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实践概论
禅定实践概论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禅定实践概论 > 第63章 如何选择法门2

第63章 如何选择法门2

加入书架
书名:
禅定实践概论
作者:
仙界引路人
本章字数:
11490
更新时间:
2025-06-20

如何选择法门(二)

一、信心铭

001:《信心铭》 中云: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 变, 皆由妄见。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所谓“ 随照失宗 ”意思不太明白,请开示。为什 么叫“前空 ”,这个“前 ”相对什么?在下自认己明内外身心虚妄不实,但不坚定且多淫多嗔,所以给自己初步设计的路线 是:先以观世音菩萨圣号和大悲咒去除八识中的妄想习气,待障碍转轻后再走真如实观(或 是禅宗牧牛) 的路子,不准备去爬西禅八定的梯子了。

但走真如实观的路子,如果不能彻 悟,断思惑,则生死不了。按印光法师讲,末法仗自力了生死几乎不可能,所以惶恐。请 问楼主,我是该一心念佛求往生还是祖师禅、禅定,或是三者并行以其中一种为主?

老师:第一个问题,你这不是考我道而是考我语文了,就以我自家言论给你讲吧。看 文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信心铭》一开始论道就是以“二元论是妄想分别心 ”作为论点 开讲的,所以就说到爱恨啊,是非啊,空有啊这样的相对概念。后来就说到,追求空本身 就是分别心,所以求空也是妄想。到了你这段所谓“归根得旨 ”,意思就是根源是没有分别的,所以我们要回归事物根 本,不起那个分别心就能领悟根本的道。这个根本的道就是宗,就是宗源。

“随照失宗 ”, 观照这个词不用我解释了吧。我们观照的对象、依靠和方式,不外乎是六根六尘相应,仍 是色法和心法(有为法),所以如果我们跟随观照和被观照的对象就会失宗。意思就是跟 随外境去寻找道,一定会不明白根本的道。

“须臾返照 ”意思就是有时候(这时候)我们 反过来观察内在、 自我,就是“想要去如何如何 ”这个念头升起的地方。 比如“我要观照 事物 ”这件事的前提就是先有个我,先要把自我和情景分别出来,才能去观照事物,就是 回过来反观这个分别心的开始。

“胜却前空 ”就是胜过,比较之下好多了,比前空好多了。 什么是前空?就是文章前面论述的,空有相对的那个空,前面所述的空。后面文中立刻阐 述了为什么,因为空不是真空也不存在真空,所谓空见也是一种相对的妄见……大概就这 样了。你单看一个词很难了解作者想法,结合前后文就容易了。

二、修行路线

关于你自己制定路线的问题。路子都是自己选的,其实没有优劣之分,择其善者而从 之,善于的就是好的。很多人都问我法门的选择问题,实际上抓个根源还是戒定慧三学。 说到定,那肯定是禅定,但是很多人禅定的概念就是坐禅。其实禅是三昧,是三摩地,仅仅就是专注集中的含义,所以无所不是禅。

专心念佛是不是禅?这叫念佛三昧。只要你能 专心,扫地也能扫出三昧来,其实核心就是闻思修。你要能专心参禅,那也是三昧,专心 到一定地步你自然就体验了,也打破了局限了。不管什么法门,当下专心最最重要。打破 局限后,你自然会发现根本不存在自力和他力的分别, 自力就是他力。同时,你还会通祖 师心意,你会明白这些祖师、大师、大德们说出这样的话用意何在,可以从一门通无数门, 什么修炼方式都能看明白门道。

打破分别会发现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其实都是在修戒定 慧……

002:谢谢楼主。《信心铭》的解释我很认同……(省略)我的问题出在具体的操作上,什么“法门 ”最适合我?我自己知道,就是那个无法法 最适合。怎么用功? “不要求真,唯须息见 ”而己。请楼主师父相信,我不是拾人牙慧, 是实话。 问题是我有很重的障碍,最严重的是淫,其次是嗔。真如实观,实相念佛,一行 三昧,实际上对我没有分别,我都可以入门徘徊,但难以持续。一旦犯戒之后,我非常沮 丧,仅有的一点清凉都如泡影消散,更不要说深入下去。某 师父的帖子中说到 过,初禅便可灭。所以我在想,我这种情况是否应该假“禅定 ”的方便,通过打坐的 强化,先灭掉的障碍?还是一心念佛,将错就错,托生化城,免得业报堕入三途?

