麦己经冒出了嫩芽,绿油油地连成一片。更远处,是正在开挖的沟渠,引的是黄河支流的水。

"三年,"关羽忽然道,"不出三年,这北方大地上的粮仓,都得改姓刘。"

风掠过麦田,带着泥土和新生植物的气息。在更远的东方,第一缕阳光正照在渤海的浪尖上。那里,十几艘挂着甄家旗号的海船正扬帆起航。船底压舱的,是装满稻种的陶瓮;而桅杆顶端,一面崭新的黑旗正在海风中猎猎作响——旗上绣的,正是赵家庄的"盐铁"二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