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梦千秋:我在北魏当急诊科医生
醉梦千秋:我在北魏当急诊科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醉梦千秋:我在北魏当急诊科医生 > 第11章 潜入炼丹坊,真假术士斗智斗勇

第11章 潜入炼丹坊,真假术士斗智斗勇

加入书架
书名:
醉梦千秋:我在北魏当急诊科医生
作者:
不吃草莓尖尖
本章字数:
13706
更新时间:
2025-05-31

寅时三刻,李琳对着铜盆里的清水理了理道冠。

粗麻道袍的褶皱擦过手背,刺得她想起昨夜炭盆里的纸灰——李谌的密信早成了灰烬,可西墙第三块松动的砖,青牛岗夜防换班的时辰,都刻在了她脑子里。

"吱呀"一声,门轴轻响。

王小七缩着脖子探进头来,腰间还别着今早她塞给他的半块炊饼:"清...清虚子道长,马车在巷口了。"少年喉结动了动,目光扫过她腰间挂的陶药葫芦——那是她特意用锅底灰抹过的,看着倒像有些年头。

李琳抓起竹笠扣在头上,帽檐压得低低的:"记住,你是我新收的药童,嘴紧着点。"她顿了顿,又补了句,"要是陈道人问起师承,就说在终南山见过老真人的丹炉。"

王小七用力点头,发顶的碎发跟着晃:"晓得嘞!

昨儿您教的'隐门丹诀',我背了半夜。"他搓了搓冻红的手,"就是那首...'铅汞相煎需看火,松脂入鼎要分辰'?"

李琳嘴角抽了抽——原是她胡诌的,但此刻听来倒有几分模样。

她伸手拍了拍少年肩膀,触感隔着粗布道袍都能感觉到他的紧张:"走。"

青牛岗的晨雾还未散尽,炼丹坊的朱漆大门在雾里像团晕开的血。

门两侧立着两个膀大腰圆的护院,刀疤从左脸扯到下颌,见了他们便横刀拦住:"哪来的方士?"

"云游清虚子,"李琳掀开帽檐,露出半张被晨雾洇湿的脸,"闻得陈道人大名,特来讨教丹术。"她从袖中摸出块刻着"隐门"二字的木牌——是昨夜用边角料雕的,包浆做旧的手法倒像模像样。

刀疤护院眯眼瞧了瞧木牌,又瞥向她腰间的药葫芦。

就在李琳心跳漏了半拍时,他突然咧嘴一笑,刀疤跟着扭曲:"陈先生正等着呢。"他侧过身,刀柄磕了磕青石板,"进去吧,丹房在最里头。"

穿过两重月亮门,丹房的热气裹着硫磺味扑了满脸。

李琳眯起眼,就见正中央立着座两人高的丹炉,炉身铸着祆教的拜火纹,火星子从炉口窜出来,在晨雾里噼啪作响。

炉前站着个灰袍老者,正是陈道人——他腰间的葫芦在火光下泛着暗铜色,拜火纹的刻痕里还沾着丹砂。

"清虚子?"陈道人并未回头,枯瘦的手指正拨弄着石臼里的药末,"终南隐门的?"

李琳上前两步,鞋底碾过地上的丹砂粒,沙沙作响:"小道师从前辈,偶得丹术皮毛。"她瞥见石臼里的粉末泛着诡异的紫,凑近些,鼻端立刻泛起股甜腥——是曼陀罗。

陈道人突然转身,浑浊的眼珠离她只有半尺:"隐门的丹火诀,可还记得?"

"铅汞为基,松脂为引,"李琳脱口而出,"火分文武,文火烧三柱,武火炼半辰。"这是她昨夜翻遍《抱朴子》《神农本草经》凑的,此刻倒说得中气十足。

陈道人的瞳孔缩了缩,忽然笑出声,缺了颗门牙的嘴漏着风:"好,好个隐门传人!"他指了指丹炉旁的木案,"来,看看这炉新炼的五石散。"

李琳上前,木案上摊着几味药材——天仙子的籽实泛着油光,朱砂块还沾着矿土,更让她心沉的是那把晒干的曼陀罗花,花瓣蜷曲如爪。

她伸手捻起撮天仙子,指尖立刻传来刺麻:"陈先生这丹方...倒是别致。"

"别致?"陈道人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这叫'长生散'!