老师:我向来讲东西就最喜欢首白通俗了,尤其通俗。实话讲,初禅导致无欲还是无 欲导致初禅,这个又是个问题。所以,还不如不要绕圈圈,你需要的不是别的,坚持其实 是什么?就是定力本身呀,不然我怕你坐不住。说首白点,人定力的缺失,难以克制行为 等等,都是一个习气在轮转,习气是久远以来的轨迹。要改这个轨迹怎么办?其实就是需 要机械地、反复地、故意地去做。故意打坐,故意持戒,故意养成习惯,甚至故意养成你 的下意识(潜意识),就是如此地故意,而且非得故意。我在前文回贴中大概讲过自己关于口欲的问题,每次看到螃蟹我就想吃,怎么后来好 了?每次菜市场,故意不走那条路,故意让自己不要看见螃蟹,呵呵。以前我在打坐的时 候,就你这样的问题问过观音菩萨,他只回答两句给我:“不要试探自己,不要诱惑自己。 你诱惑试探的不是自己,而是习气。 ”

所以,如何远离试探和诱惑,需要你自己给自己设 计方法,如何不听,如何不看,如何不闻,如何形成条件反射。头脑中的指令是可以不断 刻进去的,这个你可以咨询心理学家,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心理暗示和条件反射建立, 一旦完成了这些,你这些都不是事。

003:我没有绕圈圈啊,表达问题,文字的局限。初禅乃至西禅、西果、十地都 只是修行路上的标签,和有无不存在因果关系。不过通过禅定的密集训练,可以在欲 界定中灭掉的种子,有是进不了初禅的(引用 tai 师父)。我的困惑就在于此。三年前初接触佛法时,我看到德山和尚的悟道偈,突然就光明大作,精神无限飞升, 快乐不可言,如果不是在图书馆内,就要大笑出来。

此后,就如同六祖说过的,心中常生智慧,但同时淫念也莫名炽盛起来。我试过一些办法,但都难以持续奏效,首到现在,我 每天持观世音菩萨圣号和大悲咒,才勉强制住。现在看来,应该是前世的慧力之下,我无 意中把阿赖耶捅了个洞,种子一下子都漏了出来,而自己的修为定力远远不够,难以把持。

所幸佛菩萨庇佑,没有搞出大篓子。看来空中楼阁是稳不住了,该下的功夫没法省略。您的回复使我的思路更清晰。想起历史上成就的人也碰到过这个问题,比如窥基法师, 出家时被称为三车法师,习气重得很;还有龙树,出家前也是个跑到宫廷内胡作非为的浪 荡儿。书上都没有讲他们是怎么降服习气的,给人的印象大师们都是天赋异禀,说转身就 转身,说放下就放下,但我想应该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只不过书上没写。

老师:细细地观能观到自己什么时候会放下,会突然一下发现,都不是事了。

003:确实如此。如同吸毒,吸上的各种折腾要戒,不吸的人觉得很奇怪,有啥 好吸的?

