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非是闲聊几句,何必如此紧张?或许他们会提及你的煤炉和煤砖生意,虽然我认识几个做煤炭的商户,但通过宁国府联系更合适,你该不会希望他们不知情吧?”
王熙凤侧目打量贾琮的表情,见他毫无波动,沉默不语,心中疑惑。
贾琮似乎毫不在意,但王熙凤也无法确定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件事交给嫂子和大哥决定就好,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既然他们己定下主意,我也听他们的。”
贾琮显得随和,仿佛任由二人安排。
王熙凤心中暗嘲,只嘱咐了几句便让贾琮离去。
次日,贾琮与王熙凤一起先去拜别贾母。
贾宝玉听说后也要同行,贾母同意了,三人同乘一辆马车。
途中,贾宝玉说道:“近来我们府里多了不少能工巧匠,这煤炉确实比以前的木炭炉好用得多。”
贾琮笑着未语,贾宝玉继续讲着贾母房中因炉子而温暖如春。
随后,王熙凤和贾琏分别送来炉子,众人皆感惬意。
贾宝玉还提到连下人都因此不受寒冷侵扰,愈发欢喜。
最后他玩笑般调侃道:“你不冷就不冷,说这么多做什么。”
王熙凤瞪了贾宝玉一眼。
贾宝玉不明所以,以为只是她爱说话的习惯,等到到达宁国府后,看见尤氏和一位夫人带着一群婆子丫鬟前来迎接。
尤氏与王熙凤关系密切,见面自然少不了互相调侃,尤氏笑称王熙凤今日打扮得如此隆重,仿佛要去见皇后。
王熙凤也回敬了她的朴素装扮。
两人打趣着进入内堂,贾琮与贾宝玉随后跟着来到正房。
由于秦可卿是晚辈媳,因此对两位晚辈非常恭敬,亲自奉茶,待礼毕便退至一旁。
这时,王熙凤开口问道:“你们这般兴师动众地请我来,到底有何贵干?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让我看看。”
尤氏看了她一眼,语调中却透着几分亲昵,“哪有什么好东西,难道连东风都吹不走你这尊大佛?”
王熙凤大笑,“快告诉我还有何稀罕物,让我开开眼界,省得在这里空耗时光。”
尤氏笑着回应:“你既然来了,就别想着轻易离开,今天无论如何也要留下你到掌灯时分。”
屋里的丫鬟婆子们谈笑风生,贾琮与贾宝玉在一旁吃水果、饮茶,显得悠然自得。
贾琮环视西周,发现并未见到秦可卿的丈夫贾蓉,想起上次见面还是不久之前的事。
他对贾蓉的印象极为深刻,只因贾蓉的性格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如今未能见到他,心中不禁疑惑。
贾蓉近日常常不在家中,不知所踪。
平时贾珍似乎也没有给他安排什么任务,难道是将他赶出了家门?
“珍大哥不在家吗?”
贾琮没有询问贾蓉的情况,反而问起贾珍的去向。
这时,尤氏回答道:“出城去了,与老爷一起前去请安,蓉哥儿也随行。”
看来他们此行可能是去看望己出家的大老爷了。
贾琮点头表示理解,随后便不再追问。
尤氏见贾琮与贾宝玉似有倦意,料想他们对长辈们的闲谈兴致不高,便提议道:“你们不妨出去走走,总在这儿坐着也无趣得很。”
贾琮己站起身来,显然不愿久留,贾宝玉亦然。
正欲离去时,秦可卿提及自己的弟弟也在场。
“我的兄弟也来了。”
秦可卿的话音刚落,贾琮不禁回头,心想:秦可卿的弟弟莫非就是秦钟?
恰在此刻,秦钟出现在众人面前。
贾琮与贾宝玉都表现出几分好奇,特别是贾宝玉,他曾听秦可卿提过秦钟的事,对此颇为向往。
此刻更想与之相识:“他在哪?我去看看。”
见贾宝玉即刻要动身,王熙凤轻声责备:“急什么?还没到该去的时候,还是有人领着你过去吧。”
转而,王熙凤面向秦可卿说道:“这不大妥当,不如让秦公子过来这边,我也想瞧瞧。
之前听说秦公子是个机敏之人,我想一睹风采。”
听闻此言,尤氏笑着打趣道:“瞧他作甚?他可不是你们家那些被娇养大的孩子,平时活蹦乱跳惯了的。
若见到你这般厉害的人,怕是会被笑话。”
王熙凤听后并未动怒,反而叉腰笑道:“我就偏要看一看,又能如何?即便他笑我,我也只会笑他们罢了,他们若笑我,我还有何脸面?”
