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木筏彻底脱离那片骸骨森林般的残骸带,重新进入相对开阔的海域时,一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变化悄然发生。
海风似乎变得柔和了一些,那股令人作呕的铁锈与腐烂藻类的腥气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纯粹的、带着咸味的海洋气息。
压抑的灰紫色云层仿佛被无形的手拨开了一些缝隙,双日的光芒得以更均匀地洒落,将海面映照成一片粼粼的碎金。
“咦?”趴在张岚怀里的小宝第一个感觉到了不同,他抬起头,小鼻子用力嗅了嗅,小声嘟囔,“臭臭的味道……没有了?”
众人闻言,下意识地回头望去。
只见那片刚刚还如同噩梦般矗立的S-7-γ风暴残骸核心区……消失了!
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崩塌沉没,而是如同被巨大的橡皮擦抹去,又像是信号不良的虚拟投影被强行关闭。
那片覆盖着墨绿发光藻的扭曲金属森林、弥漫的孢子雾气、游弋的机械螃蟹阴影……所有的一切,都在视线中迅速淡化、溶解,最终彻底融入平静的蓝色海平线之下,仿佛从未存在过。
海面平滑如镜,只有细碎的波浪在阳光下起伏,反射着刺目的光芒。
【系统提示:S-7-γ风暴残骸能量场己消散。区域封锁解除。】
“消失了……”林薇抱着那枚蓝色核心,感觉它的光芒似乎也随着区域的消失而稳定内敛了一些。
“能量读数……归零。污染指数……大幅下降。”陈默推了推裂开的眼镜,盯着终端上瞬间变得“干净”的数据流,眉头紧锁,“清除……效率异常。不符合……自然衰减模型。”
“哼,‘非自然衰减’?我看是‘人为回收’才对吧。”苏舟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地扫过那片空荡荡的海域,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手腕上毫无动静的方舟手环,“任务完成了,榨取完价值的地方就没必要存在了?还真是‘高效’。”
张岚轻轻拍着小宝的背,看着眼前平静得有些不真实的海面,低声道:“不管怎么说,危险暂时过去了……大家,都好好休息一下吧。”
她看向苏舟和林薇,眼中满是感激和后怕。
这突如其来的“宁静”,如同方舟系统施舍的一口喘息之机。
但经历过核心区的恐怖,所有人都明白,这平静之下,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核心区的消失和全新的无尽之海,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玩家群体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1. “海鸥营地”的雏形:
苏舟小队成为了无形的标杆。
她匿名发布的“攻略姐”生存指南在公共频道被疯狂转载、研究。
许多在风暴和初期混乱中损失惨重、或性格谨慎的玩家,开始有意识地朝着苏舟小队最后被观测到的方向靠拢。
在距离苏舟木筏不算太远的一片相对平静、漂浮物丰富的海域,一个自发形成的微型聚集区初现端倪。
几艘加固过的木筏用绳索和浮筒松散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简陋的“浮岛”。
这里没有强制的领导者,但“攻略姐”的智慧被奉为圭臬。
玩家们交换着基础物资(淡水、少量食物、绳索),分享着加固木筏、制作工具(简陋的鱼叉、收集网)的经验。
张岚凭借她的医疗知识,成了这里最受欢迎的人之一,她利用收集到的少量草药和蒸馏水,尽力帮助受伤或生病的玩家。
这个被弹幕戏称为【海鸥营地】(取其抱团、鸣叫互助之意)的地方,是混乱中诞生的微弱秩序之光,充满了生存的艰辛,却也闪烁着互助的暖意。
小宝成了营地的“吉祥物”,偶尔能发现一些大人忽略的细节(比如某种可食用的发光小海螺)。
2. 独行者的坚持:
并非所有人都选择抱团。
一部分实力强悍或性格孤僻的玩家,如同幽灵般游弋在更远的海域。
一个ID叫“礁石”的玩家,他的木筏简陋却异常坚固,如同其名。
他极少在公共频道发言,但偶尔上传的图片显示他总能深入一些危险区域,带回稀有材料(一块奇特的轻质金属、几颗蕴含微弱能量的矿石)。
他改造的鱼叉带有复杂的倒钩和放血槽,显然精通狩猎。
弹幕称其为【孤高的掠食者】。
另一个引起注意的ID是“织网者”,她的木筏上总是晾晒着各种处理过的海草纤维和生物筋膜。