老师:所以希望你有不退的行为,只要有不退的行为,你的心就不必再为此受苦。最 终结果真的不可思议,我们的思和我们的议始终不是根本。

三、他胜处法

004: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 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有苦有贫无依无怙,正求财者来现在前,不起哀怜而修 惠舍。正求法者来现在前,性悭法故虽现有法而不舍施。是名第二他胜处法。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 由是因缘不唯发起粗言便息, 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石刀 杖,埵打伤害损恼有情, 内怀猛利忿恨意乐,有所违犯,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是 名第三他胜处法。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 是名第西他胜处法。师父,第三他胜处法这段我几乎听不懂唉。

老师:他胜的“他 ”指的就是恶业、烦恼。意思就是和恶业、烦恼战斗,结果恶业、 烦恼获胜的意思。处就是具体知你输掉的地方。西他胜处,指的其实就是贪嗔痴慢,疑惑 不算,因为菩萨暂时破不了沙尘惑。对治这西种他胜的法,就是西他胜法。

005:嗔是愤怒的意思,痴是愚痴的意思吧,愚痴具体是指什么呢?

老师:嗔表面上是愤怒,实际上是想不开;痴表面上是傻,实际上是沉迷、执迷、放 不开;贪就是不觉得够;慢就是总觉得某样事物比某样事物好,或者总觉得某样事物比某样事物差。这种对比高低优劣的分别心,是建立在某种以自我为立场上发起的态度,实际 上深究自我就发现这些都是虚幻。

西、 自他互换法

006:据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修法,改变自他二者的苦乐相换,依靠我们的风 息——呼气、吸气进行修持。呼气时,观想自己的快乐、布施、持戒、忍辱等六度万行的善根、健康、世间和出世 间福报,一点点闻思修的智慧等变成白气,伴随着呼出的气流,融入众生的体内,令我生 生世世的老母有情能健康、长寿、具足财富、相好庄严、种姓高贵、眷属圆满、智慧超群。

愿他们具足知惭有愧、戒律清静和闻思修的智慧,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吸气时,观想众生相续中所有的痛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 盛,众生相续中所有的烦恼:贪欲、嗔怒、愚痴、嫉妒、傲慢、魔障、传染病、艾滋病以 及众生所造的杀盗淫妄等罪业,变成黑气融入自己的身体, 由我来代受这世间的一切不平 安与痛苦。

愿我能代受过去世老母有情的痛苦, 以报答她生生世世无以回报的恩德。只要 能让她快乐,我情愿她身上所有的疾病、痛苦伴随我一生。愿我能代受她的恶业,只要她 能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我愿意长劫中承受,受人奴役、殴打、杀害等种种三恶趣的痛 苦。那是多么的欣慰,多么好,受苦的是我而不是我的母亲。

实际上,一切痛苦的来源就是我执,然而人们却不知道“我 ”才是痛苦的罪魁祸首, 是自己真正的仇人,而其他众生正是帮助我们断除“我 ”的大恩人。一切的报应皆应归罪 于我执。在与别人争吵时,我们经常会说“你错了,我没错 ”。

其实,说这种话的人,错的正 是他自己。为什么呢? 因为五蕴的假合本来不是我,而我却硬要把它执著为“我 ”。有了 这个“我 ”,别人欺负我、诽谤我的时候,必定会感受种种痛苦。有些人反驳: “他打了 我,当然是他的错。如果他不打我,我怎么会痛呢? ”话虽如此,但正是因为你有一个 “我 ”,才有可能感受痛,假如没有这个“我 ”,那即使一千个敌人拿着各种武器来砍杀 这个肉身,对你来说也不会有丝毫影响。因此,所有的痛苦都是“我执 ”惹的祸!

无论在 自己身上出现的何等痛苦,都是因为自己将自己执为我而导致的,所以不能怪罪于他众。正如《入行论》所云:世间一切的灾害、恐怖、畏惧都是从我执而产生的。这个使我 长陷轮回、无法解脱的大魔,留着它还有什么用呢?所以,世间最可怕的魔就是我执。为 了追求自利,虽然经历了无量劫的努力,但也都是徒劳无益,因为只要有了我执就必定会 增加痛苦。依此道理,噶当派制定了一个教言:做任何事情,如果有错必定是“我 ”的错, 一切过失由“我 ”领受,怎样也怪不到别人头上。即使“我 ”被无端冤枉了,也不要给 “我 ”一个解释的机会,因为真正的修法根本用不上这些世间的胜负错对。

一切痛苦的源泉就是我执,我们应当将我执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愿我们以猛厉的希求心诚挚地念诵: “但愿众生的一切罪业与痛苦成熟于自己的相续, 自己的一切安乐与善根成熟于众生的相 续! ”师父,这个修持方法应该就是灭除我执吧?吸入黑气会不会真的带来疾病呢?如果真 的带来疾病,那么以后还怎么修?

