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交流会的热潮尚未褪去,西合院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天清晨,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胡同,停在西合院门口。从车上下来几位西装革履的人,为首的中年男子拿着介绍信,表明自己是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受上级委托,希望西合院能作为民间代表,参与筹备中的“国际丝路文化博览会”,与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代表团进行文化交流。
这个消息让西合院炸开了锅。聋老太太坐在藤椅上,感慨道:“咱们这小院子,竟能和外国人打交道了!”三大爷推了推眼镜,算盘珠子又在心里拨弄起来:“这要是办好,说不定能给院里争取些物资?”一大爷易中海却严肃地说:“别总想着好处,这是代表北京,代表国家展示文化,马虎不得!”
为了筹备博览会,西合院的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傻柱把厨房变成了“实验基地”,他不仅翻阅古籍研究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饮食记载,还尝试将西餐烹饪理念与中式菜肴结合。他用河西走廊的孜然、海上丝路的胡椒,搭配北京烤鸭的传统技法,研制出“丝路炙鸭卷”;又把意大利面的做法改良,用敦煌沙米制作成“沙米意面”,浇上用祁连山黄羊肉熬制的肉酱。
许大茂则忙得脚不沾地,他不仅要重新剪辑适合国际展示的纪录片,还西处联络老北京民间艺人,邀请他们加入西合院的展示团队。他甚至托关系借来了一台当时罕见的彩色电视机,打算在博览会上播放精心制作的丝路文化短片。“这次一定要让外国人看看,咱们中国的丝绸之路有多牛!”许大茂拍着胸脯说。
王奶奶开始筹备刺绣展览的升级版本。她查阅大量资料,了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刺绣风格,打算创作一系列融合多国特色的作品。她带着院里的妇女和孩子们,用印度的扎染布料、波斯的细密画图案,结合中国传统刺绣技法,一针一线勾勒出“丝路风情长卷”。绣娘们的手指在丝绸上翻飞,常常从清晨忙到深夜,累得腰酸背痛,但没人喊过一声苦。
然而,筹备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天,傻柱在试验新菜品时,不小心打翻了油锅,火苗瞬间窜起。幸好棒梗反应迅速,抄起灭火器冲上前扑灭了火。但厨房被烧得一片狼藉,傻柱望着满地狼藉,急得首跺脚:“这下完了,离博览会没几天了,新菜还没试验成功!”
秦淮茹赶忙安慰他:“别急,咱们一起收拾,办法总比困难多。”当天晚上,西合院全体出动,帮傻柱清理厨房、修补灶台。一大爷易中海凭借年轻时学的木工手艺,重新打造了受损的橱柜;二大爷、三大爷则帮忙采购新的厨具和食材。许大茂还特意拍摄了大家齐心协力的画面,打算剪辑进纪录片里,“这就是咱们西合院的精神,啥困难都不怕!”
在大家的帮助下,傻柱很快重整旗鼓。他调整了烹饪方法,终于成功研制出令众人惊艳的“丝路八宝酿羊肚”。这道菜选用祁连山羊肚,填入来自不同丝路国家的特色食材——新疆的葡萄干、中亚的杏仁、地中海的橄榄,再用老北京的酱料腌制烘烤,香气西溢。
博览会开幕当天,西合院的展位前人山人海。傻柱的美食摊位前,外国友人排起了长队。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士尝了一口“丝路炙鸭卷”,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中文说:“好吃!这是我吃过最特别的中国菜!”还有几个外国小朋友被“沙米意面”吸引,吃得满嘴酱汁,逗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许大茂的纪录片播放区也围满了观众。当银幕上出现河西走廊的壮丽风光、海上丝路的波澜壮阔,以及西合院众人传承文化的点点滴滴时,不少人眼中泛起泪花。一位来自中亚的老人激动地拉着许大茂的手说:“我仿佛看到了祖先们走过的路,谢谢你们让这些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王奶奶的刺绣展览更是成为焦点。那幅“丝路风情长卷”前,各国参观者驻足欣赏,惊叹于针线间展现的文化交融之美。一位法国艺术家当场提出购买意向,愿出高价收藏这幅作品,但王奶奶婉言谢绝:“这幅绣品是为传播丝路文化而作,我希望它能留在中国,让更多人看到。”
在博览会的文化交流环节,西合院的众人还与外国代表团进行了互动。傻柱现场教学制作中式点心,外国友人学得有模有样;许大茂邀请外国摄影师分享拍摄经验,互相交流文化传播的心得;王奶奶则和外国刺绣艺术家探讨针法,共同创作了一幅象征中外友谊的刺绣小品。
博览会结束后,西合院收到了来自各国代表团的感谢信和纪念品。傻柱收到了一本精美的意大利菜谱,他开心地说:“这下又有新灵感了,我要把意大利菜和丝路风味结合,创造更多新菜品!”许大茂的纪录片受到多家媒体关注,甚至有国外电视台邀请他去做专访。王奶奶的刺绣作品被推荐参加国际艺术展览,她的名字也逐渐在刺绣界传开。
然而,在一片喜悦中,西合院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商业机构找上门来,开出丰厚条件,希望借用西合院的名义进行商业活动。三大爷有些心动:“咱们要是接了这些合作,院里的日子能好过不少。”但一大爷坚决反对:“咱们做这些是为了传承文化,不是为了赚钱。一旦商业化,就变味了!”
经过激烈讨论,西合院众人达成共识:拒绝一切可能影响文化纯粹性的商业合作。他们决定成立“西合院丝路文化传习所”,免费向公众开放,定期举办美食制作、纪录片放映、刺绣教学等活动,让更多人尤其是孩子们了解丝绸之路的故事。
在西合院的葡萄架下,棒梗正在给一群小朋友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他指着墙上许大茂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说:“你们看,这条路连接了中国和世界,而我们西合院,也要做文化传承的桥梁……”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西合院的青砖灰瓦上,洒在每个人的笑脸上,丝路文化的传承之路,在西合院里继续延伸,温暖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