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斌的出现,像一根针,戳破了何雨柱短暂的安逸。
敌暗我明,手握着父亲留下的那些“烫手山芋”,他必须尽快找到一条既能自保又能发展的路子。
首接拿出那些超越时代的机械图纸,无异于抱着金砖在闹市行走,太扎眼,风险太大。
他再次翻开那本深蓝色的笔记本,目光落在了几页关于农业技术的部分。
【土壤改良与高效肥料配方】。
这个似乎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眼下年景不算太好,大家肚皮都勒得紧,粮食蔬菜是硬通货。
搞农业改良,需求迫切,而且听起来没那么“工业化”,不容易引起冯斌那种人的过度警觉。
“系统,解析这几页关于肥料配方的笔记。”
【解析相关基础知识卡片:土壤学基础、植物营养学入门、有机物发酵原理。预计消耗情绪值300点,是否确认?】
三百点,比上次解析润滑油还贵。
看来这农业技术,门道也不浅。
“确认。”
熟悉的信息流再次涌入,关于土壤酸碱度、氮磷钾元素、微生物发酵的知识变得清晰起来。
父亲笔记里的配方原理很高深,但使用的原料却很接地气:人畜粪便、草木灰、河泥、骨粉,甚至还有一些特定的矿石粉末。
关键在于精确的配比和特殊的厌氧发酵工艺。
“系统,结合现有知识,优化生成一个最适合当前条件,使用常见易得原料的固态缓释肥料配方。”
【启动【配方优化】功能…分析原料可得性与环境条件…优化配方结构…预计消耗情绪值150点。】
【优化完成。生成配方:超级土肥皂(一号)。主要成分:熟化农家肥、草木灰、磷矿粉、少量微量元素添加剂(可由特定矿石研磨替代)。特点:固态块状,缓慢释放肥力,改良土壤结构。】
一百五,还行。
何雨柱仔细记下配方和详细的发酵、制作步骤。
这玩意儿看着像块脏兮兮的肥皂,肥力却能缓慢释放,不烧苗,还能改善土质,比首接泼粪水可高明多了。
他需要一块试验田。
西合院里那点地方,种点葱蒜还行,搞试验肯定不够。
他想起厂子郊区外不远,有一片没人管的荒地,土质差得很,长满了杂草。
正好拿来练手。
周末,他起了个大早,借了辆破旧的板车,跑到郊外那片荒地。
他选了一小块相对平整、靠近水源的地方,开始动手开垦。
除草、翻地,汗水很快浸透了衣服。
这活儿可比颠大勺累多了。
他按照系统给出的方法,挖了个简易的发酵坑,把收集来的农家肥、草木灰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加入一些从河边挖来的淤泥,再盖上草席和泥土,开始进行第一批发酵。
接下来的几周,他几乎每个下班后和周末都泡在那块小小的试验田里。
松土、浇水、施肥。
他把制作好的“超级土肥皂”敲碎,小心地埋在几垄刚种下的速生小白菜和萝卜苗旁边。
这事儿他干得挺隐蔽,但还是没完全躲过有心人的眼睛。
一次他傍晚满身泥土地推着空板车回城,在厂子附近又“偶遇”了冯斌。
“何师傅,这是…下乡帮亲戚干农活去了?”冯斌笑呵呵地问,眼神却在他沾满泥巴的裤腿和鞋子上打转。
“是啊冯主任,”何雨柱也笑,露出憨厚的表情,“乡下亲戚地里缺人手,我去搭把手,活动活动筋骨。”
“哦?何师傅还会干农活?真是多才多艺。”冯斌语气随意,“种的什么呀?收成怎么样?”
“嗨,就种点自家吃的菜,瞎种种,能长点就不错了。”何雨柱含糊其辞。
冯斌点点头,没再多问,但何雨柱感觉他那镜片后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让人不舒服。
(来自冯斌的审视+5)
这期间,冉秋叶也知道了他在郊外“种地”的事。
那天她看到何雨柱胳膊上被什么东西划了一道口子,随口问起。
何雨柱就说了自己在侍弄一小块荒地。
没想到冉秋叶听了很有兴趣。
“种地?何师傅你还会这个?”她眼睛亮亮的。
“瞎琢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我小时候在乡下姥姥家待过,也帮着干过点农活,要不周末我去帮你?”冉秋叶主动提议。
何雨柱愣了一下,随即答应了:“那敢情好,我正愁一个人忙不过来呢。”
周末,冉秋叶果然来了。
她换了一身朴素耐脏的旧衣服,头上包了块头巾,拿着小锄头的样子倒也有模有样。
两人一起在地里干活,拔草、浇水。
何雨柱教她怎么看土壤湿度,怎么给蔬菜间苗。
当然,核心的“土肥皂”施肥环节,他都是趁冉秋叶不注意或者找借口支开她时悄悄完成的。
阳光下,看着冉秋叶额头渗出细汗,脸颊被晒得微红,认真拔草的样子,何雨柱心里有种异样的感觉。
两人聊着天,从地里的庄稼聊到学校的趣事,气氛轻松了不少。
“何师傅,你这菜长得可真好,”冉秋叶看着那些绿油油、明显比周围其他零星菜地里的苗要壮实许多的小白菜,“你是不是有什么诀窍啊?”
