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钓洞口的争执
格陵兰东海岸的清晨冷得刺骨,冰面上凿开的窟窿冒着白气。苏柠夏蹲在洞口,把林暖小时候用过的红毛线绑在鱼钩上:"这么冷的天,鱼就爱鲜亮的颜色。"
沈初阳举着手机测水温:"零下1.5度,冷水鱼活性低,得用电子诱鱼器。"他刚要把闪着蓝光的设备往下放,小宝突然一脚踩滑,扑通坐在冰面上。林青屿赶紧拽住孩子后领,听诊器甩出去,"当啷"一声砸在冰窟窿边。
"跟暖暖五岁那回一模一样!"苏柠夏掏出旧手帕擦小宝的鼻涕,"那会儿在松花江..."
"爸的听诊器要冻坏了。"林暖弯腰去捞,冰水溅到沈初阳的冲锋衣上,瞬间结成薄冰。
二、老猎人的土法子
隔壁冰洞的因纽特老彼得笑出一口豁牙,慢悠悠递来块腌海豹肉:"拿这个当饵,比啥电子玩意儿都强。"
沈初阳的检测仪刚扫过肉块就"滴滴"乱叫:"这盐分含量..."
"当年我们在北大荒..."苏柠夏己经麻利地切下肉条挂上鱼钩。老彼得裹着海豹皮袄凑过来,身上带着股陈年鱼油味儿。林青屿悄悄把听诊器往怀里揣,不锈钢镜面映出老人脸上刀刻般的皱纹。
鱼线突然猛地下沉,小宝尖叫着往后仰。苏柠夏和老彼得同时伸手拽竿,两代人的胳膊绞成一团。
三、冰屋诊所的混搭疗法
钓上来的北极鳕鱼还在甲板蹦跶,小宝突然打起喷嚏。老彼得家的冰屋里,苏柠夏翻出艾草贴要往孩子背上贴:"寒气入体得..."
"先测体温。"林青屿的电子体温计刚塞进小宝腋下,老彼得的儿媳玛雅端来碗冒着热气的汤:"海豹油煮的云杉针叶,我们孩子都喝这个。"
沈初阳盯着碗里飘的绒毛:"这卫生条件..."话没说完,玛雅三岁的小女儿己经咕咚灌下大半碗,嘴边沾着亮晶晶的油花。冰墙上的鲸油灯噼啪作响,三十年前林暖喝中药的旧瓷碗,此刻正在储物架上和玛雅的塑料奶瓶排排坐。
西、雪地摩托惊魂
下午老彼得说要带大家去看海豹窝,他家那台老雪地摩托喘得像肺痨病人。沈初阳非要骑自己带来的电动摩托:"这车有GPS和..."
"冰裂缝!"林青屿突然大喊。
老彼得的破摩托"嘎吱"刹住,前轮离冰缝就半米远。沈初阳的豪华摩托却因为轮胎太窄,在冰面上首打转。小宝趁机抓了把雪塞进他后脖颈,玛雅家的孩子们笑得在雪地里打滚。
五、极光下的夜话
夜里挤在老彼得的冰屋,苏柠夏非要把艾草香囊挂通风口:"驱邪。"玛雅好奇地凑近闻,打了个惊天动地的喷嚏。
沈初阳缩在睡袋里查资料:"妈,人家因纽特人传统里..."
"你爸当年也不信中医,后来暖暖百日咳..."
林青屿假装睡着了,听诊器压在身下硌得慌。忽然冰屋顶透进绿莹莹的光,极光像条扭动的丝巾。玛雅的小女儿把手贴在冰墙上,三十年前林暖在哈尔滨冰灯节上印下的手掌印,此刻正在千里之外的冰层里微微发亮。
六、告别礼物的误会
临走那天,老彼得送了块雕着海豹的鲸骨。沈初阳非要回赠太阳能充电宝:"这个在极夜..."
老人摆弄半天突然"啊"地扔出去,充电宝在雪地里滚出老远。玛雅赶紧捡回来,比划着说要当刮痧板用。
小宝把自己的智能手表偷偷塞给玛雅女儿,小姑娘转手就系在狗拉雪橇上当铃铛。回程路上,沈初阳的手机不断收到心率异常提醒——雪橇犬正拖着心率监测功能满冰原疯跑。
尾声:冰缝里的纪念品
首升机来接人时,林暖发现老彼得偷偷往她包里塞了条冻硬的海豹尾巴。沈初阳的电动摩托留在冰原上充电,后来被玛雅家当成了晾鱼架。林青屿的听诊器链子断了一截,现在拴着老彼得送的鲸牙护身符。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小宝那晚贴在冰屋外的艾草贴,开春化冻后顺着洋流漂到了北海道。渔夫捞起来闻了闻,以为是中国人新发明的驱鱼装置——就像玛雅至今仍用那个太阳能充电宝给鲸油灯"充电"。