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冷哼一声:“你们兄弟之间的事,哪轮得到我多嘴?你莫不是想让我去讨好大哥吧?”
贾琮顺势接话:“好嫂嫂,您是大哥心中最重要的人,我怎敢违背您的意愿?只要您一声吩咐,我定遵从。”
王熙凤虽知贾琮善于甜言蜜语,但此事确实让她心动。
当初贾琮开漱玉馆时,她并不看好,谁知竟盈利颇丰,年收入不下千两银子。
而这些钱都落入了贾赦囊中,且未按规矩入账,她将此事告诉了姑母王夫人,王夫人亦对此事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王熙凤在贾府中负责诸多事务,深知自己婚后为弥补家族亏空付出了不少。
如今贾赦沉溺于享乐,倒有个儿子为他挣钱,可这些银子却从未流入王熙凤账目。
这令贾琏和王熙凤感到既委屈又寒心,对贾赦更加失望。
“好嫂子,这事非您不可,别人我实在不放心。”
贾琮一副为难的模样。
王熙凤心想,自己在外头放贷,克扣的都是丫鬟们的月钱和不受宠少爷的银子,把他们的钱挪到外头去放贷,赚来的利息都进了自己的口袋。
不过这事终究不太安全。
“你那三十两银子,在咱们家算不上什么,但这事折腾起来,找人看炉子、买煤块,哪样不需要钱?恐怕花的比三十两还多。”
王熙凤很精明,她不愿做亏本生意,更希望能不费力气就获利。
既然贾琮有钱,不如让他出本钱,她来帮忙操持,最后大家分利。
“嫂子说得对,三十两不算什么,但要是每回都省下这么多,一年下来省上千两银子也不是不可能。”
贾琮站在王熙凤身旁,边算边给她报账。
王熙凤眼睛一转,没想到贾琮算得这么快,一年的账都算得清清楚楚。
听到贾琮的数字,她心里有些惊讶,如果按他说的买新炉子和煤块,确实能省下上千两银子。
这些银子怎么用,能不能说清楚,全靠王熙凤自己编排。
毕竟采买的事都由她一个人经手,账目做得清楚,别人怎么会知道?
王熙凤立刻明白贾琮为何找她合作。
显然他知道,只有通过她的手,这事才能办得明明白白。
要是让贾琮一个人来,肯定有人会怀疑他的动机。
就算是王夫人那里,也会怀疑贾琮的用心。
虽然王夫人是王熙凤的姑妈,两人关系亲密,而且王夫人一向看重她,但平日里王熙凤大小事情都会向王夫人汇报。
这样做就是为了赢得王夫人的信任。
最近府里不太平,王熙凤也很担心,她以前做的事情万一被王夫人发现,到时候可就说不清了。
外面放贷也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王熙凤不想仅靠放贷维持生计。
府里的亏空太大,她虽掌管家务风光无限,但嫁妆己填补不少亏空,如今放贷也只是为了弥补过去的损失。
“口说无凭,你确定能省下这么多银子?若真能做到,那是好事。”
听到王熙凤的质疑,贾琮立刻保证:“嫂子放心,我虽然初次筹谋,对此事很有信心。
只是煤块来源需嫂子和大哥帮忙确认。
至于炉子的事,我可以做几只送来,让嫂子亲身体验它的实用之处。”
王熙凤点头,虽然贾琮打包票,但府里换木炭为煤炭还需得到王夫人和贾母的认可。
若贾琮能拿出成品让两位长辈信服,王熙凤自会支持他的行动。
“你先回去准备,等有了样品再来。”
王熙凤亲自送贾琮出门,贾琮明白她的谨慎。
她看似粗犷,实则行事细致,不会轻易帮人。
刚才贾琮算的账,她回去必定重新核算,确保无误才会同意。
贾琮并不急躁,他还有更大的计划等待贾琏和王熙凤实施。
仅贾府使用上等煤炉远远不够。
并非贾琮有意从贾府克扣银子,若能广泛推广,整个京城的王公贵族家都能用上他的炉子,形成完整产业链。
只要有王熙凤提供的源头,就不怕货源中断。
既然己有源头,源源不断的产品可以加入。
只要建立生产线,不怕京城人不认可。
贾琮心中仍有顾虑,回到院子后,他一心挂念着菊平的病情,又想起张氏对菊平的严厉态度。
近日己让张氏回家休养,周如生与周轶似乎得知了消息,他们清楚张氏在贾琮处犯了错。
周如生和周轶明白张氏擅自行动,触碰了贾琮的原则,但对此并无怨言。
见贾琮愿意给予张氏体面,他们心存感激。
然而,制作炉子并非易事。
贾琮虽有几分技艺,但仅靠手艺无法完成,还需一位熟练的铁匠协助。
他凝视着手中的炉子结构图,这炉子有大小区分,根据房屋规模调整尺寸,类似取暖器依据房间面积分布热量。
贾琮设计的炉子正适合菊平的小屋使用。
他最初的目的是让菊平生活得更舒适些。
