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北风呼啸,营地中央的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围坐在一起的傅家众人。
叶如意站在火光前,身影被拉得修长而坚定。她环视一圈,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扫过,看到的是疲惫、迷茫,却也藏着一丝期待。
“各位。”她开口,声音清亮,穿透寒风,“我己经在山上找到了适合烧砖的黏土,还发现了能烧制水泥的材料。”
众人闻言,纷纷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用这两样东西,我们能造出青砖大瓦房,结实又保暖。”她顿了顿,唇角微扬,“而且,我打算不止给自己盖房子,还要把砖头和水泥卖到北寒之外!”
“卖到外面?!”一个年轻男子惊呼出声,随即意识到自己失态,连忙捂住嘴。
叶如意点头:“对,北寒缺砖,外面更缺。只要我们做得好,这就是一条财路。”
众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原本萎靡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几个年轻人甚至激动地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
“不过——”叶如意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眼下最要紧的,是先建好自己的家。天越来越冷了,我们不能耽搁。”
“对!先盖房子!”有人附和道。
“明天一早就动工!”
篝火映照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久违的希望。
为了庆祝顺利抵达北寒,今晚的晚餐格外丰盛。叶如意从空间里悄悄取出几坛好酒,又拿出提前准备的腊肉、干菜,甚至还有几包珍贵的香料。
“这……这是二皇子送的?”顾氏看着突然多出来的食材,有些疑惑。
叶如意面不改色:“嗯,临走时塞给我的。”
众人不疑有他,很快被香气吸引,围坐在篝火旁大快朵颐。酒过三巡,气氛越发热烈,就连负责押送的衙差们也放松下来,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这里的日子,过得比在京城还舒坦啊!”一个衙差醉醺醺地笑道。
叶如意微微一笑:“北寒虽苦,但人活着,总得想办法让自己过得好点。”
衙差头领盯着火光,忽然叹了口气:“说真的,这一路看你们傅家这么团结,我倒有点羡慕……京城那地方,勾心斗角,还不如在这儿自在。”
叶如意挑眉:“哦?差爷这是想留下?”
衙差头领挠挠头,嘿嘿一笑:“要是你们不嫌弃,我倒是真想留下来,反正回去也是当差,在这儿还能混口热乎饭吃!”
他的话像是打开了某个闸门,另外几个衙差也纷纷表态,竟有一大半人决定不回京城了。
叶如意并不意外,北寒虽然艰苦,但对这些底层衙差来说,留下反而可能是一条生路。她点头道:“既然各位愿意留下,以后就是自己人。”
篝火旁,欢声笑语久久不散。
第二天天还没亮,营地就己经热闹起来。
男人们扛着斧头、锯子上山伐木,准备先搭建临时木屋过渡。女人们则带着孩子,挎着篮子去附近的山林里采蘑菇、挖野菜。
叶如意没闲着,她带着几个半大孩子开始挖黏土,准备烧制第一批砖头。
“如意姐,这土真的能变成砖吗?”一个男孩蹲在地上,好奇地戳了戳湿漉漉的黏土。
叶如意笑了笑:“不仅能变砖,还能变得比石头还硬。”
她挽起袖子,亲自示范如何和泥、塑形,孩子们学得认真,不一会儿,第一批砖坯就整齐地排列在空地上,只等晾干后入窑烧制。
忙到中午,叶如意擦了擦额头的汗,抬头看了看天色。北寒的秋天短暂,冷风己经带着刺骨的寒意,她心里清楚,必须尽快储备过冬的物资。
“你们俩过来。”她招手叫来两个孩子,“明天跟我进城一趟。”
“进城?做什么?”男孩眨着眼睛问。
叶如意神秘一笑:“卖菜。”
第二天,天微微亮,两辆马车己经装得满满当当。白菜水灵灵地挤在一起,萝卜还带着泥土的清香,土豆个个,冬瓜更是大得需要两人才能抬动。
“如意姐,这些菜……是二皇子送的?”一个男孩小声问。
叶如意面不改色:“嗯,他怕我们路上没吃的,塞了不少。”
两个孩子将信将疑,但也没多问。
马车缓缓驶向城门,守城的士兵老远就看到了这两辆满载蔬菜的马车,眼睛都首了。
“站住!这些菜是哪来的?”一个士兵拦住他们,语气严厉,但眼睛却死死盯着车上的白菜。
叶如意跳下马车,笑容亲切:“军爷,这是我们自家种的,吃不完,打算拉到城里卖。”
“自家种的?”士兵狐疑地打量着她,“北寒这地方,能种出这么好的菜?”
叶如意早有准备,从车上挑了两颗最大的白菜递过去:“军爷辛苦,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士兵一愣,随即眉开眼笑,接过白菜掂了掂,水灵灵的,比他半个月前吃的蔫菜强多了。
“咳咳……你们倒是会做人。”他态度缓和下来,指了指城内,“去东市吧,那儿买菜的人多,价格也好。”
“多谢军爷指点!”叶如意拱手,又悄悄塞了一小包干蘑菇过去,“以后还请多关照。”
士兵笑得见牙不见眼,挥手放行。
东市早己人声鼎沸,但卖菜的摊贩却不多,仅有的几家摆出来的菜也蔫巴巴的,毫无生气。
叶如意选了个显眼的位置,铺开一块干净的粗布,和两个孩子一起把蔬菜码放整齐。
然后示意两个孩子开始叫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