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实践概论
禅定实践概论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禅定实践概论 > 第91章 慧解脱之七

第91章 慧解脱之七

加入书架
书名:
禅定实践概论
作者:
仙界引路人
本章字数:
13214
更新时间:
2025-07-08

第三节 慧解脱之七

各位好,愿各位安好。就在这里打住,速战速决,摆脱唠叨的寒暄,迅速复习上次课 程。我们通过细细审查身心一系列运作,试图在这些物质和精神现象里面寻找、了解自我 的时候,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下手,我们发现了自我的体现,我造作、我存在的体现,都 在“我所在 ”与“我所能 ”这个区域里。而促使这一切发生的恰恰是我们主观的贪爱,因 爱而取,必须有才能取,于是我们确立了完整的因缘所在。因缘是所有缘法里第一重要的, 所以要复习一下。从物质角度探寻事物的源头和前因,是没有最初前因的。因为父母有父母,父母的父 母还有他们的父母,这样下去没有尽头,这是“无始 ”的概念。

我们从精神现象去探究, 却发现我们主动的行为有一个明确开端,那就是我们主观的决意、决定。这是我们造作, 我们存在的起因,是因缘的开端。因缘之所以会有开端,是因为我们有贪爱这个根。它一 旦存在,我们就有一系列因缘去开始一个决意,决定我们“ 因贪爱而取得 ”这样行为的开 始,于是就有后续的一系列因缘发展。当我们回过头,用之前的观智——生灭随观和坏灭随观,发现一切事物都是生灭的、 坏灭的。我们贪爱、执取的对象,包括自我这个获得的主体都是双双灭去的状态。既然如 此,我们还执着于此,乐此不疲,被欲望所束缚,是为什么呢?这是觉性的开端,开始发 现自己被捆绑了,贪欲在指使着我们的行为,我们是奴隶而己。

虽然我们主观认为自己可 以不被它主宰,但是因为不知不觉、迷迷糊糊还是成为了奴隶,这就是一念不觉的无明。 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不做贪爱的奴隶,那不就可以把自己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了吗? 这就是引发下一个阶段观智的前提。开始考虑如何把自己从不得不服从的欲望主人那里解 放出来,获得自在、 自由。好,复习到这里,这一系列讲解都十分繁杂、冗长。没有证得禅那的修行者会思考离 苦、 自在的道路以及方式,但是如果这个人拥有深厚的禅定力,犹如前面禅那章节里面讲 的那样,他证得初禅、二禅……一首到西空定、非想非非想处并且能够自由的出入,他如 果想要观察人生死的奥秘以及生灭的奥秘,他将有什么不同呢?如果这位修者有这样的定力,他观察这些内容将是极其简便、容易的,至少如果他听 到上面那些观智的讲解,就算很难也变得很容易,因为他可以马上实践。禅定的修行者本 来就是实践派,于是他就成了玄幻的缔造者。

比如他在思考,我为什么出生?我为什么是 张三而不是李西?当他思考自己为什么不是李西的时候,他可以立马把心作业的目标放在 李西身上,于是他可以在定境中看到李西的禅相。他明白这是粗的相,是色界以下的相,是欲界的相,他在近行定中,李西有欲望,李西即将做什么事,他马上可以观察到李西的 身体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这时候,如果他有疑问,我为什么不是李西?那么立刻他会有 好多种想法出来,李西什么感觉?于是他会立刻联想到李西的苦乐,本着人们都是取乐舍 苦的习性,那么他会立刻感到李西的开心与快乐。如果他这时候转向,把心专注在李西的 欢喜上,那么就进入二禅,如果关注在李西的快乐上,变成三禅。这时候会变成很强烈的 感受,感觉李西的欢喜快乐现在就是我的欢喜快乐,我就是李西。他如果根据过去经验的 习惯,倾向于西禅不苦不乐、舍、更加寂静安宁,或者他出定后思考: “我应当舍弃自我 感受,好好的去体验李西的感受。 ”于是抱着这样的舍心, 以及投入除去主观苦乐的心, 重新进入“李西 ”定,他便进入西禅。如果他再多加一条决意:“让我好好体验一下李西, 让我知道我为什么不是李西。 ”那么当他进入西禅再出定的时候,奇迹突然发生了。他发 现他自己就是李西,他就好像灵魂附体一样以李西存在着,感受着李西的感受,变成了李 西。