吃了能通神,能延寿——"他突然压低声音,"那些大人的瘾,可都指着它呢。"

李琳垂眸掩住眼底的冷意。

她早知道五石散有毒,却没想到陈道人竟把致幻的曼陀罗和重金属掺在一起——这哪里是丹,分明是慢性毒药。

她指尖轻轻敲了敲曼陀罗花瓣:"小道倒有个想法,若加些甘草、绿豆同炼,或许能缓一缓丹性。"

"哦?"陈道人眯起眼,"为何?"

"甘草解百毒,绿豆清血热,"李琳斟酌着措辞,"丹火太烈,总得有个调和的。"她心里明镜似的——这两味药根本压不住重金属的毒性,但能让服食者多撑些日子,瘾头更重。

陈道人盯着她看了半晌,突然拍掌大笑:"妙!

到底是隐门出来的,心思细腻!"他转身从丹炉旁的木盒里摸出张泛黄的纸,"这是丹方,你且记熟了。"

李琳接过纸卷,指尖触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正是五石散的完整配比。

她装作仔细翻看,余光却扫过陈道人的表情:他背着手站在炉前,影子被火光拉得老长,腰间的葫芦晃了晃,拜火纹在阴影里忽明忽暗。

"今日就到这儿吧。"陈道人突然说,"西厢房给你留着,药童住偏房。"他顿了顿,又补了句,"夜里莫乱跑,丹房的火可认生。"

李琳应了,跟着王小七往厢房走。

晨雾不知何时散了,日头爬上丹炉顶,把拜火纹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像团烧不尽的火。

她摸了摸袖中藏着的纸卷——上面的丹方己经默记了七七八八,可总觉得哪里不对。

夜里,李琳坐在西厢房的木床上,烛火在案头跳着。

她盯着窗外丹房的方向——那里还亮着灯,影影绰绰能看见陈道人的影子在晃动。

忽然,她的目光落在墙角的木柜上——柜门没关严,露出半本账册,封皮上的拜火纹被烛火一照,像双盯着人的眼。

她起身,脚步轻得像片叶子。

指尖刚要碰到账册,窗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李琳迅速缩回手,转身掀开被子躺下,心跳声在耳边轰鸣。

脚步声停在门前,又慢慢走远了。

月光透过窗纸漏进来,在账册上投下一片银白。

李琳盯着那抹光,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被角——明天,等陈道人去前院会客时,她一定要看看这账册里,到底记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买卖。

李琳的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

月光漏过窗纸的豁口,在账册封皮上洇出银斑。

她蹲在木柜前,指尖轻轻挑开半寸柜门,霉味混着丹砂的腥气涌出来——这账册至少压了三个月。

她屏着气抽出半本,封皮上的拜火纹在烛火下泛着暗红,像凝固的血。

第一页是流水账,记着每月初一采买的硫磺、丹砂数量;第二页突然换了笔锋,墨迹更深更急:“三月十五,送宇文府五石散三匣,银百两”“西月初八,宇文府再取两匣,另加曼陀罗干花五斤”“五月廿三,宇文夫人亲至,取散五匣,金叶二十”……李琳的指尖在“宇文夫人”西个字上顿住,后颈泛起凉意——那是孝文帝奶娘的遗孀,先皇亲赐“忠节”匾额的老臣家,满朝都道她深居简出吃斋念佛,谁能想到……

“啪嗒”。

烛芯爆了个灯花。

李琳猛地抬头,耳尖微动——窗外传来梆子声,是巡夜的更夫敲过三更了。

她迅速翻到最后一页,墨迹未干的字迹刺得她瞳孔收缩:“六月初十,京中贵人亲取,散十匣,另附秘丹两盒。”

“咕咕——”

院外传来夜枭的啼叫。

李琳手忙脚乱合上册子,却见账册底部还压着半张碎纸,边缘烧过,隐约能辨“祆教”“祭典”“毒发”几个字。

她刚要抽,木柜突然发出“吱呀”轻响。

“清...清虚子道长?”

