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怡说出“我报名”三个字的时候,自己都有些恍惚。
仿佛那不是她自己的决定,而是在某种无形力量的推动下,脱口而出。
陈老师脸上立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太好了!李欣怡,我就知道你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报名表我这里还有,你填一下,明天早上交给我就行。”
她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崭新的报名表递给李欣怡。
李欣怡接过那张薄薄的纸,感觉它比昨天那张被揉成团的,又重了几分。
这一次,是责任,是期待,也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至于节目形式,”陈老师继续说道,
“既然你会写歌,原创歌曲是最好的。如果时间来不及,选一首能展现你特点的歌也可以。服装和道具方面,班费可以支持一部分,有什么困难及时跟我沟通。”
李欣怡点了点头,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
“张浩宇,”陈老师又转向他,
“既然你这么推荐李欣怡,那你在学习之余,也多帮帮她。比如节目排练的时候,给点意见什么的。”
张浩宇依旧是那副清冷的表情,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算是应下了。
李欣怡有些诧异地看了张浩宇一眼。
他竟然会答应这种“份外之事”?
而且,他刚才说听过她唱歌,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搜遍记忆,也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在他面前唱过歌。
“好了,时间不早了,你们也早点回家吧。”
陈老师交代完毕,便先行离开了。
校门口只剩下李欣怡和张浩宇。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那个……谢谢你,张浩宇。”
李欣怡率先打破了沉默。不管怎么样,他今天确实帮了她两次。
“不用。”
张浩宇的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你真的会自己写歌?”
李欣怡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嗯,写过一些,但都很粗糙,不成气候。”
“艺术节的表演很重要,”张浩宇看着她,眼神认真,
“如果你决定参加,就要全力以赴。”
“我知道。”
李欣怡抿了抿唇。她明白,一旦报名,就没有退路了。
“你什么时候……听过我唱歌?”
她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张浩宇的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移向别处,语气平淡地说道:
“去年元旦晚会,你在班级联欢上唱过一小段。可能你自己不记得了。”
李欣怡愣住了。去年元旦晚会?
她确实在班级同学的起哄下,被推上去唱了几句流行歌曲,当时紧张得手心冒汗,声音都在发抖,唱完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以为那种灾难级的表现,根本不会有人记得。
没想到……张浩宇竟然还记得?
而且,他刚才竟然用“很有潜力”来形容?
她看着张浩宇那张看不出太多情绪的脸,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感觉。
“我先走了。”
张浩宇似乎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做纠缠,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李欣怡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暮色中,握着报名表的手紧了紧。
回到家,李欣怡把自己关进房间,将那张报名表摊平在书桌上。
上面的每一个空格,都像在等待她用决心和汗水去填满。
她从床底下拖出一个积了薄薄一层灰的吉他盒,打开,露出了里面那把有些年头的木吉他。
这是她初中时央求父母买了,断断续续学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学业紧张,就渐渐荒废了。
她轻轻拨动了一下琴弦,发出略显沉闷的声响。有些生疏了。
她又翻出自己那些写满了歌词和乐谱的笔记本。
那些曾经被她视为珍宝,却又不敢轻易示人的旋律和文字,此刻在灯光下,仿佛也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全力以赴吗?”
她喃喃自语,脑海里浮现出张浩宇认真的眼神。
既然己经“被迫”走上了这条路,那就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欣怡的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她开始利用课余和晚上的时间练习吉他,重新熟悉指法和和弦。
一开始,她的手指因为生疏而有些僵硬,弹出来的声音也断断续续。
但她没有放弃,一遍遍地练习,首到指尖磨出了薄茧,琴声也渐渐变得流畅起来。
她也开始认真挑选自己要表演的歌曲。
她翻遍了自己写的那些原创作品,希望能找到一首最能代表自己心声,也最能打动人的歌。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她时常会感到沮丧,觉得自己写的歌幼稚可笑,自己的琴技也拿不出手。
好几次,她都想打退堂鼓,告诉陈老师自己不行。
但每当这个时候,赵晓棠总会及时出现,给她打气。
“欣怡,你这首新写的《微光》超好听啊!歌词也写得好棒!就用这首!”
赵晓棠戴着耳机,听着李欣怡用吉他弹唱的DEMO,激动地说道。
李欣怡有些不自信:
“真的吗?会不会太……简单了?”
“简单才纯粹啊!你的声音本来就干净,配上吉他,绝了!相信我,肯定能惊艳全场!”
赵晓棠用力地握了握她的手。
除了赵晓棠的鼓励,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关注”。
王沐晨自从那天被李欣怡用纸团砸了脸,又被张浩宇“截胡”之后,虽然没有再明目张胆地找她麻烦,但他的目光却总是有意无意地落在她身上。
那种目光很复杂,不再是单纯的戏谑和挑衅,反而带着一丝探究和……烦躁?
李欣怡能感觉到,他在观察她。
尤其是在她利用午休时间,在教室角落里抱着吉他小声练习的时候,他虽然装作在睡觉或者和别人打闹,但耳朵似乎总是竖着的。
有一次,李欣怡弹错了一个和弦,发出一声刺耳的杂音。
她懊恼地皱起眉头,却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极轻的嗤笑。
她回头,王沐晨正趴在桌子上,肩膀微微耸动。
这家伙,果然在偷听!
李欣怡有些恼火,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而张浩宇,则真的像陈老师说的那样,偶尔会“关心”一下她的进度。
比如,他会在路过她座位时,状似无意地问一句:
“歌选好了吗?”
或者在她因为一个复杂的和弦转换而苦恼时,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用他清隽的字迹写着更简洁的指法。
李欣怡对他的帮助有些意外,也有些感激。
但她总觉得,张浩宇的这种“关心”,似乎带着某种……目的性?她想不明白。
就这样,在各种复杂的情绪和或明或暗的关注下,李欣怡“被迫”地投入到了艺术节的准备中。
为了节目效果,她知道自己可能需要在形象上做一些改变。
至少,不能再像平时那样,穿着宽大的校服,扎着一丝不苟的马尾上台。
她开始在网上搜索一些适合学生表演的舞台服装,也开始对着镜子,尝试着把头发散下来,或者编一些简单的发型。
当她第一次鼓起勇气,将头发散开,穿着一件自己平时不敢穿的、略微修身的白色连衣裙,抱着吉他站在镜子前时,她自己都有些愣住了。
镜子里的女孩,眉眼清秀,气质干净,抱着吉他的样子,竟然真的有几分文艺女神的范儿。
“原来……我也可以是这个样子的。”
她喃喃自语,心中涌起一股陌生的自信。
艺术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李欣怡的准备也日渐紧张。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她要让那些曾经轻视她、嘲笑她的人看看,那个“普通”的李欣怡,也可以在舞台上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