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风云再起
四合院风云再起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四合院风云再起 > 第61章 丝路余韵中的四合院新篇

第61章 丝路余韵中的四合院新篇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风云再起
作者:
用户80550888
本章字数:
4376
更新时间:
2025-05-27

西合院因丝路文化展览声名远扬后的日子里,槐树的绿荫愈发浓密。傻柱每天天不亮就钻进厨房,案板上摊着从河西走廊带回的食谱,手里反复捣鼓着改良版的“环球炸酱面”。他把沙米磨成粉掺入面中,又用祁连山黄羊肉熬出的高汤和面,试图将丝路风味更彻底地融入老北京吃食。

这天清晨,傻柱正将敦煌九层塔碾碎拌入炸酱,突然听见院子里传来许大茂咋咋呼呼的声音:“快来看!街道办发通知了!”众人闻声围拢,只见许大茂举着张油印的纸,上面写着“社区文化交流月”活动安排,西合院因丝路展览的成功,被列为重点展示单位。

“敢情咱们这小院子要成文化据点了!”聋老太太拄着拐杖,笑得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一团。三大爷扶了扶眼镜,算盘珠子在心里打得噼啪响:“这要是办好了,说不定还能给院里谋点福利?”秦淮茹接过通知仔细看了看,提议道:“既然是文化交流,咱们不如把在河西走廊学到的手艺都亮出来?”

说干就干,西合院迅速热闹起来。傻柱在院子角落搭起临时灶台,准备开办“丝路美食课堂”;许大茂翻出所有拍摄的素材,计划在葡萄架下办露天放映周;王奶奶则找出珍藏的苏绣工具,打算教街坊们刺绣;秦淮茹带着院里的妇女,整理起艾德莱斯绸和汉服制作材料。

“柱子,你这灶台搭得不对!”一大爷易中海背着手走过来,作为院里的主事人,他对任何事都要操心。“河西走廊风沙大,灶台得挡风。”说着,他指挥棒梗、傻柱等人,用青砖和木板重新搭建了个带挡风墙的灶台。傻柱挠挠头:“还是一大爷有经验,我咋就没想到呢!”

美食课堂开课那天,胡同里的男女老少都挤到了西合院。傻柱系着印有敦煌纹样的围裙,站在灶台前像个大将军。“今儿教大家做沙米羊肉焖饼!”他一边说着,一边将腌制好的黄羊肉下锅翻炒,“这羊肉要选肥瘦相间的,先拿咱们老北京的酱爆香,再加入从河西走廊带回来的沙枣花蜜提鲜……”

围观的人群里不时发出惊叹声。许大茂举着摄影机穿梭其中,准备把这热闹场景拍成纪录片的续集。“傻柱,你这手势再帅点!”许大茂大声指挥着,气得傻柱首瞪眼:“许大茂,你别捣乱!”

王奶奶的刺绣课堂设在堂屋。她摊开《山河锦绣》双面绣,给学员们讲解针法:“这苏绣讲究‘平、齐、细、密’,而裕固族辫针绣则是粗犷豪放。咱们今儿就试着把两种风格结合起来,绣一幅‘丝路风情’。”学员里有位年轻姑娘,学得格外认真,她轻声说:“王奶奶,我想把这手艺带到厂里,教给姐妹们。”

露天放映周更是吸引了不少外院的居民。许大茂精心剪辑了新片子,除了河西走廊的见闻,还加入了西合院准备文化交流月的过程。当银幕上出现傻柱手忙脚乱做菜、王奶奶耐心教学刺绣的画面时,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有个小孩指着银幕喊:“傻柱叔比电影里的大英雄还厉害!”

然而,热闹背后也有隐忧。棒梗最近总是闷闷不乐,放学也不帮着家里干活,独自躲在屋里。秦淮茹发现后,拉着儿子谈心,才知道棒梗在学校被同学嘲笑,说他爸是“二流子”,跟着傻柱胡闹。“妈,他们说我们不务正业,就知道搞些没用的!”棒梗红着眼圈,声音带着委屈。

这件事很快在院里传开。傻柱气得要去找那些孩子理论,被一大爷拦住:“别冲动,这事得从长计议。”当晚,西合院召开了家庭会议。许大茂率先打破沉默:“咱们做这些,到底是为了啥?不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丝路文化,让日子更有意思?棒梗,叔问你,你跟着我们做这些,心里真觉得丢人吗?”

棒梗低头不说话,半晌才小声说:“我……我其实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是不想听他们乱说。”王奶奶拉过棒梗的手:“孩子,文化这东西,就像咱们院里的老槐树,看着不起眼,可根扎得深了,才能枝繁叶茂。你跟着我们见识了外面的世界,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

经过这次风波,棒梗不仅重拾热情,还主动当起了“文化小使者”。他把在西合院学到的丝路知识带到学校,给同学们讲玄奘西行的故事,说敦煌壁画的神奇。渐渐地,嘲笑他的声音少了,甚至有同学跟着他来西合院参加活动。

文化交流月开幕当天,西合院被装点得焕然一新。门口挂着傻柱用艾德莱斯绸缝制的灯笼,葡萄架上缠绕着王奶奶和绣娘们绣的丝路主题彩带。街道办刘主任亲自来剪彩,看到院里热闹的景象,竖起大拇指:“西合院这次真是给咱们社区长脸了!”

美食区里,傻柱的“丝路小吃摊”前排起长队。除了沙米羊肉焖饼,他还推出了改良版的“驼队干粮”——用杂粮和坚果制成的能量点心。有位老华侨尝过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西北流浪的日子……”

放映区的银幕前坐满了人,许大茂新剪辑的纪录片《西合院与丝路》首次公开放映。当看到自己出现在银幕上,棒梗兴奋地拽着身边的同学:“快看,那是我!”

刺绣区里,王奶奶正指导一群外国留学生刺绣。这些留学生一边笨拙地拿着绣针,一边惊叹于中国传统刺绣的精妙。其中一位金发姑娘用生硬的中文说:“原来丝绸之路上,不仅有货物的交换,更有这么美丽的文化传承!”

文化交流月结束时,西合院收到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丝路文化传承,社区和谐典范”。傻柱摸着锦旗,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咱们这小院子,真干成了大事!”许大茂则己经开始计划下一次旅程:“下回,咱们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一遭!”

夜幕降临,西合院恢复了宁静。傻柱坐在屋檐下,望着满天繁星。他想起在河西走廊时,那位敦煌诗人的诗句。如今,这句诗有了新的注解——千年驼铃未远,今日欢笑正浓,西合院的故事,成了新时代丝路文化最生动的注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