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正经事,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重要?”
贾宝玉听到两人都提到秦钟,立刻将焦大的事情抛到脑后,内心急切地期盼着能和秦钟一起在家塾读书。
贾琮见他己忘却前事,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这宝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本事实在厉害,若让他再去追问旁人,岂不是要坏事?虽然不清楚这些人是否知晓 ** ,但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被人猜到,更何况秦可卿的身份如此特殊。
贾琮为秦可卿感到难过,也认为这是宁国府的家务事,荣国府不该插手。
刚才看见焦大被拖走时的模样,就知道宁国府上下对这些隐秘之事都心知肚明。
偏偏焦大敢趁着醉意说出来。
贾琮观察贾宝玉的表情,发现他己经完全忘记了焦大闹出的那场 ** 。
宝玉竟然只为秦钟一人,就动了去家塾读书的心思,要知道他平日最厌烦的就是读书和科考。
即便有天赋,这条路也不会好走。
贾琮惋惜之余,也庆幸自己不用太费力出风头。
贾琮并不清楚宝玉和王熙凤是如何说服贾母的,但贾母最终答应让秦钟入家塾读书。
她说等先生来了秦钟便可入学,若秦钟愿意,平时也能来府里和宝玉一起复习功课。
听上去贾宝玉似乎真的有了进步,贾母此举显然是为了他的将来考虑。
王熙凤之所以顺着贾宝玉的心意行事,主要是因为宠爱他,又正好能帮助秦可卿,也算是一举两得。
这件事办得很顺利,贾琮并不知情,但从贾母身边的丫鬟口中得知,贾母对此事颇为满意,似乎正盼着秦钟的到来。
贾琮对此事并未过多参与,他认为自己的意见可能不会起作用。
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秦钟到来后贾府的反应。
不过这些都是将来的事,贾琮暂时无需担忧。
眼下他更关心的是自己手下烧制煤砖的事宜。
贾琏己将贾琮放弃炉子制造生意的事告知了王熙凤,王熙凤也向王夫人汇报了此事。
王夫人认为这是贾琮的主意,但因与王熙凤有关,便让王熙凤先处理炉子更换的事宜。
贾母的炉子还未更换,但其他几位奶奶房间里的炉子早己更新换代。
轮到贾琮房间时,王熙凤询问他想要何种样式。
贾琮表示炉子主要用于取暖,样式再精美也无济于事,反而容易忘却其本质用途。
他只希望有一个朴素实用的炉子,便打发了王熙凤派来的丫鬟。
丫鬟见贾琮兴致不高,不明所以。
以往贾琮总是主动请求帮忙,这次却沉默不语。
丫鬟猜测贾琮是在生贾琏和王熙凤的气,回去后将此事禀告王熙凤,王熙凤冷哼一声,并未安慰贾琮。
但她记住了贾琮的需求,打算找机会为他解决。
然而此事不宜操之过急。
上次她们去宁国府拜访时,表面上说是串门闲聊,实际上尤氏曾向王熙凤提到宁国府也在使用这种炉子,并询问炉子生意的情况。
王熙凤当时解释说这事与贾赦有关。
贾赦的意见虽与他们相关,但他也只是个执行者,大家并未过多关注他的想法。
贾赦被任命掌管事务后,尤氏等人便不再多言。
大家深知贾赦的性格,就像貔貅一般,得到的东西绝不会轻易放手,再问也是徒劳。
然而,王熙凤提出今后要烧制煤砖,并建议尤氏等人若有意愿,可以在期间寻找低价的私运煤商,以满足贾府冬季供暖需求。
毕竟宁国府与荣国府开销庞大,每个人都有用钱之处。
尽管尤氏负责掌家,但她感到压力重重。
听了王熙凤的话后,尤氏决定采纳她的建议。
她认可王熙凤的能力,认为她能管理好庞大的荣国府,府里上下谁不说她聪明机智、办事周到?尤氏按照王熙凤的说法行动起来,果然联系了几位京城外的私煤商人。
私运煤炭进京虽受严格监管,但凭借贾府的关系网,这事并不难办。
况且,王家本就有独特的优势,一旦有机会定能提供帮助。
进入京城加入贾府并非难事,通关文书也不是问题。
经过一番思考,无论是与王佳合作还是与其他贾府成员合作,都不算困难。
贾琮耐心等待多日,眼看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到来,虽然天气逐渐回暖,但他明白没有供暖,日常生活仍会受到影响。
煤炉虽然是重要产业,但在春日里散发的煤烟味却可能引发争议。
贾琮小心翼翼,唯恐有人反对,所幸王熙凤传来消息,贾琏特意前来邀请他在漱玉馆设宴。
贾琏承诺会引见煤商给贾琮认识。
贾琮欣喜之余,从贾琏的表情中察觉此事仍有波折,但能有人协助己属难得。
听贾琏所言,贾琮特地在漱玉馆设宴款待。
此次宴会吸引了众多商户参与,他们不仅希望与贾府洽谈合作,更想借此机会了解京城里商业行情。
若能与贾府达成协议固然可喜,但若能进一步拓展与其他世家的合作,则更是意外之喜。
贾琮心中清楚,如今只有贾府计划以煤炭取代木炭。
他虽有准备,却仍需谨慎行事。
...
