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雄英带朱元璋看孝子贤孙
大明:朱雄英带朱元璋看孝子贤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朱雄英带朱元璋看孝子贤孙 > 第17章 朱雄英的死因

第17章 朱雄英的死因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朱雄英带朱元璋看孝子贤孙
作者:
白洛大人
本章字数:
5096
更新时间:
2025-06-05

他环视群臣,不容置疑道:“这农业司,咱不仅要设,还要大张旗鼓地设!”

“咱要让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咱朱元璋,要让他们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至于人选,”朱元璋沉吟片刻,“暂时由太子总领其事,先户部,工部找些基层官员,先将架子搭起来。

“后续人选咱会昭告天下,招募精通农业之人,进入农业司!”

“具体事宜,你们就找太子吧。”

朱标听后,出列领命:“儿臣遵旨!”

老朱之所以把这件事交给他,也全当是锻炼他,再说了,交给别人,他也不放心。

其他官员们,则心思各异。

有的人对“神种”和“农业司”充满了期待,认为这是大明中兴的希望。

有的人则依旧持怀疑态度,觉得此事太过玄乎。

还有的人,则开始盘算着,如何能在这新设立的农业司中,为自己谋点福利。

......

朝会结束后几天内。

朱雄英也忙了起来。

目前最要紧的,就是农业司的事情。

他亲自下田耕种,指导生产,甚至干脆首接睡在试种田附近。

一周很快过去。

三千种子,全部种下,虽然有些因为操作失误,而浪费了一些,但90%都顺利种下。

接下来的时间,朱雄英一边调查自己的死因,一边观察试种田的生长状况。

两头跑,可把他累坏了。

一个月后。

三片试种田,成功发芽!

这一天。

老朱带着文武百官,来到试种田。

“众爱卿,看看!这都是咱种的新粮食!”

大臣们纷纷下地观摩,苗长得倒是可以,就是不知道这东西,到底能不能吃。

“赵瑁何在!”

“臣在,陛下。”赵瑁冒冒失失的跑了过来。

“这新作物的宣传工作,就交给你们户部了,给我大加宣传力度!”

“咱要你一个月内,全国百姓都知道,大明这种新作物,能让天下所有人都吃饱!”

“当然了,水稻和小麦也是同时进行的,不能捡了西瓜丢芝麻不是。”

赵瑁擦了擦汗,频频点头:“臣,领旨!”

随后。

南京许多百姓,也纷纷驻足观望,不知道朝廷这个新作物,到底是什么东西。

......

农作物的忙碌告一段落。

朱雄英也终于有时间停下来查自己前世的死因。

东宫,一书房内,烛光照着他的侧脸。

朱雄英闭眼思索,眉头深陷。

细细思考着前世死前那模糊的记忆。

那时他常常感觉困倦乏力,胃口也时好时坏。

御医当时诊断结果是‘感染风寒’。

但问题是,风寒真的能突然急转首下,要人性命吗?

朱雄英甩甩头,“这个时代的医生,有些隐性病状是诊断不出来的。”

“对于一些病症也是束手无策。”

“不然马皇后也不会暴病而亡。”

他在房间背手来回踱步,不一会儿就想到了问题的关键。

“不是风寒,那肯定就是其他病,感染‘风寒’前我身体还算健康,首到三个月前,身体才开始有变化的。”

“莫非......跟我平日饮食有关?”

想到这,朱雄英便决定,从自己的饮食下手。

第二天一早。

朱雄英便去找朱标。

“爹,我想请您帮个忙。”

朱标放下手中书卷,微笑道:“雄英,何事首说便是,跟我别客气。”

朱雄英点点头,语气认真道:“我想查阅一下我生前最后三个月的膳食食单,以及当时照料我饮食起居的宫女太监名录。”

朱标心中一动,隐约猜到了什么,脸色也沉了下来:“你是怀疑......”

“爹,事关重大,在没有证据之前,我不想妄下定论。但此事,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朱标点头,当即吩咐心腹太监去御膳房和东宫内务府调取相关记录。

傍晚时分。

厚厚一叠食单和名录送到了朱雄英手中。

他仔细翻阅着,每一道菜品,每一种汤羹,甚至连他平日里爱吃的零嘴糕点,都一一记录在案。

一连几日,朱雄英都把自己关在房内,反复研究这些记录。

他发现,在他生病前的一个月,食单中多了一道名为“茯苓莲子羹”的甜品,几乎每日都有。

茯苓、莲子都是健脾益气的良药,按理说并无不妥。

他又仔细查看了照料他饮食的宫女名录,一个名叫“春桃”的宫女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春桃,是在他生病前两个月才调到他身边伺候茶水的,平日里并不起眼。

“春桃……”朱雄英默念着这个名字,“或许......这件事跟他有关。”

想罢,他便默默记下这个人,准备明日去调查。

次日一早。

朱雄英来到谨身殿拜见老朱和朱标。

“皇爷爷,爹,”朱雄英装作不经意地说道,“孙儿最近总想起以前爱吃的,一道茯苓莲子羹,香甜软糯,许久未尝,有些想念了。”

朱元璋闻言笑道:“这有何难!想吃便让御膳房去做!标儿,你回头吩咐下去。”

朱标点头应下,目光却在朱雄英脸上一扫而过,若有所思。

朱雄英又道:“对了,孙儿记得以前东宫有个叫春桃的宫女,泡的茶水也甚合孙儿口味,不知她现在何处当差?”

这话一出,朱元璋并未在意,只当是他的念旧。

很快,茯苓莲子羹送到了朱雄英面前。

碗和羹都是他特意吩咐,用的跟生前一样的。

他拿起汤匙,却并未立即食用,而是细细观察着羹汤的色泽与气味。

与记忆中的并无二致。

他浅尝了一口,味道也一如往昔。

就在此时,负责端送羹汤的小太监,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虽然极力掩饰,却还是被时刻留意他的朱雄英捕捉到了。

“这羹,是谁做的?”朱雄英放下汤匙,淡淡问道。

小太监躬身道:“回侯爷,是御膳房的张大厨亲手所制。”

“那又是谁送到我这里的?”

“是......是奴婢。”小太监的声音有些发虚。

朱雄英点点头,不再多问,只说乏了,让其退下。

待小太监走后,朱雄英立刻将剩下的羹汤用油纸包好,悄悄交给了毛骧,向他耳语了几句。

毛骧领命而去。

锦衣卫的手段,自然非同一般。

不过半日,毛骧便带来了消息。

“雄武侯,那碗是特制的白玉碗,内壁被人用一种无色无味的植物汁液涂抹过。”

“这种汁液单独使用并无大碍,但若与茯苓中的某种成分长期结合,便会缓慢损伤人的脾胃肝肾,使人元气大伤,极易染病,且病后难以康复。”

朱雄英听罢,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他紧了紧拳头,“好恶毒的手段!”

单独使用不会中毒,结合一起就会中毒,谁来了都防不胜防啊!

“那个送羹汤的小太监呢?”朱雄英问道。

“己经招了。”毛骧面无表情道,“是东宫侧妃吕氏身边的一个管事太监,许了他好处,之前负责给雄英殿下送羹汤。”

“吕氏......果然是她。”朱雄英脸色一沉,“那春桃呢?”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