王小七的声音从窗外飘进来,带着刻意压低的颤音。

李琳迅速把账册塞回原处,扯过被子盖住烛火,这才应了声:“进来。”

少年掀开门帘,鬓角沾着草屑,腰间的药葫芦撞在门框上:“我打听到了!”他凑近李琳耳边,呼吸里还带着集市上的油饼味,“那两个护院喝多了,说陈道人每月初十都亲自押车,走北城门,说是给‘京里最尊贵的主子’送货。”他咽了口唾沫,“我...我还瞅见车帘缝里露出个锦缎盒子,跟您说的五石散匣子一个样!”

李琳摸出怀里的丝帕,抖开是半块烤焦的馍——这是她和李谌约定的暗号。

她蘸着水在帕子上写:“五石散主销宇文府,初十北城门送货,账册藏丹房木柜。”墨迹未干就凑近烛火烤,黄帕子上的字迹渐渐显影,像道暗符。

“把这个缝在香囊里。”她把帕子塞进王小七手里,“明早你说要去买甘草,从后门溜出去,找西市卖糖画的老张头,说‘药引子要甜的’,他会带你见...熟人。”

王小七用力点头,指腹蹭过帕子上的水痕:“我记着呢,像上次给太医院送药方那样。”他忽然攥紧香囊,“道长,要是...要是我被发现了——”

“不会。”李琳打断他,指尖按住少年发颤的手腕,“你是最会装的小叫花子,上次在城西骗老妇人的枣糕都没露馅。”她扯出个笑,可眼底没半分温度,“记住,你只是去买甘草,别的一概不知。”

话音未落,院外传来马蹄声。

“笃笃。”

敲门声比马蹄声更轻。

李琳的脊背瞬间绷首——这不是护院的粗重脚步,是绣鞋碾过青石板的细碎响。

她拽着王小七躲进床底,刚拉上帐幔,就听见陈道人的声音:“夫人怎的这时候来?”

“丹房的火可等不得。”

女声像浸了蜜的冰锥,李琳的呼吸一顿——这是宇文夫人!

她在太医院当值时见过,那是位穿月白锦缎的老妇人,鬓角簪着白玉兰,此刻声音却像换了个人,“我那不成器的孙子,昨日又把药渣子倒了。”

“夫人放心,新炼的五石散加了双倍曼陀罗。”陈道人谄媚的笑里带着讨好,“服下去能看见飞天,比上次的还过瘾。”

床底的灰尘钻进李琳鼻腔,她死死咬着唇。

王小七的手攥住她的衣角,指甲几乎要抠进肉里——他们都听见了,宇文夫人喉间溢出的轻笑:“双倍不够。”她的绣鞋尖移到木床前,“我要三倍的量。”

李琳的心跳声震得耳膜发疼。

月光突然被云遮住,帐幔外的影子忽明忽暗。

她瞥见宇文夫人腰间的玉佩——那是先皇亲赐的“忠节”玉牌,此刻正随着她的动作轻晃,在地上投下扭曲的光斑。

“夫人这是要?”陈道人的声音突然发紧。

“下个月十五,是先夫的忌辰。”宇文夫人的声音放得更轻,像在说什么秘密,“我要请二十位高僧来作法...那些老东西跪久了,总得提提神。”

帐幔外传来瓷器相撞的脆响,是陈道人倒茶的声音。

李琳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终于明白那些贵族为何戒不掉五石散了。

不是为了长生,是为了在佛前跪得更久,在皇帝面前装得更虔诚。

“夫人且稍坐,我去取新炼的丹。”陈道人的脚步声往丹房去了。

李琳的额头抵着床板,冷汗顺着脖颈流进衣领。

她听见宇文夫人的绣鞋在屋里走动,停在木柜前——那是藏着账册的木柜!

“吱呀”一声,柜门被推开了。

李琳的呼吸几乎要停滞。

她看见宇文夫人的影子蹲下来,指尖划过账册的封皮,月光重新漫进来,照见她鬓角的白玉兰——那花上沾着的,竟是丹砂的红。

“当啷”。

丹房方向传来铜鼎倒地的巨响。

陈道人骂骂咧咧的声音响起:“哪个不长眼的碰了丹炉!”

宇文夫人的绣鞋尖顿了顿,转身往丹房走。

李琳趁机拽着王小七爬出床底,躲进院角的柴堆里。

月光下,她看见宇文夫人的背影消失在丹房门口,听见她压低的声音:“丹炉坏了?那我的三倍量...”

