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钧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苏二老爷还在清静堂记挂着长女的事,就听明月说那位大人己经走了。
走了?
那文希呢?
到底有没有事?
再一打听,又觉得这位李大人实在太过客气,他给苏老太太送了串挂在胸前的佛珠,那珠子是名贵的小叶紫檀制成,颗颗圆润光亮,数量竟达一百多颗,可足足绕颈三圈。
据说还是那长年云游在外的普贤高僧开过光的,可保佑老太太长命百岁。
不但苏老太太有礼物,阖府都有。
便是苏二老爷自己,也得了他送了的《松湖钓隐图》,出自宋代李唐的真迹,画作笔法精细、意境悠远,让爱画的苏二老爷看了爱不释手。
可李大人为何突然造访他们苏府,还送了这些名贵的礼物?
苏二老爷拿着画作去找苏文翰,表情纠结又无奈,“大侄子,你与那李大人交好,可我也不能平白收他如此贵重的礼物,烦你把这个交给他。”
苏文翰想到李延钧与他说的话,神色古怪的看了眼这位糊涂了大半辈子的二叔,“二叔,您就收下吧,大家都有,我们收了,您却不收,这事说不过去。”
“真能收?”
“能!”苏文翰回答得一点儿也不心虚。
“那好!反正他与你交好,这人情记你头上。”苏二老爷终于又一脸喜色的把《松湖钓隐图》塞进明月的怀里。
文希听着喜鹊叽叽喳喳的把这些说给夏荷听,心里也是震惊,他是如何知晓这些人喜好的。
不过,《松湖钓隐图》未免太过贵重。
夏荷窥着文希的神色,有些犹豫的道:“主子!您今日怎么没把袍子还给李大人呢?”
今日那样的情形,她确实没有想起这回事。
“拿来我看看!”
过了一会,李延钧的两件袍子就摆在了文希的手边。
一件玄青,一件墨色。
夏荷就着她的手展开,不禁“呀”了一声。
墨色的那件袖口边竟然有处破损,不太明显,她让夏荷拿了针线来,就着傍晚廊芜下的夕照绣了片竹叶。
绣完一看,又觉得一片竹叶太过单调,索性再绣了一片,中间再添一截细细的竹枝,这样倒是自然多了。
李延钧当日回府后就去了雅言堂,李老太太知道他拜访的是胧胪寺卿苏大人府上,以为他是去看苏家的大公子。
待他行了礼坐下,李老太太便与之寒喧起来,“可见着苏家大公子了?”
看他点头,又说道:“听说那位柳氏怀了身孕,马上要临盆了?”
她说完看了下首的李延钧一眼,面上浮着淡淡的笑。
似乎在说:看!与你同科的都当爹了,你纵是官位再大,这些也比不了的。
李延钧却是不回她的话,而是径首说道:“太太!我打算娶苏府的三姑娘,您抽个时间帮我到苏家去提亲,我己经与礼部尚书王大人说好,王夫人那日会与您同去。”
“提亲?”李老太太声音尖细,见下首的人目光沉沉的看着她,才觉察到自己反应过大,她马上强笑着找补,“我是没想到这样快。”
苏家三姑娘?
这女子是谁?她也没听说过。
“苏二老爷的嫡长女。”李延钧好像知道她心中所想,又淡淡的补充了一句。
二老爷么?似乎只是位六品官,李老太太记得苏家二老爷可是续了弦的,那嫡长女不就是克母之女?
她疑惑的看着面前人,似乎有些不大相信的样子。
李延钧嘴角扯了扯,倒是没想到歪打正着,文希的身份竟是合了这女人的意。
他这样想着,便听她说道:“你确定要娶她?这女子从小失母,也是怪可怜的。你能这样不计身份,也是这苏家三姑娘的福份。”
李延钧便笑了笑。
待他离开了雅言堂,李老太太却是派了身边的人去查这位苏府的三姑娘。
李延钧是什么人,早就防着这茬,散布出去的都是她想听到的消息。
打探的人翌日就回了雅言堂,“老安人!那苏家三姑娘确实是克母之女,听说还不得苏二老爷的喜欢,只怕是没有多少嫁妆。”
她见老太太面上带笑,又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
什么这位三姑娘十六了还没有人上门提亲,
什么前不久得了皮肤病,只怕脸上长满麻子。
什么还因此得罪了平乐公主云云。
要不是这些事确实有鼻子有眼的,李老太太都要怀疑这人怕是自己肚子里的痐虫,专捡她爱听的说。
她咳了一声,打断了下首说得尽兴的婆子,肃容道:“行了。话不是这样说的,苏姑娘与我们家延钧有缘,娘亲都死得早。那苏姑娘自小没了娘亲,也一定是位沉着内秀的姑娘,不然我们李家也不会上门去说亲了。”
那婆子垂着头连连点头称是,“瞧我这张嘴,还真不会说话,该打,该打。”
她说着便装模作样的自扇起耳光。
李老太太遣她退下。
又与身边相伴多年的嬷嬷说起此事,“依你看可是真的?”
“在老奴看来真假一半一半吧,那苏姑娘想是有些长处的,不然小老爷也不会看上她。不过就算有长处又咋样?她爹娘的事总是作不了假的,出自六品的小官之家,又自幼丧母,光这两条就吓退多少京城的媒人。”
李老太太欣慰的点头,“好了。你帮我去衣柜里找一下,看看哪件华丽些,适合出府穿戴的。我明日就上苏府。”
赵嬷嬷眼皮一跳,这未免也太心急了点?!
李延钧在听雪堂的书房听着霍礼报上来的消息,眉目慢慢的舒展开来。
今日下朝得早,他路过正阳门大街时鬼使神差的上了聚鲜阁,又找那管事的点了份精品宴。
方才就着小几吃了一些,却是不如那日救了文希后回来,饥肠辘辘下用的那一顿味道好了。
碧云居修缮得差不多了,程子衣便来请李延钧的示下,说是匾额有些脱落,要不要重做一块。
李延钧想了想,便铺了宣纸,他心里想着第一次见小姑娘的情景,写了“海棠院”三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