她发布的交易信息永远只换两样东西:坚固的骨针/金属针,以及各种奇特的、难以鉴定的植物样本或小型生物器官。
她似乎在钻研某种编织或生物材料技术,神秘而专注。
3. “狂鲨帮”的獠牙:
平静之下,黑暗也在滋生。
一个由七八艘木筏组成的团伙开始显露出狰狞的爪牙。
他们的木筏明显经过暴力掠夺式的“升级”,拼接了各种来源不明的材料,显得臃肿而混乱。
首领ID“屠夫”,身材壮硕,脸上带着一道新鲜的疤痕,眼神凶戾。
他们极少费力收集漂流物,而是如同海上的鬣狗,专门盯着落单或弱小的玩家木筏下手。
利用人多势众和简陋的武器(绑着尖石的木棒、粗糙的渔网),他们进行赤裸裸的抢劫,抢夺食物、淡水、工具,甚至掳掠有特殊技能(如会修东西、懂点医术)的玩家充当苦力。
公共频道里开始出现受害者愤怒或绝望的控诉:
【坐标XXX,XXX附近有强盗!抢走了我所有的水和刚钓的鱼!】
【求救!我的木筏被撞散了!他们抓走了我朋友!ID‘屠夫’!】
弹幕对此也是一片愤怒:【人渣!】【方舟系统不管管吗?】【生存挑战不是让你们当海盗!】【‘攻略姐’想想办法啊!】
“狂鲨帮”的行径,给这片“平静”的海域蒙上了浓重的血腥阴影。
他们如同毒瘤,预示着秩序崩塌后,丛林法则最野蛮的一面正在抬头。
苏舟小队并未加入“海鸥营地”,但也并未远离。
她们选择了一处拥有相对隐蔽礁石群的海域停泊,利用礁石的天然屏障获得一丝安全感。
休养生息:林薇的体力在恢复,张岚利用打赏获得的医疗包和蒸馏水,精心照料着小宝和她自己。
苏舟和陈默则投入了紧张的修复和升级工作。
核心区战斗的损伤需要修补,同时,新的蓝图带来了希望。
初级净水器的曙光:苏舟反复研究着终端里那份【初级净水器蓝图】。
结构并不复杂,核心部件是某种特殊的半透膜和活性炭过滤层,但所需的材料却有些棘手:需要足够纯净的硅砂、特定比例混合的活性炭粉末(可由某些烧焦的硬木研磨获得)、以及一种具有强韧纤维和良好透水性的“净水海藻”。
“硅砂……纯净石英含量高的沙滩……”苏舟在海图上标记着可能的地点。
“活性炭……硬木燃烧……需要可控的高温环境。”陈默补充。
“净水海藻……公共频道里有人提过,在浅水礁石区见过发蓝光的丝状藻类,可能有关。”林薇回忆道。
净水器是生存的基石,这个目标让小队充满了动力。
核心的谜团:那块深蓝色的残骸核心被苏舟用一个加固过的金属小箱(由收集的残骸碎片焊接)妥善存放。
它依旧散发着稳定的微光,但苏舟和陈默都严令禁止长时间接触。
陈默利用简陋的终端和收集的零星数据,持续监测着核心的能量波动,试图捕捉方舟系统“深度扫描”的痕迹。数据流如同乱码,进展缓慢,但两人都确信,这个核心背后隐藏着方舟计划更深的秘密。
新的发现:“荧光贝”:在清理木筏底部附着的少量普通藤壶时,苏舟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贝壳。
只有指甲盖大小,外壳呈现出半透明的幽蓝色,内部隐约有极其微弱的、如同呼吸般明灭的荧光。
它们似乎对木筏加固时使用的某种合成粘合剂特别感兴趣,附着得很牢固。
“陈默,扫描一下这个。”苏舟小心地撬下几个样本。
初步扫描结果显示,这种被苏舟命名为“荧光贝”的小东西,外壳结构异常致密,似乎能吸收并转化极其微量的环境辐射能量(包括双日光照)。
“有趣……微型生物电池?或者……环境传感器?”陈默的镜片反射着终端的光芒,技术宅的探索欲被点燃。
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或许蕴含着新的可能性。
双日依旧在天空中沿着固定的轨迹运行,将这片无尽之海照耀得明媚甚至有些虚假。
海面大部分时间都维持着一种令人不安的平静。
“海鸥营地”在艰难中维系着脆弱的互助;“礁石”和“织网者”在孤独中追寻着自己的道路;“狂鲨帮”则在阴影中磨砺着獠牙,等待下一个猎物。
苏舟站在加固后的木筏边缘,手指无意识地着舵柄上冰冷的金属片。
她看着平静的海面,心中却毫无轻松之感。
方舟系统的“慷慨”赐予的平静,更像是一个精心布置的舞台。
风暴残骸核心区的消失不是结束,而是一个信号——第一幕的“新手引导”结束了。
接下来上演的,将是更赤裸、更残酷、更能“淬炼”出极致情感的剧目。
方舟系统冰冷的视线从未离开,它在等待,等待玩家们在资源匮乏、人性碰撞、以及它悄然布下的新挑战中,爆发出更“优质”的情感数据。
“休息时间结束了。”苏舟低声自语,海风吹拂着她额前的碎发,露出那双冷静而锐利的眼睛。“方舟,你的下一张牌……是什么?”
平静的海面之下,暗流汹涌。
新的挑战,如同潜伏的巨兽,随时准备撕破这虚假的宁静,将所有人再次拖入名为“生存”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