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官学的泮池倒映着碧蓝如洗的天空,池边的桂树正绽放着碎金般的花朵,香气随风飘进乐舞肄习的杏坛。诸葛瞻身着青色襕衫,腰间别着父亲遗留的玉珏,站在庑廊下,看着太学生们在庭院中排列阵型。三十六名舞者手持羽籥,衣袂上绣着日月星辰纹样,在阳光下宛如流动的银河。
“校尉,这《大武》之舞的阵型,是否太过保守?”太学乐官李延年皱眉看着手中的竹简,“按《周礼》记载,舞者当以干戚为仗,可如今用羽籥,怕是失了武舞的威严。”
诸葛瞻望着舞者们轻盈的动作,想起七年前在武候祠看到的《出师表》石刻,上面记载着父亲曾以《武舞》演练战阵。“李博士可知,”他伸手接过一支羽籥,竹制的籥管还带着新削的清香,“当年丞相在南中,曾让士卒以舞阵惑敌。如今我们用羽籥,看似文弱,实则暗含八阵图的变化。”他随意挥动羽籥,舞者们竟下意识地随他动作调整队列,形成一个松散的防御阵型。
李延年恍然大悟,抚掌笑道:“原来如此!这羽籥之舞,竟可兼修文德与武备。妙哉!”他转身对舞者们下令,“全体注意,听诸葛校尉口令,演练‘风后握奇阵’!”
舞者们应声变换阵型,羽籥翻飞出青碧的波浪,忽然分成两队,如阴阳鱼般旋转。诸葛瞻看着他们的动作,心中却想起汉中演武时的骑兵阵型,两者虽一柔一刚,却都讲究“奇正相生”。正沉思间,忽闻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亲卫策马驰入院中,带来一封密报。
“陇右急报,郭淮部动向异常。”亲卫低声道,“姜维将军请求火速增援。”
诸葛瞻捏紧密报,目光扫过正在演练的舞者。羽籥的沙沙声与远处传来的编钟声交织,忽然让他想起太学工坊改良的连弩声。“回复姜将军,”他沉声道,“让飞骑营按计划袭扰陈仓道,我随后便到。”
话音未落,一名身着胡服的少女闯入庭院,腰间悬挂的铜铃叮当作响。“诸葛校尉!”她正是南中归附的夷族少女阿依,发间插着孔雀翎,“我们夷族的铜鼓舞己练熟,能否与汉家乐舞同场表演?”
李延年皱眉欲言,诸葛瞻却抬手阻止。他望着阿依眼中的期待,想起建宁盟誓时的铜鼓声,点头道:“为何不可?汉夷本为一家,乐舞自然可以交融。”他转向李延年,“博士可曾见过南中的铜鼓?那鼓声如雷霆,正可与编钟相和,壮我军威。”
李延年虽仍有疑虑,却也不再反对。阿依欢呼一声,拍手示意,几名夷族少年抬着铜鼓进入庭院。那铜鼓首径丈余,鼓面的太阳纹与汉家的云雷纹交相辉映,边缘铸着十二只立体蛙形浮雕,栩栩如生。
“这铜鼓,”阿依轻轻敲击鼓面,深沉的声响震得泮池水面泛起涟漪,“在我们族中,既是祭器,也是战鼓。战时敲击,可传讯十里。”
诸葛瞻心中一动,忽然想起太学工坊研制的声波报警器。若将铜鼓的传音之效与烽燧结合,岂不是更高效的警报体系?他正要开口,却见刘禅在宦官的陪同下步入庭院,身后跟着张皇后的兄长张绍。
“子思,”刘禅身着常服,面上带着少见的轻松,“朕听说官学在演练新舞,特来一睹风采。”他目光落在铜鼓上,“这是南中孟获进贡的铜鼓吧?果然气派。”
诸葛瞻行礼道:“陛下明鉴。此鼓不仅可用于乐舞,更可传讯预警,是难得的神器。”他顿了顿,指向正在调整阵型的舞者,“今日演练的《文武合舞》,融合汉夷之长,正象征我蜀汉万国来朝的气象。”
刘禅微笑点头,张绍却面露不屑:“不过是些舞文弄墨的把戏,怎比得上战场上的真刀真枪?”
诸葛瞻淡淡道:“当年周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士气大振。乐舞者,所以正民心,齐士志。若能将乐舞之阵型用于战阵,必能事半功倍。”他挥手示意,舞者们再次变换阵型,羽籥与铜鼓相和,竟隐隐透出金戈铁马的气势。
刘禅看得入神,忽然拍掌叫好:“子思果然胸有丘壑!这舞阵若用于阅兵,定能让曹魏小儿胆寒。”他转头对张绍,“明日朝会,可让太常寺将此舞定为国家大礼之舞。”
张绍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领命。此时,阿依带着夷族舞者开始表演铜鼓舞,他们赤脚拍打地面,腰间的银饰与铜铃共振,发出清脆的节奏。汉家舞者则持羽籥穿插其间,如白云缭绕青山,刚柔相济,看得众人目不转睛。
一曲终了,刘禅龙颜大悦,命人赏赐舞者美酒佳肴。诸葛瞻却借机向刘禅禀明陇右军情,请求前往支援。刘禅虽不舍,但也知道军情紧急,只得准奏,并命张绍调拨粮草器械,随诸葛瞻一同前往。
黄昏时分,诸葛瞻离开官学,路过太学工坊时,见李恪正带着工匠们改良铜鼓。“校尉,”李恪兴奋地展示新制的铜鼓支架,“我们在鼓身加装了铜环,可调节音高。若用于警报,不同音调可传递不同信息。”
诸葛瞻点头赞许,想起阿依的话:“铜鼓传讯,加上烽燧火光,陇右的警报体系便可覆盖全境。李匠师,速将此设计传给陇右各寨,务必在秋收前完成部署。”
夜幕降临,成都官学的灯火次第亮起。诸葛瞻翻身上马,回望官学的飞檐,乐舞的余韵似乎还在空气中回荡。他知道,这一场乐舞肄习,不仅是文化的交融,更是蜀汉国力的展示。当乐舞中的阵型化作战场上的杀招,当铜鼓的声响成为克敌的号角,父亲的理想,或许真的不再遥远。
“校尉,”亲卫递来铠甲,“是否即刻出发?”
诸葛瞻抚摸着青釭剑鞘,想起白天看到的舞者们眼中的光芒。“等一等,”他转身望向官学,“让乐舞队准备一下,随我们一同前往汉中。或许,在某个关键时刻,他们的羽籥和铜鼓,会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秋风渐起,桂花香中夹杂着一丝硝烟的气息。诸葛瞻戴上头盔,任由夜风拂过面颊。他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刀光剑影的战场,但身后,是日益强盛的蜀汉,是民心所向的乐舞之声。而这,正是他为之奋斗的理由。
马蹄声打破夜的寂静,诸葛瞻率领着队伍向汉中疾驰而去。身后的成都官学,乐舞的灯火依旧明亮,如同永不熄灭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