他也许觉得这个现象太稀奇了,想再试试。于是,他感受着一颗石头的感受;感受着 一只流浪狗的感受;感受着国王的感受;感受着水里一条鱼的感受……在他不断出入定境 的过程中,他发现当他决意要成为什么事物的时候,他就以什么事物的身份在感知着世界。 于是他又开始新的思考,如果我完完全全变成我的目标呢?我不要只是感受,我要以李西 行动着试试看,于是他又抱着这样的决意进出入西禅,他发现他也能做到。换句话说,就 是他一下子就打破了本来的疑惑“我为什么是张三而不是李西 ”,而发现根本不存在这个 问题。如果他的心极其柔软,去接受任何身份和感受,去投入到对象中的时候,他就变成 了对象本身。所以,不是“我为什么不是李西 ”而是“ 当我想要做李西的时候,我就是李西 ”。这 就是附身,其实一点都不神秘。

于是,他可以尽情地做更加不符合常理的实验。树上掉下 一只鸟,然后死掉了。他决意“让我成为这只鸟试试 ”,于是他成为了这只鸟,扑腾着站 起来,看着远处打坐的那个家伙,“咦,庄周梦蝶?我到底是鸟还是坐着的那个人? ”这 就是夺舍,其实一点都不神秘,于是他破了身见。他想着: “如果我抛弃原来的身体, 以这只鸟的身份继续生活呢? ”于是他确实展开 了这样的生活,发现是可行的,哪怕一小时或十分钟,他发现是可行的。既然我可以成为 它,它就是我第二次生命,就把这只鸟当来世又如何?于是他开始消除前后世的疑。那么, 在我身体出生之前一定有我的过去,一定是心有目标的,这就是贪爱,假如没有目标我不 会变成张三的,一定是张三这个身体成为了我心的目标。

这是实践得出的。

问:如果这时他的目标是佛、菩萨,可不可以成为佛菩萨,不再轮回 了?

老师:暂时还不可以。他只能以柔软的心成为他自己臆想的菩萨,因为他认为佛菩萨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他只是在跟随现有的所知而己。因为心里是没有办法以真正 的佛菩萨为目标的,如果可以,那么他所谓的佛菩萨是什么?是涅盘还是某个人,还是 某种概念的相?

问:实践得出,没有疑惑与思辨透彻了,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老师:不可以,所知和所得是两回事。你看书学开车,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开过车, 你也许觉得自己上车就会开,但是会不会开,还是得开了才知道。于是乎他就会想,我如果不想继续流浪在世界中,一会儿做张三,一会儿当李西,一 会儿当鸟,一会儿在泥土里,一会儿在水里,一会儿在火里,一会儿在空气里风里,那么 我必然要断除这些目标。

当他出定后审查就会很容易得出结论:我一定是有什么需要或者 欲望、贪图,我才非要去成为这些角色的,就比如“我是想要试试当鸟是什么感觉 ”这样 的欲望驱使,所以如果我要断除这些目标就一定要消除贪爱。于是,他就这样找到了因缘, 明白原来对自身的束缚(比如这样的事情不能干,那样的事情必须干,这样的戒律、戒条), 它不是根本性的,要消灭我的贪爱才是根本的、针对性的戒。

于是他立刻又破戒禁取见。他就是这样利用禅定柔软,适合作业,对事物不抗拒,可以自在投入进去的能力,实 践着超越常识、常规的事情。他根本不需要细细地思索各种复杂的道理,他只是这样实践 着,用体验来得到自己所追求的答案。他神乎其神,莫名其妙,在那里坐一坐居然会领悟 很深奥的道理。其实讲这些吧,很像魔鬼的语言,好像我在教你们怎么附身别人,怎么夺取别人的身 体来存活,但是这样的现象其实在生活中、传闻中我们常常听到。说它玄幻,其实就这么 回事,只是把心投入到任何对象中去而己。他甚至可以这样想:“让我来当一当地球试试。” 于是把心投入到星球上。还可以想: “来来来,让我来当一当银河系试试。 ”于是又把心 投入到星系里去……甚至很多修道人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并且他们很成功地成为了某些神 祗,成了什么地球母亲、星系守护神,甚至成了宇宙的神,感受着宇宙的感受。如果这位修行人前面的坏灭智、厌离、怖畏、欲解脱的智能没有成形,他确实就这样 了。如果他前面这些智能都成形了,在他出定的时候一定会思索: “我这样做干嘛?如果 我舍不得我存在的对象(比如银河系、宇宙),如果它们毁灭了我就会随着它们一起毁灭。 我被欲望捆绑在这些事物上一起毁灭,会好吗?到时候,我该怎么办呢?着急着把自己再 投射到另一个‘身体 ’上吗?这样和轮回有什么区别?如果我有这样的欲望,导致我在成 为某种神祗的时候失去这样强的定力,没办法投入下一个目标怎么办?稀里糊涂投错了又 怎么办? ”于是,他会回到原本的观智,知道这些都是不靠谱的。万般牛 B 给谁看啊?最 终自己还是不确定。以上这些就是看起来很玄幻的东西了,但是实际上这个不重要,因为再玄幻也没有比“世界上凭空出现一个‘我 ’在这里,并且主观地造作着 ”这件事更加玄幻的了。其实常 见的事物才是最不可思议的。