柴枝刺得李琳后背生疼。

她摸出怀里的银簪,在掌心刻下“初十、北城门、宇文”几个字——这是给李谌的密信。

风卷着丹房的硫磺味扑过来,她望着宇文夫人的身影,忽然想起太医院里那些疯癫的贵族:他们总说看见飞天,看见佛国,却不知自己早成了别人手里的提线木偶。

丹房的烛火突然大亮,宇文夫人的影子被投在墙上,像团张牙舞爪的火。

李琳屏住呼吸,看着陈道人从丹炉里掏出个锦盒,月光照在盒盖上的拜火纹上,与宇文夫人鬓角的白玉兰重叠在一起——那是祆教的圣火,也是吞噬人心的毒焰。

“这一次,我要双倍的...”

宇文夫人的声音混着丹炉的轰鸣,像根细针戳进李琳耳中。

她攥紧手里的银簪,指节泛白——初十的北城门,她必须赶在陈道人送货前截住那车毒药,更要弄明白,宇文夫人要这么多五石散,究竟是为了给谁“提神”。

柴堆后的阴影里,李琳的目光落在丹炉上。

炉口的火星子窜起来,在夜空中划出金红的弧线,像极了她第一次见到李谌时,玄甲卫腰间的火纹——那是守护的火,还是吞噬的火?

丹房里传来陈道人的谄笑:“夫人放心,三倍的量,明早就能起炉。”

李琳摸了摸藏在袖中的账册碎片,上面“祆教”“祭典”“毒发”的字迹在月光下忽隐忽现。

她突然想起胡商说过的祆教祭典——每到月中,教徒会在祭坛前焚烧香料,让烟雾入鼻,与神沟通。

“道长?”王小七的低语带着颤音,“咱们...咱们怎么办?”

李琳望着丹房里晃动的两个影子,眼底的冷意像结了冰的河水。

她摸出怀里的丝帕,上面给李谌的密信己经干了,字迹清晰如刀:“初十北城门,截五石散,查宇文府。”

“等陈道人去丹房看火,”她低声说,“你从狗洞钻出去,把香囊交给老张头。”她顿了顿,指尖抚过王小七发顶的碎发,“记住,你只是个买甘草的药童,什么都不知道。”

院外的更夫敲响了西更梆子。

李琳望着宇文夫人的背影,听见她轻声说:“切记,丹方里的曼陀罗要挑最毒的。”

柴堆后的阴影里,李琳的手指无意识地着银簪,金属凉意顺着掌心漫上来。

她望着丹炉里跳动的火焰,忽然想起现代急诊科的抢救室——那时她总说“治病要治根”,此刻才明白,这五石散的根,早己扎进了最尊贵的那片土壤里。

丹房的门“吱呀”一声关上了。

李琳猫着腰溜到窗下,透过糊着薄纸的窗缝,看见宇文夫人正把锦盒塞进袖中,腕间的翡翠镯子在烛火下泛着幽绿的光——那是先皇赐的“忠节”信物,此刻却映着锦盒上的拜火纹,像极了某种扭曲的图腾。

“明晚子时,我让护院开后门。”陈道人的声音压得极低,“夫人亲自来取。”

李琳的呼吸一滞。

她退到柴堆后,摸出怀里的银簪在砖墙上划了道印子——这是给李谌的暗号。

夜风卷着丹砂的腥气扑过来,她望着宇文夫人离去的背影,忽然想起太医院档案里的记录:近半年来,京中贵族暴毙者激增,死前都有“见飞天、闻仙乐”的疯癫症状。

“道长?”王小七扯了扯她的道袍,“我...我这就走?”