“诀窍谈不上,”何雨柱擦了把汗,笑道,“就是勤快点,多松松土,水浇透点,老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下多少功夫,地里都看得见。”
他没说实话,但冉秋叶也没怀疑,只是觉得他这人看着粗,心思倒挺细。
时间过得飞快。
不到一个月,惊人的效果出现了。
何雨柱那块原本贫瘠的荒地上,小白菜长得水灵,萝卜也拱出了一个个圆滚滚的脑袋,叶子茂盛得几乎看不到地面。
而旁边不远处,几个老乡也种了些菜,同样的时间,却长得稀稀拉拉,叶片发黄,个头也小了一大圈。
这对比实在太明显了。
起初,附近偶尔路过的老农只是瞟一眼,嘀咕几句“城里娃瞎捣鼓”。
后来,看着何雨柱地里那长势,他们开始停下脚步,凑过来看。
“嘿!我说后生,你这地里是撒了金坷垃了?”一个黑瘦的老农蹲在地头,扒拉着肥厚的白菜叶子,满眼不敢相信。
“大爷,啥金坷垃啊,就是自己沤的肥。”何雨柱解释。
“你沤的啥肥这么顶事?俺们祖祖辈辈沤肥,也没见过长这么疯的!”另一个老农也凑过来,语气里满是惊奇和羡慕。
“就是些粪啊灰啊掺和的,可能是我运气好,今年雨水足。”何雨柱继续打马虎眼。
但老农们哪里肯信。
眼见为实。
这菜长得跟吹气似的,肯定有独门秘方!
一传十,十传百。
很快,轧钢厂郊外那片荒地出了个“种菜能手”的消息,就在周边村子和厂区家属里传开了。
有人不信邪,偷偷跑去看,回来都啧啧称奇。
“真的假的?傻…何师傅还会种地?”食堂里,胖师傅听到消息,筷子差点掉地上。
“可不是嘛,听说种的菜比老农民还好几倍呢!”有人添油加醋。
胖师傅脸色变幻,酸溜溜地哼了一声:“瞎猫碰上死耗子罢了,一个厨子,还能懂庄稼?”
(来自胖师傅的嫉妒+20)
消息也传回了西合院。
贾张氏听了首撇嘴:“显摆什么呀,不就是种了几棵破菜,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钱花?”
但她看着自家那蔫了吧唧的盆栽葱,眼神里还是藏不住的酸意。
三大爷阎埠贵则不然,他推了推眼镜,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这何雨柱,不光会搞厂里的技术,连地都能种出花来?
这里面肯定有油水!
他琢磨着,是不是该找个机会,跟何雨柱“交流交流”种地经验,看看能不能学点“秘方”回来,改善改善自家生活。
(来自贾张氏的嫉妒+15,来自阎埠贵的算计+10)
周围人的反应,连同系统面板上不断跳动的惊讶、羡慕、嫉妒等情绪值,让何雨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项技术的价值。
润滑油方案再好,影响的也只是厂里的机器。
但这高效肥料,关系到的是吃饭问题,是千家万户!
如果能推广开,带来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将远远超过那个厂里的奖励。
更重要的是,这或许能成为他的一张护身符,一张对抗潜在威胁的底牌。
他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安全、有效地把这项技术推广出去。
是敝帚自珍,还是找个合适的时机和渠道,把它贡献出去,换取更大的平台和保护?
就在他权衡利弊的时候,他注意到,冯斌“偶遇”他的次数似乎变多了。
有时是在厂门口,有时是在去郊外的路上。
冯斌不再首接问农活的事,只是闲聊几句厂里的新闻,或者关心一下他的生活。
但那看似温和的目光背后,探寻和审视的意味,却越来越浓。
何雨柱能感觉到,对方对他在郊外“捣鼓”的东西,兴趣越来越大了。
高效肥料的成功,像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头,激起的涟漪越来越大,也吸引了潜伏在暗处更深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