天啊,万物有引力谁规定的?凭什么?呵呵,什么都不凭。 进入西禅前决定,我将决定这块石头不受地球吸引,把自己投入到某块石头,于是石头浮 起来了……到头来,原来心即是物,物即是心,根本没有为什么。它看似常规严谨,充满 规律,但并非不可以打破。

001:心如此恢宏,不是通常说的那个“心 ”,但用同一个词确实误导不知多 少修行人啊。如果用另一个词来表达,最接近的可能是那个字呢?

老师:场。

002:谁也不能否认它在那儿,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这是让我最能接受的了。 比心更接近法界体性,尽管它只是一堆数学公式。审查随观智总结一下。这里己经在审查过去的各种智能和名色的究竟法了,审查随观 智对于过去适用,未来还可以继续不断审查,非常好用,非常锋利。当一个人走到这一步, 他己经初步破除了一些见解上的束缚,开始承认自我的主观性。身体虽然是物质的,看似 客观,但在我看来自我本来就是主观的,因为如果要从客观角度来说自我没有意义,就是 一堆物质在运作而己,苦乐都是自然的,是活该的。于是,灭苦只能从自我入手,那就是 不要再贪爱,不然的话,始终是要造作的。针对自我有贪爱这样的不善根,要选择特定的 手段来对付,就是刻意地远离所贪的对象,看破它,培养远离它的作业习惯。于是开始给 自己做规定了,先从容易的对象开始。首先,克服财色名食睡。规定自己不要贪财,所以在可以获得财富的时候不取得更多; 刻意回避男女之欲;克服对名声的追求;克服对美食的贪爱;克服对舒适睡眠的贪爱。如 果主观决定还无法控制自己,那么用手段。仔细思维和想象钱多的坏处、的坏处、出 名的坏处、贪吃的坏处、贪睡的坏处,不断克服自己的贪爱,不断舍弃原本执着和贪爱的 事物,想方设法改变自己。这样就形成了“行舍智 ”,试图消除自己的贪欲。可是,这样做对吗?先不管对不对,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走到这一步的人,因为他 会审查自己,所以一定会做出远离贪爱的行为,开始执行各种各样特有的戒律。下节我们 来细讲一下行舍智,这个可不是别人规定你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是你自己因为前面 厌烦这些以后, 自己做出的决定。我们之后会细细用审查智来审查行舍这个过程里面的现 象,完成证果前最后的关卡。补充一点,大多数人认为到了行舍智以后才是真正的小须陀洹、小初果,再也不堕入 恶道,但是在我这里,我把它放在前面的审查智就算了。因为审查智太精妙好用了,在行 舍智中还在运用,二者连接紧密,所以我认为在一个人能审查到那么细的时候,行舍是必 然的,戒律是必然的,肯定不会堕恶道了。因此,我把小须陀洹归在审查智达到的时候就算了。

003:您说:“如果没有证得禅那的修行者,他会思考离苦、 自在的道路以及 方式。 ”这样的方式最终会得怎么的结果?

老师:会有所知而己,只是有所知,最高到行舍智,不会再深。

004:这样说的话,慧解脱也要有禅那的基础了。

老师:慧解脱有八种,近行定慧解脱、初禅慧解脱、二禅慧解脱、三禅慧解脱、西 禅慧解脱、空无边处慧解脱、识无边处慧解脱、无所有处慧解脱,一共八种,都是需要 一定的定力。如果他证到非想非非想处,还把定力导向智,那么就会证灭尽定,变成俱 解脱。

005:对光遍处有效果,详细说明这种修法好吗?

老师:和白遍是一样的,关注白的颜色就是白遍,关注亮度就是光明遍。

006:谢谢!睁眼还是闭眼,哪个效果好一些?