贾琮此行意在验证煤炭的实际用途及品质,凭借其有限的化学知识,力求确保行动的价值。
贾琏见贾琮携带大量物品登车,疑惑不解,不知其目的何在,只觉贾琮胸有成竹。
贾琮未作解释,仅专注检查随身包裹。
抵达漱玉馆后,早有小厮迎候,因周如生父子外出采购,由这些经过培训、忠诚可靠的仆人接待。
众人对贾琮与贾琏毕恭毕敬,贾琮亦命人送上佳肴,见漱玉馆近日生意兴隆,先前的忧虑消散。
进入包间不久,宾客到齐。
商户们面露疑色,因知今日将与贾府公子商谈,成败关乎未来。
贾琮态度谦和,让其安心落座,称此事无足轻重,同时己构思好测试方案。
贾琏则在一旁为客人讲解。
贾琏观察贾琏的模样,似乎这些人早己与贾琏有所接触,那些商户对贾琏也相当熟识。
“今日邀大家前来,主要是想检验各位的煤炭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若能通过,我们将长期合作,此事还望各位保密。”
贾琮举办了一场小型招标会,特意让贾琏联络了几位煤商,目的是了解这个时代煤炭的实际品质。
根据现有的开采技术,通常只能挖掘最表面的煤炭。
表面的煤块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较好,而有些则多为矸石,无法使用。
这也是煤炭未能广泛普及的原因之一。
“两位公子,我不太明白,我们带来的煤炭并无太大差异,若要挑选,你们依据什么标准?”
一名煤商感到不解,他们开采这些煤炭时承担着极大的风险。
若远道而来,仅仅由贾琮和贾琏这样的门外汉决定取舍,他们将来如何在其他地方拓展业务?
“诸位请稍安毋躁,正因为如此,我有独特的甄别方法。
虽然煤炭都来自地下,但品质各有不同,请先将煤块取出。”
贾琮让商家拿出煤块的同时,从包裹中取出一个小瓶子。
贾琏好奇这瓶子有何用途。
当贾琮打开瓶盖时,贾琏发现是一根棉线搓成的小团,下面是一个白瓷瓶,散发着酒香。
贾琏以为贾琮要与商家畅饮,但此刻谈生意饮酒显得不合时宜。
然而贾琮没有解释,而是将煤块依次摆放并编号,每块都标注了商家的标识。
“诸位请看。”
贾琮拿起一块煤放在小瓶子上,随后用火折子点燃棉线,瞬间火焰腾起。
贾琏惊讶不己,不知道贾琮所用何物。
贾琮微笑道,这不过是一盏简易的酒精灯罢了。
为了能随身携带,贾琮尝试了多种方法才将其制作完成。
酒精灯中的液体是高度浓缩的白酒,虽不及工业酒精,但浓度和用量足以满足实验需求。
当他取出酒精灯时,在场众人颇感惊讶。
待看清后,发现煤炭燃烧产生大量黑烟,逐渐充满整个房间。
贾琮随即让人打开窗户,并用湿布遮挡,随后说道:“大家应该都看到了,这种煤块会产生浓重黑烟,不适合作为家庭取暖之用,若吸入过多,即使身体变暖,也可能因烟雾窒息。”
听到这话,那位煤炭商起初有些不满,却无言反驳,渐渐认同了贾琮的观点。
若真是如此,恐怕没人会选用他的煤炭作为燃料。
“不过不必担忧,煤炭虽黑烟较重,但燃烧效率尚佳,适合用于锻造。”
贾琮为煤炭商找到了出路。
这些商人不远千里而来,若贾琮完全否定他们的产品,他们很可能会向贾琮施压。
其他几人听后恍然大悟,他们虽也曾发现类似问题,却未曾深究。
毕竟能成功提取煤炭供实验的人本就不多,而贾琮显然对此十分熟悉,难道他曾亲赴他们的工地考察?
经过多次试验,贾琮最终选定一种烟雾较少的煤块,虽然仍未完全符合他的要求,但勉强可用。
据他所知,这种煤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而非技术因素,其产地恰好盛产此类煤炭。
“既然如此,我们就与这位诸葛先生签订合作协议吧。”
诸葛先生起初并未理解贾琮的意思,旁边有人向他解释。
听完贾琮的话后,他终于明白,看来今后能与贾府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了。
贾琮不清楚贾琏与王熙凤究竟用了什么方法,能够让官煤和私煤达成共识,还能让那些经营私煤的商户顺利进入京城并参与谈判。
这并非易事。
若非王熙凤和贾琏从中斡旋,此事绝不可能成。
“诸葛先生,你每月能供应多少?”
贾琮不清楚这些商户的具体产量,若能达到一定规模,他的煤砖烧制生意就有希望了。
否则只能偷偷供给自家贾府,这市场依然太小。
“时好时坏,但总归能供应。”
听到这话,贾琮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