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影堂中,张九龄将新制的梧桐西胡放在桌上,仔细地向弟子们讲解着它的制作工艺。
“这梧桐西胡的琴杆需取立冬后第七日的雷击木,这其中大有讲究。立冬后第七日,正是天地阴阳交替最为微妙之时,此时的雷击木吸纳了天地间的奇异力量。而年轮要合周天之数,也就是三百六十圈,象征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弟子们围在一旁,听得入神。张九龄拿起琴杆,指着上面的纹理说道:“你们看,这雷击木的纹理就如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一道纹路都蕴含着独特的气息。”
“蟒皮须用端午正午采的艾草灰硝制,这艾草在端午正午时,阳气最盛,具有辟邪驱鬼的作用。用它的灰硝制蟒皮,不仅能让蟒皮更加坚韧,还能保留蛇眼处的鳞片作共鸣腔。”张九龄轻轻抚摸着琴筒上的蟒皮,继续说道,“这共鸣腔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音箱,能将琴音放大,让声音更加洪亮动听。”
“琴轴暗刻二十八宿方位,转调时对应星宿移位。”说着,张九龄转动琴轴,演示给弟子们看。“当我们转动琴轴时,就仿佛是在操控着天上的星宿,让它们按照我们的意愿排列组合。不同的星宿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琴音效果,这也是梧桐西胡的独特之处。”
弟子们纷纷点头,对这精妙的制作工艺赞叹不己。他们知道,每一把梧桐西胡都是九影堂匠人们心血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非遗技艺。
在关帝庙的愿影仪式上,张九龄向众人展示了愿影仪式的独特之处。
“开戏前要用海盐在影窗画避水符,这是为了防止海雾晕染颜料。”张九龄拿着海盐,在影窗上认真地画着避水符。那符画得线条流畅,神秘莫测,仿佛蕴含着某种神奇的力量。“海雾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如果不加以防范,很容易让影窗上的颜料模糊不清,影响演出效果。而这避水符,就能在影窗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挡海雾的侵蚀。”
“唱《镇魂歌》时必须赤脚踏地,通过足跟震动传导声波。”说着,张九龄脱掉鞋子,赤脚踏在冰冷的地面上。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唱起《镇魂歌》。歌声低沉而悠扬,通过足跟的震动,将声波传导到地面,再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这样做能让歌声更加雄浑有力,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与大地的力量相融合,增强仪式的效果。”
“油灯爆燃时需立即撒朱砂粉,形成‘血雾幕’增强影人灵性。”就在这时,戏台两侧的海豹油灯突然爆燃起来。张九龄眼疾手快,迅速撒出朱砂粉。朱砂粉在空中飞扬,形成一片红色的雾气,将影人笼罩在其中。“这‘血雾幕’能让影人吸收朱砂的阳气,变得更加灵动有神。在表演时,影人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能更好地展现出故事的情节和情感。”
众人看着这神奇的愿影仪式,都不禁感叹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个仪式环节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到九影堂后,张九龄拿出那些用阵亡将士血染的影人,向弟子们讲解影人血饲秘法。
“阵亡将士的鲜血要混入渤海湾初雪融水,这渤海湾初雪融水纯净无暇,蕴含着天地间的灵气。将鲜血与融水混合,能让影人吸收到更加纯净的力量。”张九龄小心地将鲜血和融水倒入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
“雕刻战将影人时必须口含铁砂,保持金戈之气。”说着,张九龄拿起一把刻刀,开始雕刻影人。他口中含着铁砂,每一刀都刻得刚劲有力。“铁砂能让我们在雕刻时保持一种坚毅的气质,也能让影人蕴含着金戈铁马的气息。这样雕刻出来的影人,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战将的英勇和威严。”
“染血影人需在冬至日正午暴晒,吸收阳气镇邪。”冬至日,阳光明媚。张九龄将染血影人放在阳光下暴晒。“冬至日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让影人在这个时候暴晒,能让它们吸收到充足的阳气,驱散身上的邪气。”
弟子们认真地听着,学习着这独特的影人血饲秘法。他们知道,这些秘法是九影堂传承了数百年的宝贵财富,需要他们用心去守护和传承。
在九影堂的密室中,张九龄将杨六郎枪头的琥珀取出,放在灯下仔细观察。那片万历八年的辽东湾海图在琥珀中清晰可见,仿佛是一幅古老的画卷,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这海图或许隐藏着什么重要的秘密。”张九龄心中暗自思索。他知道,这海图可能与辽东湾的历史和未来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