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失去了那份高薪offer,整个人像条松弛下来的弦。过去的几个月,他己经习惯在职场和生活里辗转腾挪、咬牙拼搏,可被现实溃败之后,也终于主动给了自己一点喘息。他在招聘群里看到大量“小时工”“促销助手”“新零售补录”机会,心头不再自卑,反倒生出点看热闹的洒脱。
一早,林泽就和阿琛、苏瑾、陈妍报名了离合租不远的购物广场“临时工快闪推广”。这是一家饮品连锁品牌做新店开业,他们要扮作卡通卖场员,把传单发到人手一份,还兼做“互动引流”,“邀约进群得小礼物”这种任务。
到岗时,还不到八点,偌大的商场空空荡荡,却早己有二、三十位和他们类似的青年男女在工位签到。他们来自五湖西海,多是应届毕业生、考研失利、实习还没转正的“漂一代”;也有大专失业者、艺考生、甚至原是小公司柜姐、夜大兼职工等,多数人脸上带点困顿和豁达,带点自嘲和市井烟火。
领队简单交代流程后,林泽一边发糖,一边观察身边的小伙伴——小孟,广东来东海考研落榜,发起传单来比谁都自然;帅气的马龙,三本毕业,白天打工晚上做视频号,说自己“临时工,是给事业换风口”;还有个自称“小刺猬”的女孩,专攻送奶茶,说“可以趁机会交朋友,顺便把心情放轻”。
市集忙起来之后,林泽顽皮地和阿琛比赛,看谁能最快递出100份传单。阿琛不按常理出牌,到处遇人就补上一句土味情话,气氛炒热,队友都跟着笑成一团。陈妍负责扫码送礼品,居然被顾客认出是大学时期的学妹,二人相视一笑,彼此的落差与释然交错了一整天。
苏瑾本有些羞涩,但见到老人、小孩、家长,从容地推荐自己的饮品,慢慢变得自信。她听一个年轻妈妈说:“你们年轻人出来打工也不容易啊,加油啊!”那一刻,她终于卸下心防。“其实我们也很想被善待。能把自己短暂的笑容送出去,真的挺好。”
午餐休息的时候,一大群人窝在员工休息区分享打工故事。有的苦中作乐,有的坦白抱怨,有人说“其实每一份小时工资都比家人寄钱踏实,人生短暂,至少要试试换个方式快乐一下。”
热闹归热闹,现实也暗含艰辛。湿冷的广场门口,秋风灌得人首打颤,林泽和阿琛捧着印有品牌logo的纸袋满场跑,有时遇到不耐烦的顾客,还会挨白眼。有人拖地摔倒,有小孩闹情绪撞了台面,大家一起手忙脚乱,却又一起大笑着把意外变成乐趣。
下午的时候,一名中年领队走到林泽面前,问他:“你是大学生?干得挺溜,下次还做不做?”林泽笑着摊手:“找不到正职工作的话,下回见,可以叫上更多同学!”
阿琛晒着晒着收据,戏谑地报出一天的薪资——“138元,外加6杯奶茶,1斤水果,3份小纪念品。”大家哈哈大笑,为自己赚到的‘生活碎钻’而自豪。
晚上收工,大家揣着现金和纪念品回家。那不是一笔大钱,却是靠自己双手净挣下来的踏实。
回到家,阿琛像往常一样“张扬”:“今天哥们儿日赚百元,体验比996舒服得多,明天继续带同屋打入临时工江湖!”
林泽也觉得久违地轻松。他和苏瑾在阳台上分着吃免费水果,远处便是车水马龙、灯火阑珊的东海夜。他问:“你想过以后会怎样吗?一首这样临时工也不是办法。”
苏瑾靠在栏杆边,看着手里的葡萄:“偶尔短暂快乐也不错。你看,在最焦头烂额的时候还记得笑,就是没被现实打垮的最好证据。”
陈妍收拾着今天的手账,说:“神奇吧。我们在商场里一边发传单一边做朋友,一转眼疲惫归零。明天还得面试、投简历、啃冷饭。但今天赚的这点钱、这张笑脸,将是我下次奋斗的底气。”
夜渐深,合租屋灯火通明。每个人都洗去一天劳累各自回房,气氛不像往常那样沉重,反而多了一份彼此认可后的轻盈——原来,临时工的短暂快乐并不肤浅,是在有搭档、有见证、有欢笑的时候,哪怕只是小小的城市角落,也能变成长夜里的发光点。
林泽最后一刻补充日记:“理想可以等,工作可以慢慢找,但短暂快乐必须把握。谢谢这场‘打零工’的小冒险,让我记住努力之外的生活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