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一年西月初五,清明后三日。碎叶城的胡杨刚刚抽芽,李焕的七獬豸玉符在粟特商队的驼铃声中泛着冷光。他身着波斯锦袍,腰间藏着春杏新制的 "触邪梭"—— 梭尖可划破密蜡,梭尾嵌着能验中亚毒剂的苜蓿晶。
"监丞大人," 粟特族长穆罕默德的银髯沾着细沙,指尖划过羊皮地图,"这条密道," 他指向碎叶城西的戈壁,"三十年未启,上次使用还是开元年间的分银商队。" 地图边缘的北斗暗纹与波斯商神之眼交叠,正是范阳余党 "以甲换马" 的标记。
卯时初刻,商队在戈壁深处发现坍塌的石门,门楣上的粟特文与汉字合刻着 "星槎坞"—— 与平卢军密室的分银图完全吻合。春杏的银梭刚触到门缝,沙砾突然流动,露出门内墙壁上的星象图:十二道银钉标出的方位,正是长安十二处旧吏宅邸。
"小心!" 李焕的验毒针突然折断 —— 门内飘出的粉尘,正是怛罗斯战场的 "星尘变种毒"。他扯下波斯头巾捂住口鼻,却见春杏己用银梭挑开石缝,梭尖带出片染血的丝帛,上面用粟特文写着:"战马三千,甲胄千领,抵粮五万石。"
密道深处传来战马嘶鸣,百匹波斯战马正在石槽边啃食苜蓿,马具上的北斗暗纹与军器监甲胄如出一辙。更震撼的是石壁上的凿刻,范阳节度使的印信旁,赫然盖着大食某城邦的火漆 —— 他们竟用大唐匠人断指铸成的银铤,换取中亚战马。
"穆罕默德族长可知道," 李焕展开《碎叶城通商牒》,"贞观年间的互市约," 他指向被篡改的 "不得私铸甲胄" 条款,"被添了句 ' 军匠制品除外 '。" 话音未落,暗箭突然从石缝射出,箭头淬着与漕渠相同的靛青毒。
春杏的银梭在空气中划出火星,精准钉住箭羽。借着火折光芒,她发现箭杆刻着平卢军旧部的徽记 —— 正是三个月前在军器监失踪的匠人所制。"哥," 她的银梭划过石壁密语,"他们想把碎叶城变成第二个平卢织甲坊。"
未时三刻,商队在密道尽头发现分银铁箱,箱内码着的不是银铤,而是刻着各国文字的 "匠人断指契约"。波斯文版写着 "每根断指换三匹战马",汉文版则盖着范阳节度使与碎叶镇守使的双印。"原来分银案的银," 李焕的声音混着战马喷鼻声,"早就变成了束缚匠人的契约。"
最致命的证据藏在马厩暗格,是范阳余党与大食城邦的盟约书,羊皮纸边缘画着獬豸被北斗绞杀的图案。"他们怕触邪之角," 穆罕默德的护身符突然发出荧光,"所以用星象暗纹,把契约藏在獬豸眼睛里。"
更鼓响过六通,碎叶城守将的灯笼照亮密道,却见李焕己将盟约书系在战马鞍上。"将军可知," 他的玉符在月光下划出冷光,"私毁互市约、贩卖军匠," 指向石壁上的断指契约,"按《唐律?擅兴律》,当处斩刑。"
守将的刀刚出鞘,春杏的银梭己抵住他后颈的獬豸刺青 —— 与李焕父亲甲胄上的印记相同。"大人后颈的刺青," 她的泪痣在火光中跳动,"是陇右军匠人二十年前刻的," 银梭划破皮肤,"每道刺青,都对应着一根断指。"
五更钟响时,碎叶城的烽火台亮起平安信号。李焕望着商队押送的战马与盟约书,忽然想起春杏在军器监说的话:"匠人刻下的名字,是最好的护心镜。" 此刻,每匹战马的鞍鞯上,都系着匠人用苜蓿汁写的 "自由" 二字 —— 这是碎叶城粟特匠人的无声抗议。
回到长安的路上,波斯商团的驼队载着断指契约与盟约书,每峰骆驼的铃铛都刻着中西亚文字的 "触邪"。李焕摸着案头的碎叶城石片,上面的粟特文 "星槎坞" 与汉字 "分银" 并列,像极了匠人碑记上的断指拓片。
这一日的御史台,《碎叶城盟约案牒》正式立案,李焕的笔尖在 "主犯" 栏写下:"范阳余党、碎叶守将、大食某城邦。" ?长安城的晨钟响起时,李焕站在市署门前,看着春杏与粟特匠人共同绘制的《丝路匠人图》。图中,波斯织工、粟特驼夫、大唐匠人共执獬豸灯,脚下踩着被撕碎的 "断指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