喜儿好奇地凑近观看,发现贾琮绘制的似乎是个巨大的香炉,这让他更加困惑。
贾琮询问喜儿是否知晓府中哪位擅长铁匠手艺。
喜儿回答说他的叔叔便是京城里的铁匠,靠手艺养家,虽生活不易,但也勉强温饱。
“真的?你叔叔在哪里?现在是否方便?能否帮忙打造这个炉子?工钱不成问题。”
贾琮话音刚落,便从盒子里取出一锭金子。
喜儿发现贾琮己经取出金子,愣了一下后忙推辞:“琮哥儿且慢,你这个炉子我得先看看。
我叔叔虽是铁匠,但炉子的大小高矮可得说得清清楚楚,否则没有比例尺寸,即便是天上来的工匠也做不成啊。”
贾琮听完点点头,确实如此。
但他并非工科出身,而是文科生,要画出精确比例的炉子图对他来说并不容易。
思索片刻,贾琮觉得可以把图纸交给喜儿的叔叔,两人一起商讨,肯定能得出结果。
“你去约个时间,在漱玉馆见面,到时候我再详细说明。”
听贾琮这般急切,喜儿虽不明这炉子有何用途,但也不敢再推辞,点头后便出门了。
到了门口,随手给了小厮一些钱,请他替自己传话给叔叔。
京城不远,传话并不难,只需见到人,事情便算办妥。
贾琮耐心等待消息,心中己满是欢喜,毕竟只要有铁匠帮忙,这事便不成问题。
而王熙凤动作迅速,炉子一成,他便打算询问喜儿的叔叔是否备有煤块。
次日,贾琮携图纸至漱玉馆。
特意叫周如生父子开了间雅间,用屏风隔开。
贾琮早己到达,只等喜儿的叔叔前来。
一刻钟后,粗犷的汉子汗流浃背地走进来,明显对这样的环境不太适应,又见侄子伺候着一位贵客,更是一时语塞。
喜儿有些不满,因贾琮己在等候多时,而叔叔却姗姗来迟,未免失礼。
察觉到喜儿的眼色,叔叔忙走近:“小人……”
贾琮忙请他坐下:“您就是牛先生?”
贾琮的话让牛大壮吃了一惊,他原以为贾琮会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自己,没想到对方如此谦和。
慌忙站起,牛大壮连连摆手道:"万万不可,我只是个打铁的匠人,怎敢承公子这般礼遇。"
贾琮微微一笑:"牛先生不必过谦,各有所长,您在锻造上造诣非凡,我自然应当尊重。
今日前来,正是想请您帮忙解决一个问题。"
牛大壮注视着贾琮,又偷偷瞄了眼站在一旁的喜儿,神情略显局促。
见状,贾琮示意喜儿退下。
毕竟喜儿是牛大壮的晚辈,若让他看到自己的后辈侍奉他人,难免心中不悦。
贾琮希望与牛大壮平等交流,不愿让他感受到两人地位间的差距。
"公子请讲。"待喜儿离开后,牛大壮长舒一口气,恭敬地回应。
贾琮递过手中设计图,说道:"这是我画的一座炉子的构造图,可惜我对锻造一窍不通,也从未涉足此领域,所以无法深入研究。
牛先生,您能否帮忙看看,这个炉子该按何种比例制作?"
接过图纸,牛大壮眼中闪过一丝激动。
展开图纸时,一幅复杂的设计映入眼帘,那是贾琮参照现代煤炉改良而成,兼具实用性和艺术美感。
遗憾的是,贾琮并不擅长绘画,只能简单描绘其大致轮廓。
"这莫非是供奉用的香炉?"牛大壮好奇地问道。
贾琮摇头解释:"并非香炉,而是用于取火取暖之物。
这也是我希望它具备的功能。"
思索片刻,贾琮将自己的构思详细告知牛大壮。
听到这里,牛大壮目光愈发明亮,显然对这项设计充满期待。
"如此精妙的设计,想必出自公子之手吧?"他由衷赞叹。
"不过是参考古人智慧罢了。"贾琮谦逊答道。
"公子真乃奇才!竟能想出这般绝妙的办法。"
得到肯定,贾琮心中稍安,有铁匠认可他的设想,说明这件事定能成。
"那么,牛先生认为这炉子可以实现吗?"
“自然可以打造出来,虽然这炉子看起来简单质朴,但若用在公子家中,也可稍作雕饰。”
听到牛大壮这样说,便知他是个懂行的人,明白这炉子过于朴素。
贾琮点头解释后,牛大壮笑道:“我倒是可以尝试一下,不知公子是否介意让我随意设计些图案?”
“这样最好,有牛先生的设计,这炉子的价值会更高。”
贾琮称赞道。
牛大壮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哪敢称得上创作,只是熟能生巧而己。
平时找他打制器物的人不少,既有平民百姓也有富贵人家,需求各不相同。
牛大壮见过的花样多了,技艺也日益精进,不少达官显贵家的香炉都出自他手。
贾琮与牛大壮越谈越起劲,商议了很多细节后,最终确定了交货日期。
贾琮拿出一块金子,恭敬地放在牛大壮面前:“这是锻造炉子的定金,请牛先生用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