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泽的秋雨淅淅沥沥,打在樾萤旧厂的红砖墙上,溅起的水花混着楚殄血液改良的防水涂料,在墙面上洇出淡蓝色的和平鸽纹路。苏漓烃蹲在生锈的冲压机前,暗紫色眼眸映着父亲苏华用粉笔圈出的修复标记——那是1985年建厂时留下的原始划痕,如今被3D扫描成全息修复指南。
“宝宝,”江玖泠的银丝缠过他腰间,将防滑垫铺在湿滑的地面,“嬴政说这台机床的轴承得用秦代‘金膏’工艺修复。”她指尖划过机床铭牌,上面“苏华制”三个字在雨水中泛着微光,与苏漓烃后颈新生的银色绒毛产生奇异共振。
【滴——支线任务“机鸣传韵”启动】
【任务目标:复活旧厂机床并融入历史工艺】
系统提示音响起时,汉宣帝刘询正举着青铜灯靠近齿轮箱,许平君用绣着“长乐未央”的帕子擦拭零件上的油污。突然,楚殄顶着蓝色安全帽跑进来,手里捧着冒蓝光的轴承:“苏队长!哥哥用‘血雨’浇铸了新轴套!”
楚梧紧随其后,将轴套嵌入机床的瞬间,齿轮转动的声响竟化作《诗经·鹿鸣》的韵律。苏华从工具箱里摸出枚旧游标卡尺,擦了擦镜片:“烃儿,把你妈那管基因稳定剂兑进润滑油,噪音能降20分贝。”
江玖泠挑眉,银丝却卷起试剂瓶:“爸,那是给宝宝做神经修复的。”但她还是滴了两滴进油壶,刹那间,机床运转声中竟夹杂着琵琶的泛音——那是母亲凤栖梧昨夜弹奏的《和平赋》。
“听见没?”苏漓烃指着示波器,“机床振动频率和《广陵散》的宫调一致!”他想起“黄粱一梦”里躺在ICU听着机械噪音的日子,如今却能让冰冷的机床唱出诗韵。
竹楼的织锦坊里,凤时蝶正指导卫子夫操作智能纺车。“卫姐姐你看,”她调出苏华1989年的织锦设计图,“这‘止戈为武’纹样,用楚殄血液纺线能织出夜光效果。”纺车转动时,丝线竟映出嬴政刻在机床旁的秦篆。
医疗舱里,阮沐时将传感器贴在苏漓烃后颈,屏幕上金色龙形染色体与机床振动波形成共振图谱。“太神奇了,”林惜阳放大影像,“龙形染色体正在分泌金属亲和力酶,和机床的铁元素产生反应!”
李千尘在旁整理苏华的旧笔记,翻出1992年的节能草图:“长宁,你爸当年想给机床装声波减震器,现在能用楚氏兄弟的蓝色晶体实现了。”图纸边缘有苏华用钢笔写的“给烃烃攒学费”,如今字迹己被岁月晕染。
而在机床的阴影里,嬴扶苏正用秦简抄写《考工记》,楚殄的蓝色血液化作荧光墨水,在竹简上写出机床零件的现代名称。李世民与嬴政坐在操作台旁,用平板电脑比对秦代“冶铸法”与现代冶金数据,长孙皇后给卫子夫演示如何用机床废料打造成和平鸽胸针。
“哥哥,”楚殄指着竹简上的荧光字,“像苏队长写的战术指令!”
楚梧替他调整安全帽,眼神温柔:“嗯,比他在战场上写的更工整。”
黄昏时,苏漓烃靠在江玖泠肩上,看着修复后的机床开始试运转。冲压机每落下一次,就会在金属板上压出“和”字,边角料被自动加工成书签,上面刻着汉宣帝手书的“非攻”。竹楼里传来母亲的琵琶声,与机床的节奏完美契合。
“宝宝,”江玖泠的银丝拂过他后颈,“阮医生说你的基因能当机床调音器了。”
苏漓烃望着机床映出的自己——不再是那个割腕的少年,而是能让旧厂机鸣与千年诗韵共鸣的传承者。他想起父亲常说“机器是有生命的”,如今终于懂了:当历史工艺与现代科技共振,冰冷的钢铁也能唱出和平的诗。
竹楼灯亮起时,苏忆梁的画板上多了幅画:旧机床长出青铜翅膀,齿轮间缠绕着蓝色银丝,父亲的游标卡尺与嬴政的刻刀交叉成十字,母亲的琵琶弦与机床皮带共振出音符。这幅画后来挂在苏江联合公司总部,取名《机鸣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