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
读书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读书日记 > 第14章 你想告别无效“强势”吗?

第14章 你想告别无效“强势”吗?

加入书架
书名:
读书日记
作者:
浩炜
本章字数:
3166
更新时间:
2025-05-16

刚升任领导的李姐最近愁眉不展:

下属表面应承,实际却阳奉阴违,布置任务总要讨价还价;跨部门协作时,自家团队总被“欺负”;一遇突发状况,众人就眼巴巴等着她拿主意。

她照着网上的“经验”,试图用强势树立威信,结果团队反而离心离德。问题究竟出在哪?

纵观曾国藩的治军之道,研究任正非、张一鸣的管理心法,会发现真正的管理智慧,绝不是摆架子、甩脸色。今天就为你拆解5条实用生存法则,助你避开90%新晋领导都会踩的坑。

1. 指明方向时,强势不是独断,而是做团队的导航仪

很多新领导容易陷入误区,刚上任就急于烧“三把火”,拍脑袋制定KPI。殊不知,最高级的领导艺术,是在关键时刻能给出清晰可行的解决方案。

当年,面对敌军的大规模进攻,某地军民人心惶惶。但决策者没有慌乱,而是带着团队灵活周旋,甚至故意给敌人留下误导性线索。事后复盘时,他强调:“没有明确方向,人心就会涣散;拿不出办法,再高涨的热情也会冷却。”

美团创始人王兴在千团大战时期,每天只睡4小时,却从不单纯给下属下死命令。他带领核心团队制定“T型战略地图”,横向稳住现金流业务,纵向全力开拓外卖新赛道。

行动公式:在团队迷茫时,遵循“3个70%法则”——收集70%的信息,制定70%完整的方案,预留30%的弹性调整空间。

2. 执行遇阻时,强势不是斥责,而是扫清障碍

有个真实案例:某创业公司CTO发现代码漏洞后大发雷霆,怒吼“这种低级错误都犯,不想干就滚!”结果三个月后,核心工程师集体离职。

从心理学角度看,团队执行力差,本质是存在“不愿干、不会干、不敢干”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参考以下思路:

- 破除“不愿干”:战争时期,有炊事员问“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仗?”指挥官回答:“打完这仗,你家就能分到驴!”此后,这位炊事员带着炊事班冒着枪林弹雨保障后勤。

- 解决“不会干”:任正非要求高管必须善于把复杂的技术原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表达,比如将5G技术解释为“比4G快20倍” 。

- 消除“不敢干”:字节跳动允许基层员工发起“龙卷风会议”,只要有理有据,就可以首接推翻总监的决策。

3. 争取利益时,强势不是争吵,而是成为团队的坚实后盾

曾国藩早期曾因过于谦让,打赢胜仗后总把功劳让给同僚,结果导致湘军猛将鲍超带着精锐转投他人。后来,他才明白“高尚的道德标准可以用来要求自己,但不能苛责他人”。

阿里一位P9主管,在财务部卡预算时,没有选择争吵,而是带着详细的数据模型找到CFO:“给我200万试点,半年内转化率提升15%——做不到我离职。”

沟通话术模板:先共情“理解公司难处”,再表明底线“这是我的要求”,最后给出双赢方案。

4. 价值观冲突时,强势不是专断,而是做原则的捍卫者

哈佛商学院的调研显示,对触碰底线行为妥协的领导,团队舞弊率会增加4倍。

当发现采购吃回扣,不妨学学京东的“三光政策”:彻查、重罚、公开通报;遭遇职场PUA,在守住业绩红线的前提下,允许一定的灵活处理。面对不理解的下属,可以明确表示:“这不是针对你,是制度在保护所有人。”

5. 最致命的误区:把团队养成“巨婴”

某互联网大厂总监每天工作16小时,下属却准时下班打游戏。究其原因,在于他犯了三重错:开会时首接说“按我的方案做就行”,剥夺下属思考权;下属求助时首接给答案,扼杀成长空间;出问题后自己熬夜补救,助长依赖心理。

正确做法:

- 布置任务时说:“你先提三个方案,我们再讨论” ;

- 检查进度时,要求下属带着解决方案来汇报;

- 对外强势维护团队,对内再复盘追责。

真正优秀的领导,是深夜改方案时亮着的那盏灯,是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的坚定,更是下属受委屈时那句“这个责任我来扛”! 管理的主动权,不是靠威压抢来的,而是要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凝聚人心,用担当铸就团队的铠甲。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