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东宫。
朱雄英便开始着手草拟内阁的一些草书,和农业司的相关草书。
不知不觉,天暗了下来......
......
隔天一早。
朱雄英就被叫了起来去上朝。
“哈~”前往奉天殿的路上,朱雄英不停的打哈欠。
昨晚虽然十点就睡了,但也就睡了七个小时左右,还是有点困。
走进奉天殿。
朱雄英便被这精雕细琢的建筑所吸引。
雕花琢窗棂、金漆盘龙柱!
一点没夸张!
此时老朱己经坐在龙椅上,招手让他站在自己身旁。
很快。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只能听见挪动脚步的声音,没有人敢窃窃私语。
老朱调整了下坐姿,眉头深陷,带着几分倦意,重重叹了口气。
殿内本就寂静,这一声叹息,更是让大臣们心里首犯嘀咕。
陛下今天心情好像不太好?还是不要惹他为妙啊。
“咳咳......”老朱假咳两声,“咱自登基以来,宵衣旰食,未敢有一日懈怠。”
“废中书省,罢丞相,原本想将大权收归于咱一人之手,免生祸端。”
“可这每日堆积如山的奏疏,压得咱喘不过气来啊!”
这话一出,大臣们纷纷猜测,老朱这是在对他们发牢骚?
明明是你自己要废除丞相,现在知道累了?
老朱只是微微扫了一眼台下大臣的脸,就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了。
“咱知道,你们肯定是在腹诽咱自作自受,对吧?”
不知道是谁带头说:“臣等未能替陛下分忧,是臣之过也!”
随后便接二连三的开始:“臣之过也!”
老朱见卖惨起到效果,便立马又说:“哎......你们瞧瞧咱这黑眼圈,再这么下去,咱这把老骨头,怕是要撑不了几年喽!”
“若是太子也跟咱一样,估计也是个短命鬼啊。”
底下的大臣们闻言,纷纷低下头,心中却在打鼓。
陛下今天这是怎么了?往日里生龙活虎的,今日却这般示弱,怕不是又要搞什么大动作?
都是千年官场老油条,陛下有什么意图,他们大致能猜个一二。
“咱今天就想问一下各位爱卿,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咱目前的困境?”
话音刚落。
百官便开始窃窃私语讨论起来。
几分钟后。
大臣们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要帮陛下,那肯定要拿走权力来处理政务,这就触及老朱的逆鳞了,这谁敢提啊?
老朱扫视一圈,发现没人上前,幽幽开口:“既然没人有啥好建议,那咱这里有个好办法。”
这话一出,大臣们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眼。
“咱的雄武侯,给咱出了个绝妙的主意!设立‘内阁’,辅佐咱处理政务!”
内阁?!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臣们猜测老朱肯定要搞幺蛾子,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反对再说。
因为你也不知道,这个新东西,是否会损失自己的利益。
“内阁是何物?”
“不知啊,没听说过。”
“听这话意思,是要恢复丞相之权?”
“如果要恢复丞相之权,那陛下为何要废掉丞相呢?”
大臣们议论纷纷,脸上都写满了惊讶和不解。
“肃静!”袁凯厉声一喝,场面瞬间安静下来。
他年过半百,满头白发,是朝中的老臣。
袁凯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臣愚钝,自古以来,朝廷中枢,或为三公九卿,或为中书门下。”
“这内阁二字,臣遍览史书,未曾得见。”
“敢问陛下,此内阁是何等建制?其权责又在何处?若贸然设立,恐与祖制不合,引人非议啊!”
袁凯一开口,立刻得到了不少老臣的附和。
他们最重规矩,讲究凡事有章可循。这凭空冒出来的内阁,显然触动了他们的规矩。
这时,礼部尚书牛瑄也站了出来。他是个典型的守旧派,最讲究名分纲常。
“陛下!”牛瑄拔高音量,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袁大人所言极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这内阁之名,听来便有些轻浮,若无明确品阶,无清晰职权,如何能辅佐陛下,处理政事?”
“只是怕,日后权责不明,反倒滋生混乱,贻笑大方!”
一时间,许多大臣也纷纷附和。
“陛下三思啊!”
“臣附议!”
“臣附议!”
老朱面不改色,心中却冷笑一声,这些老家伙,就知道抱着那些陈芝烂谷的规矩不放!
刚想开口,就又有人站了出来。
吏部詹徽出列拱了拱:“陛下,这内阁成员如何选拔?若是处理不当,不但不能帮陛下分忧解难,反而会成为新的祸患啊!”
他话说完,老朱并没有开口,而是等了一会儿,见没人开口后,他才说。
“众爱卿稍安勿躁。咱说的这内阁,并非要恢复丞相之权。说白了,它就是咱的‘私人秘书处’!”
“私人秘书处?”大臣们又是一阵窃窃私语,这词儿听着更新鲜了。
老朱便把朱雄英说的那些,又给百官重复了一遍。
詹徽一听品级五品,第一个崩了出来,“五品?!陛下,五品官员,在京中多如牛毛,让他们参与机要,草拟国策,这......这如何能服众?怕是地方督抚都不会将他们放在眼里!”
“服众?”老朱猛地一拍龙椅扶手,站了起来,不怒自威。
“咱的话,就是规矩!咱的眼光,就是标准!”朱元璋声如洪钟,震得大殿嗡嗡作响,“咱每日批阅奏章至三更半夜,日理万机,你们谁替咱分担过一丝一毫?”
“如今咱想找几个人帮衬一下,你们就推三阻西,百般阻挠!”
“莫非,你们是想看咱活活累死在龙椅上不成?!”
此话一出,殿内瞬间死寂。
众大臣噤若寒蝉,纷纷跪倒在地,口称:“臣等不敢!陛下息怒!”
他们知道,这件事陛下肯定己经内部定了下来,他们再反对,也无济于事,只会给自己增添麻烦。
老朱一挥衣袖,不可置否道:“此事朕意己决!不可再议!即日起,设立内阁!”
群臣没有出声,老朱这才满意点头,随后开始点名,“刘三吾何在?”
“臣......臣在。”翰林院刘三吾颤颤巍巍走了出来。
朱元璋微微点头,“刘爱卿,你德高众望,学问渊博,入阁辅佐咱,替咱把把关,正合适!”
“臣......臣惶恐!定不负陛下厚望!”刘三吾激动得老泪纵横。
他本以为自己这把年纪,也就是在翰林院养老了,没想到还有这等机遇!
“杨靖!”
“臣在!”礼部侍郎杨靖喜出望外,连忙出列。
“杨爱卿,你熟悉吏治,为人勤勉踏实,内阁的琐碎事务,就交给你多费心了!”
“臣遵旨!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杨靖说这话声音止不住的激动。
从吏部侍郎到内阁大学士,虽然品级没升,但这可是天子近臣,前途不可限量啊!
“茹太素!”
“臣......臣在。”兵部主事茹太素,万万没想到,陛下能叫到自己。
他可是经常“喷”老朱啊,老朱竟然还要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