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李一一就被公鸡打鸣声惊醒。她掀开薄被,膝盖上的伤口经过一夜己经结痂,微微发疼。想起昨晚在广播站外的遭遇,心里愈发笃定——周明远绝对在暗中搞鬼。
简单洗漱后,她揣着前一天准备好的发言稿,首奔广播站。清晨的街道上,挑着菜担的老农、背着工具去上工的社员己经来来往往。路过公社门口时,她特意放慢脚步,余光瞥见周明远正和几个知青站在公告栏前,不时往她这边张望。
广播站的门虚掩着,李一一推开门,就看见站长正在调试机器。“站长早!”她露出灿烂的笑容,“我准备了新的广播稿,想请您听听。”
站长转过身,脸上带着惊喜:“小李来得正好!今天要播一篇重要通知,正愁找不到人念。”他把一叠纸递给李一一,“这是关于下乡动员大会的通知,你先熟悉一下。”
李一一接过稿子,手忍不住微微颤抖。动员大会一旦召开,下乡名额就成定局。她深吸一口气,开始朗读。标准的发音、抑扬顿挫的语调,让站长连连点头。读完后,她试探着问:“站长,这次下乡名额是不是......”
“是啊,比往年多了不少。”站长叹了口气,“上面要求每个家庭至少出一个劳动力。不过小李你不用担心,只要广播站需要你,公社不会强制你下乡。”
李一一心中一喜,刚要说话,广播站的门突然被推开。周明远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叔,这是各生产队交上来的材料。”他看向李一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一一也在啊,听说你昨晚来过?”
李一一心跳漏了一拍,面上却不动声色:“是啊,我想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对了,明远哥,你上次说要帮我引荐站长,结果我自己就被录取了,真是太不好意思。”
周明远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正要开口,站长却抢先说道:“小李确实有播音天赋,昨天试音时就把我震住了。”他看了眼手表,“时间差不多了,准备开始广播吧。”
李一一戴上耳机,对着话筒清了清嗓子。当她字正腔圆的声音通过大喇叭传遍整个公社时,周明远的脸色愈发难看。广播结束后,站长满意地拍了拍她的肩膀:“不错不错!以后早间新闻就由你来播。”
从广播站出来,李一一正撞见几个知青围在公告栏前议论纷纷。“听说这次下乡要去北大荒,条件可艰苦了。”“可不是嘛,我家好不容易才托关系把名额推给了隔壁家。”
李一一凑近一看,公告上赫然写着:凡年满十六周岁、身体健康的青年,均需服从组织安排下乡。她的名字不在名单上,但后面标注了“特殊情况,另行讨论”。这几个字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剑,随时可能落下。
“哟,这不是李一一吗?”一个尖锐的女声响起。她回头,看见同院的王红梅正抱着衣服去井边洗,脸上挂着阴阳怪气的笑,“听说你要留在城里当播音员?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得乖乖下乡。”
李一一握紧拳头,突然想起原著里王红梅也是下乡知青,后来因为嫉妒女主,没少使坏。她深吸一口气,笑道:“红梅姐这是羡慕我呢?要不我跟站长说说,把你也招进广播站?”
王红梅脸色一变:“谁要去广播站!我爸己经给我联系好供销社的工作了。”她说完,甩着湿漉漉的衣服匆匆离开。
李一一刚回到家,就看见姜毓婷正在收拾行李。“妈,你这是......”她话没说完,姜毓婷就红着眼眶说:“你爸去公社了,说要把你的名额定下来。一一,妈知道你不想走,可咱们平头老百姓,拗不过政策啊......”
李一一急得眼眶发红。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李爱国满头大汗地跑进来:“快!公社临时召开紧急会议,要重新讨论下乡名单!”
李一一心中燃起希望,她抓起发言稿就往外跑。跑到公社大院时,会议室里己经坐满了人。周明远坐在角落,看见她进来,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下面由广播站的李一一同志发言。”站长的声音响起。李一一走上前,展开发言稿:“各位领导、同志们,我认为下乡锻炼固然重要,但像广播站这样的文化宣传岗位,同样需要专业人才......”她列举了自己对广播站未来的规划,从增设栏目到培养通讯员,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会议室里响起窃窃私语。周明远的叔叔,那个公社宣传委员,皱着眉头打断她:“照你这么说,所有有特长的青年都不用下乡了?”
“当然不是!”李一一毫不退缩,“我建议设立‘文化支援小组’,让有文艺、宣传特长的青年,定期到乡下进行文化活动,既满足了下乡锻炼的要求,又能发挥专业优势。”
她的提议引起了一阵骚动。有人点头赞同,有人摇头质疑。就在气氛僵持不下时,广播站的大喇叭突然响起:“紧急通知,紧急通知!原定的下乡动员大会取消......”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李一一看向周明远,发现他的脸色惨白如纸。而站长则朝她投来赞许的目光。这一刻,她知道,自己暂时赢得了这场较量,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