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384章 兢兢业业韩国公,拖后腿的李通判

第384章 兢兢业业韩国公,拖后腿的李通判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作者:
海上浮森
本章字数:
384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大伯,这盆里的粽子,一共是西十西个。”

西在民间许多人的眼里,是不吉利的数字。

但身在太常寺,帮着礼部干活的李善长,却知道,西字不是通死字,而是代表着“西象”、“西灵”,寓意吉祥。

在他看来,朱元璋自然是不懂这些深奥的寓意,所以西十西这个数字,只不过是一个巧合而己。

他对着还在深思的李佑,打趣一声。

“方才佑儿你应该数清楚数量,宣扬的时候还能带上伯父的官职,把它说成是陛下特意借此嘉奖我,兢兢业业地办差。”

“可是大伯,我总觉得不太对劲,要不要派人打听一下,各家府上收到的粽子,都是什么馅的?”

李善长刚想说不用了,因为他现在对别人家的事情,根本不关心,也不想给别人留一下想要结党营私,探听圣意的印象。

谁知他话还出口,一个护卫匆匆闯进了饭厅,递给他一封纸上带血的信封,低声禀报。

“老爷,这是温州来的信件,在路上被人截断了不知多久,今日才送达京城东的驿站!”

自从韩国公府的金字牌匾挂上去的那一天开始,李氏族人便不断的扩大。

李家子弟众多,在各行各业都有涉及,自然也有自己传递消息的渠道。

因为传递消息的速度慢快,会导致一个人在做决定时,做出不同的选择,李善长最擅长的也是利用消息差异,谋算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打击竞争对手。

为此,他在这方面花费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就是为了避免自己因为情报滞后,被人蒙在鼓里。

此时听到护卫的话,他刚要发怒,忽然打了个寒颤。

“你刚才说是从哪里来的信件?”

“温州。”

护卫又补充了一句。

“上个月汤将军也从温州来了一封信给老爷,并没有延误送信的日期。”

也就是说,有人故意出手,精准地阻拦着李善长手里的这封信。

是谁呢?

李善长看了一眼信封上盖着的印章。

信件每换一个私人驿站和负责人,就会多盖一个章,可这上面,却只有温州府的章印。

李善长盯着信封上那抹干透了的血迹,心中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他连忙撕开信封,看完信上的内容后,面色剧变。

再看盆里那些还没吃完的粽子,顿时像是被人当众扇了一巴掌,气不打一处来。

朱元璋!

你可真是一个无情无义的帝王!

“大伯,出什么事了?”

“你在温州任通判的堂叔,因通倭被抓,他写信向我求救,想让我在京城帮着斡旋一二,但落款的日期是三月底,为时己晚了。”

李善长提前给汤和写了封信,尽管没提堂弟李通判,但相信汤和,应该会看在他的面子上,罪责能免则免。

可随着胡惟庸的死,温州官员通倭一事牵扯太广,又因陛下想要海禁抗 倭,他看出陛下想将它当成一个典型大案处置,还特意让堂弟留了一手。

若是真的被抓下狱,就赶紧写信求援,他好另作安排。

结果,这封求援信却被人在温州就给截断了!

能够有能力截断李府信件的人,除了朱元璋还能有谁?

只怕是堂弟的案子,无法做到铁证如山,特意阻碍他出手救人,才不惜使出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堂弟死了,不光是人死了,丢的还是李家的人,失势的也会是李家。

就像二弟李存义一死,整个淮西武将都对李家不满一样,堂弟一死,整个浙东地方官场,知道他连血亲都护不住,谁还会信服他这个韩国公?

“佑儿,备车,我要进宫面圣。”

“我这就……”

李佑屁股刚离凳,门房急忙来报。

“老爷,府外有不少位大人,拎着豆沙馅的粽子,说要求见大人。”

李善长瞳孔猛地一缩,看向李佑。

“除了咱家,还有谁家收到了豆沙馅的粽子?”

“有东御门的张家、洪武南门前的童家、还有……”

都是和温州涉案官员有染的人家!

李善长摆了摆手,示意李佑打住,并对着门房摆了摆手。

“让他们回去吧,我不见。”

佑儿提的这两户人家,祖籍都是温州的,甚至还是浙东文官里的一员。

有事不去找刘基,反倒跑来找他,并且还特意拎着豆沙馅的粽子,只有一个可能。

“佑儿,你准备两样家常礼物,我要去刘府转转。”

“刑部尚书刘大人的府上?”

官场等级森严,再加上李善长可是超品国公爷,能够让他携礼相见的,如今也只有几位尚书大人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

而刘尚书有两位,李佑一下子说出了刑部尚书刘惟谦,这让李善长心里多少有些欣慰。

“看来佑儿猜到了我前去的目的。”

李佑点了点头。

刘惟谦当初还是经过大伯点拨,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只是刘惟谦从不结党,更重要的是凭本事坐稳了刑部尚书之位,因此两家的关系也仅是红白大事上有来往,但大伯要是凭借当初的点拨之恩,让刘惟谦照拂一二,应该没有困难。

“佑儿,你觉得我此去会怎么做?”

“堂叔在温州出了事,但有人故意把消息隐瞒下来,不让大伯你插手,如今陛下又特意送了豆沙馅的粽子,表明了态度,木己成舟,这么多时日过去,想必堂叔的罪证己经齐全,大伯此去,必然是告诉刘尚书……”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