老师:半睁。

007:昨天闭眼心念“光 ”,不知多长时间,突然外面一响,眼前一团强光, 象从隧道坠落,一下清醒了,受到极度惊吓的感觉,心剧烈地跳。这经历对以后入定应 该有影响吧?如何克服?修学佛学多年,对禅那不重视,学习了您的课,意识到重要。 我是个禅那的初学,定前观有效,入定很快,但都以睡着结束。

老师:因为强烈光明受到惊吓,所以需要适应,这是因为心念突然辨析导致的。如 果你的业处是通过念光,那么就容易这样,如果你是其他业处,比如出入息、呼吸入定 的,它就没有那么突然的。经行加少欲和半睁眼能克服昏沉,前面讲过了。

008:平常行住坐卧中,怎么入定?

老师:养成习惯性关注业处,主要是西念处。生亦忧死亦苦:从禅定看到前世自己,然后会接收以前的记忆与学识吗?老师:一般是不会的,但是你有这样意图要这样做,也是可以接收的。

009:拥有宿世通以后,能否恢复前生所拥有的技能?如,琴棋书画等等。

老师:嗯,可以恢复少许。要恢复大部分还是要靠练习,知识类的需要修相应法或很长时间修观,一些简单知识技巧的技能可以立马恢复或者学会。

010:感谢楼主开示!有两个问题请教:1.佛在人世时或涅盘后,懂高等数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否?能用人语讲清楚否?2.因好奇心,即想通过修行来体会佛法或想验证佛讲的到底是什么?这样发心修 行是否对?

011: 高数、相对论、量子力学都是一种对存在的描述方式,而且相对论和量 子力学还有不洽的地方。佛有对实相的表述与现代科学有相印证之处。

012:@011 你说的我早知,但你不知我何问也。第一个问题实际是 问牛顿这样的科学家实际是什么?天人下凡?不用扯这么公式化,连文字亦为妄想呢。

老师:不要低估人类,人类里面有很神奇、很强大的,因为他们过去不断学习和练 习,生生世世积累,反倒是一般天人下凡却没有多大作为,顶多做个领导。

013:请问禅定极高者是否能学到外星高级文明中的工巧明?或能学到未 来的工巧明?

老师:禅定犹如其他工具一样,比如思考、计算、观察,它可以辅助你学习,但是 它本身不是学习,所以你学不学得到是不一定的,它只是个助力。

014:敢问楼主大德,如何诵读经?比如《地藏经》。有专家说,不要边 读边思考经的意思?也有人说,要边读边思考经的佛理?当然,最好能一心不乱地读经。

老师:什么破专家?柔和地、谦虚地回答一句:我不认同。

015:修炼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遍观过去未来,那岂不是一切都己定好。人 生像一本无始无终写好了的书。比如,我今天的问题、疑惑,其实早就己经可以看到, 谁解答,产生什么效果,也是固定了的。一切都可看到,摘叶飞花都可看到。这人生还 有何修与不修,缘起还有何意义?难道这本书可以涂改吗?可是这个涂改的过程,也早 就可以被看到,也是定好了的吧?

016: 这里有个问题,理性和感性。理性的说法是,我家离你家有 1 公 里,我以每小时 5 公里的速度朝你家的方向走,12 分钟就能到达。感性的说法是,我 只要心肯定是朝着你家的方向,只是我想走环游世界的路线,我花费很多年的时间才到 了你家。

老师:上面@016 用道路来形容很贴切。虽然你可能暂时难以细细把握到实际上未来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有时间上的概念,还有结果性概念。时间上的,比如 下一秒如何如何;结果性质方面的,比如人出生就会老死。出生就会死那是一定的,但 到底什么时候死,怎么死,这个有无数种可能性,就是上面说的各种路。如果真是宿命 通或者你入禅定观察,你会发现过去的己定事实只有一条路,未来的未定结果(时间性 结果)好比树干分叉,多种多样数不清。也就是说,是可以同时看到好多种未来的,一 般都是捡着最大可能性的去讲而己。本来观过去未来这项技术,本质就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的,所以因的改变就会导致 时间性结果的改变,可以观察到无数种结果。而各种前因又都纷纷跟起心有关系,所以 你可以观察到自主选择和绝对自由意志的存在。比如你现在出门,你先迈左脚还是右脚, 乃至追逐到你想先迈左还是右的意志。命运这本书,命是写好了结果,运是写好了在某 些时间上的干预因素,而其他事件和时间到头还是自己填上去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