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将军!”
李大本事看到苏长青的出现,双眸散射出异样的目光。
激动!
兴奋!
以及终于找到组织的长松一口气。
“你是?”
苏长青看着眼前这人颇为眼熟,但一时间却也想不出这人是谁。
“报告苏将军,我是虹军长征过贵州时,加入虹军的一名战士。”
“在参加西路军的西征路上,我所在的那支虹军部队不幸被马家军的骑兵打散。”
“我的名字叫李赤水。”
听到李赤水这个名字的时候,苏长青这才恍然大悟。
李赤水!
李大本事!
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中的主角。
赤水的时候,正是虹军面临生死的一个关口。
苏长青当时跟随虹一军团某部,血战赤水,掩护总部跳出包围圈。
甚至被敌人的子弹贯穿胸口,生死一线。
那一次,他也是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神级微操”。
西次渡过赤水,在绝境中求生。
神出鬼没的运筹帷幄。
对对手的顶级心理预判。
相比较之下。
苏长青的那位校长,就远远不如了。
可以说,首长的微操完全是“神仙操作”。
而苏长青那位校长的微操,当然,也同样是“神级微操”。
不过是反向“神级微操”。
“原来是同志,同志啊!”
“李赤水同志!”
“欢迎归队。”
“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虹一纵?”
苏长青知道李大本事这人,很有本事。
这一点!
从他的外号就能看得出来。
对于有才华,而且极为忠诚之人,苏长青当然不吝啬招入麾下。
至于李大本事,他本就是西路军。
在西征过程中,被马家军击溃。
最终与部队脱离联系。
虽说与部队脱离了一段时间,但对于百丈关之战,李大本事是有所耳闻的。
所以对苏长青的敬仰不言而喻。
“李赤水!”
“愿意服从组织任何安排。”
“啪!”李大本事朝着苏长青,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苏将军!”
“这是我的大哥,清风寨大当家朱子明,这是我在清风寨的兄弟。”
“他们都是义士,劫富济贫的义士,眼下这时代,也是被逼得选择落草为寇。”
“这些兄弟都是对小鬼子恨之入骨,苏将军,我的这些兄弟们能不能跟我一起……”
李大本事用征询的目光,看向苏长青。
清风寨!
朱子明!
苏长青对此并不陌生。
在《雪豹》这部电视剧中,周卫国本该是清风寨的二当家。
不过眼下,一切似乎都乱了套。
和尚跟龙文章混一起去了。
李大本事成了清风寨的二当家。
“这个当然,我苏长青对于讲义气、打鬼子的兄弟加入虹军,都非常的欢迎。”
“朱大当家的,你愿不愿意带着清风寨的兄弟们,加入我们虹一纵?”
“以后,我们一起打鬼子?”
朱子明此人极为讲义气,兼之李大本事对苏长青的崇拜,以及这一战中虹一纵所展现出来的惊人战斗力。
更是彻底令朱子明折服。
“苏将军邀请,实在是荣幸之至。”
“清风寨,愿意加入虹一纵。”
“以后,跟着苏将军一起打鬼子!”朱子明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哈哈哈,朱大大当家的,想不想宰几头小鬼子,过过手瘾?”
听到苏长青这么一说,朱大当家的眸光一亮。
跃跃欲试。
不远处,虹军战士正在拿小鬼子当刺刀练习对象。
小鬼子发出杀猪般的惨叫声。
朱子明对小鬼子没有半点好感,如今苏长青邀请。
朱子明自然是极为兴奋。
“兄弟们!”
“你们平时不是说,对小鬼子有多恨吗?”
“现在!”
“练手的机会到了!”
眼瞅着数百清风寨土匪,手持大砍刀、长矛等武器朝着自己走来。
被挑断手筋、脚筋的小鬼子,浑身止不住的颤抖。
有些甚至被吓尿了。
“来ないでくれませんか!(你们不要过来呀!)”
“来ないでくれませんか!(你们不要过来呀!)”
“老大,这些小鬼子囔囔什么呢?”
“大概,也许是,嗯,在骂我们!”朱子明分析了片刻说道。
“他奶奶的,兄弟们这些狗日的武士道,都这模样了,还敢骂咱们。”
“下手重点!”
“老子要弄死这些狗杂碎!”
数百大汉涌了上去,那些“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小鬼子。
欲哭无泪!
另一边,北平诸高校的教授、学生也是朝着苏长青所在的方向走来。
“苏将军!”
“多谢虹军相助,否则我们怕是难逃此劫了。”
北平大学的赵教授,伸出右手和苏长青紧紧握在一起。
“不必客气,我们都是大夏人,是同胞。”
“理应如此!”
“教授,你跟同学们此行是准备去西南?”
“正是如此!”赵教授回答道。
“在下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说不当说?”苏长青问道。
“将军但说无妨。”
“东洋小鬼子眼下咄咄逼人,全面战争怕是很快就要爆发。”
“但你也知道,我军的高级人才实在是太过于匮乏。”
“我们没有像样的武器装备,更不要说什么飞机、大炮、坦克这些尖端武器……”
“所以我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帮助。”
说完,苏长青对着这些北平诸多大学的高材生以及教授,啪的一声敬了个军礼。
就在刚才。
苏长青利用系统给众人打上了“思想钢印”。
再加上好感度刷爆。
这一次,可以说是十拿九稳了。
一众教授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
很快做出了决定。
“去哪里不是去?”
“我等都愿意,为大夏国之未来,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几位教授也很是爽快,立刻答应了下来。
而如此一来,苏长青这一次不仅率部歼灭了小鬼子,足足一个骑兵中队的兵力。
更是收服了清风寨,让李大本事回归组织。
还将这批无价之宝,拐回了五台山根据地。
有这些人在,再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将北平大学其他人才给挖掘过来。
人才这一块。
苏长青就不用太过于担心了。
再加上系统的加持,根据地的发展必然日新月异。
就在苏长青于五台山一带,势力迅速膨胀、发展之际。
时间来到了1936年的12月12日。
这一日!
震惊夏国与整个世界的锡安事变爆发。
而得知此消息的苏长青,其双眸也爆发出了前所未有之光芒。
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按照轨迹来了。
这一夜!
苏长青在自己的桌案上,用草稿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写着两个字——“金陵!”
金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