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香院的枯梅终于开了三两朵,淡红的花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晚宁站在梅树下,指尖轻触那细弱的花枝。孙嬷嬷说这株梅树己有二十年没开花了,如今突然绽放,怕是不祥之兆。晚宁却不以为然,她数了数花苞,一共七个,藏在干枯的枝桠间,像暗夜里的几点星火。
"才人小主,"小顺子小跑过来,手里捧着个粗瓷碗,"奴才从尚膳监讨了些热水来。"
晚宁接过碗,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自从上次沈姑姑给的药粉后,她每日都会用热水冲泡一小撮,那苦涩的清香能让她保持头脑清醒。
"今日尚膳监怎么肯给热水了?"晚宁轻声问。
小顺子咧嘴一笑:"奴才跟管灶的小太监说,才人小主答应给他绣个荷包。"
晚宁挑眉。她从未许过这样的承诺,但小顺子的机灵让她暗自赞许。回到屋内,她从箱底取出一块素绢,三两下就绣好了一个简单的竹纹荷包。针脚细密,竹叶栩栩如生。
"拿去吧。"晚宁将荷包递给小顺子,"顺便问问,尚膳监每日几时倾倒厨余?"
小顺子一愣:"约莫酉时三刻。才人小主问这个做什么?"
晚宁但笑不语。酉时二刻,她带着小顺子来到寒香院后墙。这里有个不起眼的小洞,被杂草掩盖。不一会儿,两个小太监推着泔水车经过,将一桶桶厨余倒入墙外的沟渠。
"看见了吗?"晚宁指着其中一桶,"那里面有好东西。"
小顺子瞪大眼睛。泔水桶里浮着几根完整的菜心,还有半只没动过的烧鸡。晚宁从袖中取出几个铜钱,递给小顺子:"明日这时,你在这里等着。"
次日同一时间,小顺子带回了一包用荷叶裹着的食物——几块完整的糕点,两根新鲜的胡萝卜,甚至还有一小块火腿。晚宁将火腿切成薄片,和胡萝卜一起炖了锅汤,分给孙嬷嬷和小顺子。
"才人小主怎么知道..."小顺子狼吞虎咽间不忘发问。
"尚膳监的规矩,"晚宁小口啜饮着热汤,"凡是主子们没动过的菜,一律倒掉。那些小太监偷偷留下好的,转手卖给宫外的酒楼。"
孙嬷嬷恍然大悟:"老奴听说御膳房的剩菜能卖不少钱呢!"
从那天起,寒香院的伙食改善了不少。晚宁用简单的绣品换取小太监们的"孝敬",偶尔还能得到些时令水果。她将多余的食材晒干储存,渐渐有了个小粮仓。
一日清晨,晚宁在整理晒干的蘑菇时,发现墙角有个蚁穴。蚂蚁排成长队,搬运着不知从哪找来的粮食。她顺着蚁群的方向找去,在院墙缝隙中发现了几粒散落的黍米。
"小顺子,"晚宁唤来小太监,"这附近可有粮仓?"
小顺子想了想:"往东走半里,是尚食局的备用粮仓。不过那里常年上锁..."
晚宁若有所思。当晚,她让小顺子带路,来到粮仓附近。果然,仓底的木板年久失修,有几处缝隙,不时有米粒漏出。晚宁蹲下身,用帕子小心地接住漏下的粮食。
"才人小主,"小顺子紧张地西下张望,"这要是被发现了..."
"我们一不偷二不抢,"晚宁平静地说,"只是捡些漏出来的罢了。"
从此,每隔几日,晚宁就会来粮仓附近"捡漏"。虽然每次只有一小把,但积少成多。她还发现仓后有几株野生的荠菜和蒲公英,也都采回来晒干备用。
寒香院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晚宁用攒下的食材,偶尔能煮一锅像样的汤。孙嬷嬷的气色好了许多,小顺子也不再面黄肌瘦。这一切都微不足道,但晚宁知道,在这深宫之中,任何一点微小的优势都可能成为救命稻草。
腊月初八,宫里照例要熬腊八粥。晚宁从尚膳监的小太监那里换来了一些杂粮和干果,准备自己熬一锅。正当她在院中生火时,忽然听见墙外有脚步声。
"...这寒香院倒是香得很。"一个陌生的女声说。
"回宝林的话,这里住着个姜才人。"另一个声音回答,晚宁认出是尚膳监的管事太监。
晚宁手上的动作顿了顿,但很快继续搅动锅中的粥。墙外的对话声渐渐远去,只有只言片语飘进来:"...绣工不错...德妃娘娘..."
粥煮好了,晚宁盛了三碗。小顺子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烫得首吐舌头。晚宁看着他的模样,嘴角微微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