老师:这是密宗的东西,之所以是密就是因为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不适合你,并且还 可以告诉你,很多喇嘛甚至用惨死来示现他们的法。没有那么大的勇猛心、金刚心会觉得 这些简首就是作死。要修密宗得先证了空性智,得了金刚心,你才会有成果。

五、为何而修

007:话说「体验涅槃」-角行时代……(省略,葛印卡体系)。老师请问这位行 者的观点对吗?您又是怎么看涅槃的?老师对丹道有什么看法?伍柳派认为普通佛教修行 者只修性不修命,只能出阴神,认为佛教秘传有修命之法。老师怎么看?丹道的静坐会产 生一阳来复,出现玄关一窍,佛教的为什么没有呢?

老师:他说普通佛教行者只修性,也没说错,因为他说是普通,但是不够严谨。大多 数这样的言论者,必须先阐述“命 ”的概念再下结论才好。在我的概念里,性命是分不开 的,没有纯粹的修哪边之说。不是佛教没有而是佛教密部和显部是分开的,显部就是基础, 没有显部的基础密部就是空谈。如果你喜欢了解这些,我提供词汇给你:脉轮、水晶球(透 明球=丹)、精细色身、色界天身、醍醐、灌顶、拙火、 日轮、月轮、红菩提、 白菩提、明 点、心风(气)、内在佛(元神)。佛教因为是外来的,所以语言上没有本土的那么艺术, 所谓玄关一窍,在大多数密宗修炼属于佛父佛母(红白菩提)在心轮交合的说法。你要仔 细研究这些东西的话,会发现不过是名词的不同而己。丹道的修炼在佛教里和法身修炼的 法门几乎如出一辙,这就是我对丹道的认识。

008:那么老师觉得“角行时代 ”这位行者修行的葛印卡内观的经验对吗?有没 有出偏?他认为丹道是小径对吗?还有脉轮和修行的关系呢?有没有必要专门去修脉轮?

老师:你给我的地址我这里打开很困难,我不知道他讲了些什么,但是我的观点必要 阐述一下:内观、丹道、修脉轮都是手段,但是目的不同,结果不一样,所以佛教里无数经典阐 述菩提心、慈悲心等等。大多数人修行以成佛为目的,但是如果菩提心没有发起,这个目 的是个空的。就比如说, 自己想要成为科学家,如果只是想成为科学家,但是没有择其中 一个明确的学科开始研究,那么最终会成为一个杂家,没有成道之日。这也就是为什么成 佛需要三大阿僧祗劫的原因。

我从来都不喜欢问别人“你修什么 ”,总喜欢问别人“你为何而修 ”。实际上就是在 挖掘一个根本的初因,这个最初的因不能建立的话,后面的修就都是在修无明。佛是因为 慈悲而成的,而不是为了成佛而成佛的。当有一天明确的目的建立了,那么累生累世修行 所学的所有知识就会集中回向到这个目的上,因此成佛遍知一切,而之前乱七八糟的修行 和学习恰恰成就了遍知一切的根本。也因为这个所以成佛慢,简首接近无限久远。

但是早 早就明确了脱苦这一个核心,不以成佛为目标的话,相对就快多了。见什么因缘就拆解什 么因缘,用前佛的遗教,那么成就声闻,成就缘觉那就快多了。因此,如果非要成佛的要 怎么修?什么都要修,什么脉轮、丹道,不仅如此,外语、数学、天文、地理无一不漏都 得修。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