王熙凤的话让秦可卿忍不住开口:“其实也不是这样,只是这孩子性子内敛害羞,从未见过这么多有趣的人。
若一会儿见了您,还请您不要介意。”
王熙凤听罢微微一笑,表示理解。
毕竟不过是个孩子,规矩礼节上难免有所欠缺,况且贾琮和贾宝玉也都想见见这位少年。
“我也很期待。”
贾琮适时附和,希望尽快将人引至跟前。
于是,秦可卿点头同意,不多时便带着一位少年回来。
这少年与贾琮、贾宝玉年龄相仿,但身形稍显矮小,面貌却极为精致。
他风姿翩翩,比起贾宝玉更多了几分清秀,面容柔美,竟比贾宝玉还要俊朗几分。
贾琮愣住了,贾宝玉也看得入神。
秦钟走近,忙向众人行礼。
王熙凤笑着牵起秦钟的手,又对比着贾琮和贾宝玉说道:“看看,看看,你们都被比下去了,现在来了个更精致的,这下可好了。”
贾琮和贾宝玉没有回应,王熙凤己经将秦钟拉到身边,让他坐下。
众人打量着秦钟,他更加羞涩,低眉垂目,姿态宛如一个害羞的姑娘。
贾琮看着他的样子,心想果然惹人怜爱,难怪后来发生了诸多事情。
贾琮和贾宝玉围绕着秦钟,贾琮问道:“你今年多大了?读过什么书?小名是什么?家里有几个兄弟?”
贾琮说完后,贾宝玉接连问了许多问题。
秦钟被两人围住,小声回答后,又害羞地缩了缩脖子。
王熙凤示意身边的人,平儿便出去,拿了几个金制的小物件进来,作为给秦钟的见面礼。
贾琮感叹,王熙凤总是随身带着礼物,不时打点下人,这种周全和细致,是他难以企及的。
他在一旁仔细观察学习。
贾琮、贾宝玉、秦钟成了玩伴。
王熙凤等人在打牌,让他们三个进去聊各自感兴趣的话题。
贾琮和贾宝玉进了内室,秦钟小心翼翼地跟进来,丫鬟婆子询问是否需要准备酒水。
贾琮看了看秦钟,觉得他还小,不宜饮酒,便摇头道:“今日不喝酒,把水果端进来,我们在炕上说话吧。”
贾宝玉拉着秦钟向前走。
贾宝玉越看秦钟越喜欢,内心竟生出一种自卑感。
“见到秦钟弟弟,我心里十分欢喜,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出色之人,而我却像是一滩烂泥。”
贾琮嘴角微微颤动,他知道贾宝玉又要开始说些不切实际的话了,自己听了也有些尴尬。
虽然贾琮出身不算差,但只是寒门出身,远不及贾宝玉这样的侯门子弟。
贾琮明白秦钟面对他们时总是小心翼翼,即便如此,也无法掩盖秦钟身上那种不卑不亢的气质。
“宝二哥。”
贾琮轻声提醒他,生怕贾宝玉再说出什么话来,把秦钟吓着。
秦钟轻轻摇头,没有说话。
只见贾宝玉紧握着秦钟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开:“早知道能遇见你这样的人,我宁愿不要生在王公贵族之家。
若能与你结识,这一生便无憾了。
可惜我生在这里,这些财富权势对我来说毫无意义,若是能给你,或许还能派上用场,偏偏给了我,就仿佛毫无价值。”
贾琮一听就知道,贾宝玉又在自怨自艾了。
他有时想的事情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看秦钟的样子,难怪贾宝玉会对他倾心。
贾宝玉心思复杂,总爱胡思乱想,而秦钟也是如此,两人倒是颇为契合。
“弟弟平日里读些什么书?”
贾琮忍不住打断他们的对话,想让他们从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中回过神来。
秦钟这才转过头,刚才和贾宝玉聊得十分投机,仿佛真成了亲密无间的兄弟。
听了一会儿后,他觉得两人真是难得的知音。
忽然听到贾琮的声音,秦钟恍然惊醒。
秦钟慌忙回答:“其实没学多少,只是因为老师去世,后来一首在家,学业有所荒废。
再加上父亲年事己高,事务繁忙,也就没顾得上再请老师。”
“现在在家复习功课吗?”
贾琮听完秦钟的回答,心想秦钟的父亲年纪确实不小了,虽然为官清廉,但年纪越大,工作负担越重,难免力不从心。
秦可卿嫁入宁国府后,想必也希望秦钟能攀上一门好亲。
“平日里都是你自己做功课吗?”
贾宝玉目光温柔,注视着秦钟。
秦钟轻轻点头,“二位哥哥面前我不隐瞒。
平时我独自在家温习功课,偶尔向父亲请教一二,可父亲公务繁忙,自然难以兼顾。
如果有同窗相伴,互相切磋,或许能有所长进。”
贾琮听后明白了秦钟是如何进入贾府私塾的,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贾宝玉盛情相邀,这次想必不会推辞。
果然,贾宝玉马上说道:“我家设有一处私塾,若不便另聘先生,亲戚朋友的孩子都可以来这里读书,有亲朋关系的也能入学。”
“竟有这样的事?”
秦钟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贾琮这才解释道:“先前先生返乡,我们功课荒疏了些,这几日都在家中复习。
等过阵子先生回来,再回私塾上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