李琳低头,看见少年眼底的恐惧里还闪着光——那是信任的光。

她揉了揉他的头发,把半块炊饼塞进他手里:“吃完再走,别让人瞧出饿相。”

王小七咬了口炊饼,碎屑掉在道袍上。

他猫着腰往狗洞挪,影子被月光拉得老长,像根细细的线,要把这炼丹坊的秘密,牵到京城的另一端去。

李琳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墙根,转身看向丹房。

烛火在窗纸上投下两个影子,陈道人和宇文夫人的轮廓重叠在一起,像两株盘根错节的毒藤。

她摸了摸袖中的账册碎片,上面“祭典”二字被月光照得发亮——下个月十五,正是祆教的火祭之日。

丹炉的轰鸣突然变大,火星子窜得更高了。

李琳躲进炼丹炉后的阴影里,能清晰听见陈道人的声音:“夫人放心,这丹方里的曼陀罗,够那些老东西...嗨,够他们见着真佛了。”

宇文夫人轻笑一声,声音像浸了蜜的刀:“佛?他们要见的,是能让皇帝听话的神。”

李琳的脊背瞬间绷首。

她屏住呼吸,看着宇文夫人的影子举起锦盒,在丹炉前拜了三拜——那是祆教的火祭仪式。

炉口的火焰突然窜高,映得她鬓角的白玉兰泛着妖异的红,像滴凝在鬓边的血。

“明晚子时,”宇文夫人的声音里带着某种癫狂的雀跃,“等这炉丹成了,皇帝就该明白...谁才是真正护着他的人。”

李琳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几乎要渗出血来。

她望着丹炉里翻涌的火焰,终于明白这五石散的毒,从来都不是要人命的毒——是要人心的毒。

那些贵族跪在佛前装虔诚,皇帝以为他们真心拥护改革,却不知他们的虔诚,全是这炉丹火里烧出来的幻梦。

丹房外的更夫敲响了五更梆子。

李琳缩在阴影里,看着宇文夫人整理好衣襟,鬓角的白玉兰重新变得素净。

她推开丹房的门,月光下,那玉牌上的“忠节”二字闪着冷光,与她袖中锦盒的拜火纹,在地上投下两个交叠的影子。

“陈先生,”宇文夫人的声音又恢复了贵夫人的端庄,“明晚子时,我让管家来取。”

陈道人哈着腰送她出门,影子在青石板上弯成虾米。

李琳望着他转身时腰间晃动的暗铜葫芦,忽然想起第一次见他时,葫芦上的拜火纹里沾着丹砂——原来从一开始,这炉丹火里烧的,就不是什么长生药,是一场要烧穿北魏朝堂的大火。

李琳摸出怀里的银簪,在掌心又刻了一笔:“宇文谋逆,火祭为号。”

丹炉的轰鸣还在继续,火星子仍在夜空中炸开。

李琳望着宇文夫人离去的方向,听见自己心跳如鼓——明晚子时,她必须拿到那炉三倍量的五石散,更要让李谌知道,这看似虔诚的老夫人,才是藏在孝文帝改革背后的那把毒刀。

柴堆后的阴影里,李琳的目光落在丹炉上。

炉口的火焰映着她的脸,把眼底的冷意烧得更烈。

她摸了摸藏在道袍里的账册碎片,突然想起现代急诊科的急救灯——那时的光要救人,此刻的光,要撕开这层裹着毒的糖衣。

丹房里,陈道人开始重新摆弄丹炉。

李琳趁机溜回厢房,把账册原样塞回木柜。

她坐在床沿,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突然笑了——宇文夫人以为自己在玩一场猫鼠游戏,却不知,她李琳,从来都不是任人拿捏的鼠。

“吱呀”一声,房门被推开。

王小七的脑袋探进来,脸上沾着泥,眼里闪着光:“道长,老张头说‘药引子甜的’,他明早会让货郎带信!”

李琳扯过被子盖住烛火,月光下,她的笑容像把淬了毒的刀:“好,那咱们明晚,就等着看这炉丹火,能烧出什么妖魔鬼怪。”

窗外,丹炉的火星子仍在夜空中跳跃,像极了即将燎原的星火。

李琳望着那簇火,摸了摸藏在袖中的密信,忽然想起李谌说过的话:“这世道最毒的不是刀,是人心。”

此刻她终于明白,要破这九重天的桎梏,不仅要用医道救人,更要用医道,撕开这层裹着虔诚与忠节的毒壳。

丹房里传来陈道人拉风箱的声音,“呼嗒呼嗒”,像极了某种倒计时。

李琳望着东方渐白的天色,把银簪别回发间——这一次,她要让所有藏在火里的鬼,都见一见天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