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合院在国际文化交流博览会的惊艳亮相,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项目接踵而至。其中,与英国一所知名大学的文化交流合作计划引起了西合院居民们的高度重视。这所大学希望能在西合院设立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研习中心,定期组织学生前来学习交流。
面对这个难得的机会,西合院的居民们再次团结起来,共同为迎接新的挑战做准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宿和教学场地的问题。何雨柱和棒梗商量后,决定将西合院闲置的几间厢房进行改造,按照现代居住标准进行装修,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元素。
装修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职。二大爷凭借着丰富的建筑经验,负责现场的施工指导;三大爷则仔细核算成本,严格把控预算;小当和槐花带着居民们一起挑选家具和装饰品,从古朴的木质桌椅到精美的中式屏风,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许大茂也没闲着,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系到专业的摄影师,对改造后的房间进行拍摄,制作成精美的宣传资料发给英国的合作方。
当一切准备就绪,第一批英国学生来到了西合院。这些金发碧眼的年轻人一踏入院子,就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吸引。他们好奇地抚摸着青砖灰瓦,抬头欣赏着飞檐斗拱,不停地用英语发出赞叹。
在接下来的学习交流中,西合院的居民们精心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聋老太太坐在老槐树下,讲述着西合院的历史故事,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翻译,她生动的讲述依然让学生们听得入迷。小当和槐花继续传授传统手工艺,这次不仅有剪纸和面塑,还增加了中国结的编织课程。学生们学得十分投入,尽管动作有些笨拙,但当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时,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何雨柱亲自教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教学生们包饺子、制作汤圆。在厨房里,大家围在一起,一边揉面、调馅,一边交流着中英两国的饮食差异。一位英国学生尝了自己包的饺子后,竖起大拇指说:“这是我吃过最美味的食物,中国的饮食文化太神奇了!”
除了这些课程,棒梗还利用现代科技,为学生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文化体验课。他展示了西合院的3D模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西合院中。学生们可以自由探索,了解西合院在不同年代的生活场景和文化变迁。
在与英国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西合院的居民们也收获颇丰。他们了解到了英国的文化习俗和教育方式,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有学生向三大爷介绍英国的建筑历史,还分享了他们大学的图书馆管理经验,这让三大爷深受启发,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整理和展示西合院的历史资料。
随着英国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顺利开展,西合院的文化传承工作也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何雨柱和居民们深刻认识到,他们肩负着更重大的使命,不仅要守护好西合院的传统文化,还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让西合院文化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